教學目標:
1.在借助課下注釋進行斷句與翻譯等活動中,融會貫通地理解淺易的文言文
2.通過反復地閱讀,體會作品的邏輯性,形象性。
3.能夠在進一步的遷移、閱讀中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1.在斷句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大意。
2.體會文章論理語言的邏輯性。
教學難點:
翻譯文章,理解作者觀點。
課時:2課時
課文導入:
春秋戰國時期,學派林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其中有影響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們紛紛著書立說,發表自己的見解。其中有一個人主張“兼愛”、“非攻”,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反對不義戰爭,他就是墨子。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選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研習課文
一. 檢查預習情況(重點讀音及詞義落實到課文中)
園圃( ) 攘( ) 欄廄( ) 衣裘( ) 奚( ) 茲( ) 欄廄( ) 扡( ) 犬豕雞豚( )( )
二. 學生誦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大意。
三. 學生進行文言知識點的總結,教師補充。
1.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
園圃:種樹的地方叫園,種菜的地方叫圃。 眾:眾人,大家。形容詞做動詞。
則:就。 非:指責,譴責。形容詞做動詞。 得:抓獲,抓捕。
2.以虧人自利也。
以:因為。 虧:損害。形容詞做動詞。 利:獲利。形容詞做動詞。
3.至攘人犬豕雞豚者。
至:至于。 豕:豬。 豚:小豬。
4.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茍:假如。 愈,益:更加。 茲:通“滋”,更加。 厚:重。
5.至殺不辜人也。
不辜:無罪。辜,罪。
6.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
為:是動詞,“攻國”動賓短語做賓語用。則:卻,表轉折
弗:不。 從而:反而。 謂:說。
通假字
1、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 “茲”通“滋”,更加
2、扡其衣裘,取戈劍者 “扡”同“拖”
3、則必以此人為不知白黑之辯矣 “辯’通“辨”
詞類活用
①眾聞則非之 形容詞用作動詞,非難。
②以虧人自利也。 使動用法,使人虧。
③從而譽之 名詞用作動詞,贊美。
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其不義又甚(于)入人園圃竊桃李。(省略介詞)
上為政者得(之)則罰之。(省略賓語)
從而譽之,謂之(為)義。 (“謂之”后面省略了“為”字)
② 設問句:
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
③ 反問句:
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四、翻譯句子
1、 今有一人, 入人園圃, 竊其桃李, 眾聞則非之
2、 上為政者得則罰之。 此何也? 以虧人自利也
3、 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罪益厚
4、 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
5、 今至大為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
6、 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
五、探究思考
墨子反對“不義”戰爭的思想基礎是什么?在《墨子。公輸》里敘述的勸阻楚國攻打宋國這一事件中,墨子先后采取了哪些策略?從中你產生了哪些思考?
六、作業布置:
熟讀課文及注釋。
董永
[《非攻》教案(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7.蟬的教案設計
8.閣夜教案設計
9.《草》教案設計
10.寫作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