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語文版九年級必修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3-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  

      2.把握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思想感情。 

      2.把握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宋詞之旅。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的長江黃河,至今滋養著我們,在這里,我們能找到“大江東去”的豪放,也能找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纏綿婉約;能聽到“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的悲憤吶喊,也能聽到“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淺吟低唱,有怒發沖冠的報國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鄉情。無論何時何地,隨口吟詠一首詩詞或其中的名句,都會讓我們心中激蕩,充滿詩意。下面我們一起誦讀辛棄疾的一首詞《菩薩蠻》

二、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生于北宋滅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統治地區。

三、解題:

   菩薩蠻:詞牌名。書江西造口壁:是標題。書:寫。寫在江西造口壁的一首詞。造口:在江西萬安西南。這是一首懷古傷今詞。本詞寫于孝宗春熙三年(1176年)春。

同學們先自由朗讀,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三分詩,七分讀,要用心體味,帶著感情去讀。

(學生自由朗讀,揣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 

(個別學生讀,教師點評) 

(學生齊讀)。

四、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思想感情。 

  1)找出直接體現詞人內心情感的詩句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詩人的情感:愁!(板書) 

  2)是什么直接勾起了詩人心里的愁?

   明確:鷓鴣。

   教師提示:這句詩“愁”有什么含義呢?是愁其國破家亡,是憂國憂民。

    “聞鷓鴣”,表示要像鷓鴣“但南不北”(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那樣投奔南宋,留在南方,絕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堅定了自己的報國志向。

辛棄疾的理想雖然是想報效國家,但實現不了這報國之路。因此一種壯志難酬,報國無門之愁涌上心頭。

一個“行不得也哥哥”就把他那種怎樣的情感點了出來?

   明確:(板書:自憂)對,這就是他對自己無法報國的憂憤之情! 

   2)除了這種自憂情感外,本詞還有沒有其他情感呢?(憂國憂民的情感)

那能否在詞里面找出這方面的詩句? 

   明確:中間多少行人淚。(板書:憂民--流不盡的行人淚)。 

   A.理解“行人淚” 

   明確:逃難民眾的淚水。詞人身臨隆禧太后被追之地,聯想到當時南宋的命運危在旦夕。想到金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想到國恥未雪,悲憤填膺。“行人淚”概括了當時千千萬萬逃難民眾種種災難,也包括了許多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愛國志士的悲憤。 

   ②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明確:二愁是無法望長安。(板書:憂民--無法望長安) 

   B.長安代表什么呢?為什么無法望長安? 

   明確:北宋都城:汴京。收復故都,收復失地,恢復民族尊嚴。:無數青山的阻礙。面對眼下所見證的悲慘史實,想到當立腳點南宋王朝的政治現實,凝望汴京,追思北宋盛時,懷念中原故土,但如今,長安只能引頸以望,而且遠望不到了!那重重疊疊的連綿不盡的青山遮住了視線,也阻斷了建功立業的進取之途!“望”“可憐”兩個詞寫出了無限的忠誠,無限的惆悵、無限的感憤! 

   3)教師小結:這濃得化不開的愁成了辛棄疾的心病,究其一生,他毫不放棄地尋找解決心病的機會,這正是他的偉大之處。這種精神在詞中有沒有體現? 

   明確: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無數山”可以遮住人們眺望故國的視野,但卻不能阻擋日夜東流的江水。 

   問:詩人是不是單純寫自己所見到的景?怎樣體現辛棄疾的精神?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發表意見) 

   明確:以江流烘托自己的思想活動,以自然現象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感受和認識,含義深厚。這兩句詩含蓄地傳達了詞人對抵抗外敵,光復山河的堅定意志。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祖國的統一是主流。 

  (教師點評、總結學生的意見) 

   小結:眼前的無數山,擋得住的是詩人的視線,但擋不住詩人愛國、報國的心!盡管詞人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盡管他受到南宋君臣猜忌,一生不得重用,在被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  

   但他卻從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從沒被挫折打敗,縱使壯志難酬也要酬! 

五、概括上片下片內容

六、概括主題

七、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辛棄疾的《菩薩菩》,傾聽了他在動蕩的南宋發出的收復祖國河山憂國憂民的吶喊,也深切體會到他那種“把吳釣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沉重嘆息,!這聲吶喊,這一聲嘆息,響徹云霄,響徹我們的心靈,成為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 

   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其實,具有這種偉大思想的又何止辛棄疾一人呢?從遠古走來,我們看到了“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也看到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看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也看到了“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看到了“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的林則徐,看到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到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他們一直以天下為念,執著追求著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他們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脊梁,支撐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鼓舞著我們!

八 全文板書

 

               自憂--報國無門、壯志未酬                 

      愁      憂民--流不盡的行人淚      }恢復中原

                                    必勝信念

               憂民--無法望長安

八、完成課后練習

 

楊思立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語文版九年級必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語文版九年級教學計劃

2.九年級語文版教學計劃

3.語文版九年級下冊教學計劃

4.書江西造口壁優秀教案

5.語文版小學課件

6.語文版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中試題

7.《菩薩蠻》溫庭筠教案

8.韋莊《菩薩蠻》教案

9.語文版九下教學計劃

10.八下語文版教學計劃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 在线视频亚洲精品 | 亚洲一级在线看电影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动漫 |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