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莉
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詩經》的基本文學常識;了解比興手法、對比手法的運用。 2.把握女主感情的變化,鑒賞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3.通過分析女主人公婚姻悲劇的原因,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鑒賞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分析女主人公婚姻悲劇的原因,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教法: 講授法、討論法、誦讀法、啟發法、多媒體展示法。
教學過程及步驟:
一、導入:
愛情永遠是不會變老的話題,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故事,今天,我們走進三千多年前的衛國,聆聽一個發生在淇水邊的古老的愛情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他和她是我們要結識的那個人,讓我們走近他們!
二、檢查預習情況
關于《詩經》(數字化《詩經》課件展示) ( 介紹《詩經》及其開創的我國古代詩歌現實主義優秀傳統。)《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于寫實精神。“國風”中的詩歌,許多是當時人民的口頭創作,反映了社會的風貌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是《詩經》中的精華。《詩經》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的文學創作道路。
三、朗讀詩歌,概括故事情節
早自習的時候已經預習了課文,也結合注釋疏通了字詞,請同學朗讀。( 音讀、意讀: 讀準字音)其他同學思考詩歌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1、 明確:女主人公以自敘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她的故事分為三個階段,戀愛、婚變,最終清醒決絕。
2、提問:女主人公在三個階段情感的變化是怎樣的?
明確:
(一、二章)戀愛 -- 熱情 幸福
(三、四、五章)婚變--沉痛 怨恨
(六章) 決絕--清醒 剛強
大家看看詩歌中哪個字最能概括主人公的感情?--怨(詩眼)
而每個階段淇水似乎都是她故事的見證人。找出出現淇水的句子。思考這一意象的作用。
3、在把握感情的基礎上再次朗讀課文。(情讀:把握情感,注意節奏和語調)
四、想象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1、這首詩也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請一個同學朗讀,其他同學結合詩歌的內容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想象那富有情趣的畫面。
讀完后學生用飽含深情的語言來描繪你想象的畫面,與同組的同學交流,匯報。
示例:五六章。這兩章畫面感很強,請大家想象一下,在腦海里構筑一下這兩幅畫面。一幅女子“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畫面,一幅“反是不思,亦矣焉哉。”的圖。然后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 第一幅--是夜,她坐在床上,眼淚婆娑,嘴角抽動著,只因忍著不讓淚掉落。修長而干瘦的雙手不停地擺弄著衣角。心里想著:初為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這是怎樣的輾轉辛勞?為只為曾經對幸福的憧憬,為了維護自己劃定的這個地牢--愛情的地牢。可是多年的辛勞,換來的卻是‘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沒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傷,自己的痛。‘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親如兄弟者,不責怪男子的薄情寡幸,卻只譏笑自己。這世道是多么不公平啊! 第二幅--一個憔悴女子佇立在淇水河畔,江風吹動她的裙角翻飛,發絲有幾許散亂。此刻無數往事涌上心頭:這里曾經是自己翹首盼望男子來接自己的地方,也是小時無憂無慮地玩耍,男子發下旦旦誓言的地方,而這誓言如今,亦如那滔滔江水和獵獵江風一般逝去了。只有自己還傻傻地記著。算了吧,既然他如此不懂珍惜,我這樣付出又有什么值得呢?忘了那些誓言吧!唉!(一身長嘆,轉身翩然而去)
2、從大家的描敘中我們可以看到女主人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婚前:溫柔、純真、熱情 婚后:勤勞、任勞任怨
3、再分析一下“氓”是個什么樣的人?(結合詩句)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表面憨厚、急躁、任性、
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
手法歸納--對比手法
比興手法--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暗示女子容顏潤澤美麗,她和男子的愛情也十分滋潤。“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暗示女子容顏憔悴衰老,她和男子的愛情也逐漸進入枯竭。用“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比興,勸誡女孩子不要和男子沉溺愛情。因為“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介紹賦比興
----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詩經》普遍使用了賦、比、興手法。賦是鋪陳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鮮明突出;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 所詠之辭”,即先描寫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題。則此物必與主題及內容有關,或從旁烘托,或營造氣氛,將讀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來。因此,比興手法的運用能加強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增加詩的韻味及感染力,對后世詩歌的創作有很大影響。 五、分析主人公悲劇的原因,思考對愛情婚姻的看法,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提問: 女主人公經過思想斗爭最終選擇了決絕,但是她的悲劇還是該引發我們的思考,她的悲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學習本文之后, 談談你對愛情婚姻的看法。
參考意見:女主人公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特點決定的。
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都維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可能學生會認為女主人公的悲劇固然跟男子二三其德有關,但也與她的盲目輕率,不夠莊重失去理智不無關系。可貴的是這個女子已經覺醒,雖然傷害已經造成,但總比一錯再錯,死到臨頭仍渾然不覺強得多,飛蛾撲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贊美的。)
拓展閱讀:《致橡樹》舒婷《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征形象。這組形象的樹立,不僅否定了老舊的“青藤纏樹”、“夫貴妻榮”式的以人身依附為根基的兩性關系,同時,也超越了犧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給予的互愛原則,它完美地體現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現代性愛品格:真誠、高尚的互愛應以不舍棄各自獨立的位置與人格為前提。
在婚姻中女性是作為“人”的形象和男性站在一起,那就是要有人格的獨立,有女性的尊嚴;它需女性自我內心空間的獨立,“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自己的工作(事業)的獨立,經濟的獨立,又有相當的學識修養,有理想有追求亦有毅力并兼備傳統女性的溫柔、體貼、勤勞、堅韌。
我的看法:婚姻更多的是一種對對方的責任。
靠美貌來維持夫妻關系,顯然是幼稚的,以為感情不會變化,或者以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同樣也是天真的。世界上沒有不變的感情,只有在變化中不斷更新和不斷充實的感情。世上沒有架在空中的愛情,只有實實在在、平平淡淡中生長起來的愛情。生活僅有勤勞和必備的物資,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情趣。時間在流動,那生活也是流動的,生活需要創新。
時刻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尋找樂趣,攝取生活中每一個精彩的瞬間,在許多雷同的日子里發現生活的新意,那樣我們才不會對生活厭倦,才不會對身邊的人厭倦,婚姻不再是愛情的墳墓。正如太陽,每天清晨它都從東邊升起,但每個日出都呈現出不同的景象。
六、作業
1、背誦詩歌。
2、將課文改寫成現代詩歌或者小說
宋莉莉
[《詩經氓》(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詩經氓教學設計范文
2.詩經氓的教學設計
3.詩經《氓》的教學設計
4.詩經《氓》的賞析
5.詩經氓教學課件
6.詩經氓原文及翻譯
8.詩經氓讀后感
9.詩經氓課堂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