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橋邊》(人教版高二選修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7-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梳理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情節,用亂數、不數、漏數來概括情節內容。

2.領會作品的內容和主旨,理解小說語言除了簡練和不斷妙用反諷之外,還有一種內在優美。

3.理解小說情節中的細節、情節的搖擺、出乎意料與情理之中等技巧對情節運行的作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如何理解我對姑娘的愛,為什么要把她漏數。

2.如何讓學生理解本文主旨。

3.本文情節是如何搖擺的,對其中細節的賞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小說與其它文學體裁相比,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能憑借緊張動人的情節,有力地攫住讀者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欲罷不能的感覺。而其中短篇小說更以其短小的篇幅,緊張激烈的情節,給讀者留有深深的體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短篇小說--伯爾的《在橋邊》

二、研習課文,品味情節

1.文章篇幅較短,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并復述小說的主要情節。

[學生閱讀課文,老師并巡視并提醒學生用簡單的幾個詞來概括情節]

請一位起來復述課文內容

老師明確:我在橋邊數人數,每次都故意把一個可愛的姑娘漏數掉。當然小說為了避免情節上的單調,我每次數的人以及數的方式并不一樣。我們接下來就一起去看看“我”是怎么數的。

2.研讀情節,賞析細節

(1)亂數

㈠.怎樣亂數?

討論明確:

第三段:“我以此暗自高興,有時故意少數一個人;當我發起憐憫來,就送給他們幾個。”“當我惱火時,當我沒有煙抽時,我只給一個平均數;當我心情舒暢、精神愉快時,我就用五位數字表示我的慷慨。”

㈡.為什么亂數?

第一段:“整天,整天,我的不出聲的嘴像一臺計時器那樣動著,一個數字接著一個數字積起來,為了在晚上好送給他們一個捷報。”這就是“我”的工作, “我”早已等同于一架“計時的機器”了。

這個工作對我而言是枯燥、無聊、單調、空虛、灰暗的。

㈢.我想通過亂數表達什么?

我對這個工作不滿意,但為了生存,“我”又無力抗爭。我唯一能作的反抗就是故意制造不準確: “我以此暗自高興,有時故意少數一個人;當我發起憐憫來時,就送給他們幾個……當我惱火時,當我沒有煙抽時,我只給一個平均數……”這些充滿反諷和揶揄的筆調表露了“我”對這種生活的不滿和反抗。

渴望意義的人面對無意義的世界, 會表現出厭倦。厭倦是一種既不肯接受又不想反抗的心態。我把厭倦看做無聊的一種形態,一種包含激情的無聊。(周國平)

(2)、不數:

姑娘來的時候,和她同時過橋的人,我一個都沒數。

㈠.為什么此時會不數?

討論明確:因為我心愛的姑娘此時過橋了,在單調、枯燥的工作中,姑娘的出現就像一泓清泉,沖淡“我”對毫無意義工作的不滿,點亮了“我”原本灰暗的生活。這是主人公無聊生活中的唯一亮色了。

㈡.姑娘在橋上經過的時候,我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樣子的?

討論明確:

課文第三、四段:

“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簡直就停止了突突的聲音”

“所有在這個時間走過的人,我一個也沒數。這兩分鐘是屬于我的,完全屬于我一個人的,我不讓他們侵占去。”

“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動”“所有一切有幸在這幾分鐘內在我朦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過的人,都不會進入到統計中去而永垂不朽了”

“這很清楚,我愛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讓她知道”

“我在愛她。這是很清楚的,我在愛她。”

㈢.請全體同學一起齊讀這兩段,感受我的心理。

小結:“我”是真的在愛著她了!在姑娘過橋的那個瞬間,如此美好而激動人心的幾分鐘成了主人公的全部幸福所在了。

(3)、漏數

主任過來檢查時,我把她一個人漏數了!

㈠.為什么這次我會數得如此認真? 

討論明確:主任統計員的出現,這直接關系到我的生計問題。“我”的內心由之前的“愉悅和歡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內心充滿了緊張和矛盾。

㈡.為什么我數得如此認真,但還是把她給漏數了?

討論明確:表面上看,“我”為了生計,壓抑住了自己對姑娘的感情,“因為我必須數,不能目送她過去”,而在內心深處,仍然是真摯的愛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壓倒了空洞無意義的職業--“我一輩子也不會把這樣漂亮的女孩子轉換到未來完成式中去;我這個心愛的小姑娘不應該被乘、被除、變成空洞的百分比。”

㈢.姑娘是我的什么?假如換一個姑娘,我會把她漏數嗎?

毫無疑問,她是我追求的愛情,同時,她又不單單是愛情。那個“可愛的姑娘”代表“我”心中美好的事物,是我的精神寄托,并不代表我的現實追求,所以不具有特殊的固定性。換另一個可愛的人,甚至動物,“我”也會這么做。

㈣.漏數有意義嗎?作者想通過的漏數表達什么? 

“漏數”并不能改變現實什么,但它表現著對美好事物的維護、堅守,表現著一種精神追求。對姑娘的愛與其說是愛情,還不如說是主人公的一種精神寄托,是他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這樣的個人境遇中,依然堅持的對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種守望。

㈤漏數的結果是什么?

討論明確:結果是我被調去數馬車,反而獲得了與姑娘進一步接觸的機會。這結果雖有點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為小說的主色調還是比較明快的。

四、探討問題,分析主旨

1.作者想通過這些情節表達什么?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了解下作者

海因里希伯爾的寫作處在兩難中:一邊是戰爭的廢墟,另一邊則是戰后重建狂潮;一邊是可見的殘垣斷壁的廢墟,一邊是深深隱藏在數字化效率社會的經濟繁榮表象下的廢墟。所謂“廢墟文學”絕非僅僅意味著“戰爭廢墟”或“戰后廢墟”的文學,而是首先意味著人類在現代性處境中所遭遇的本質處境。(摘自 柯小剛《廢墟、傷痕與倫理家園的重建》) 

2.他們是誰?

他們與我的關系:給我安排工作的是他們,給我帶來生存壓力的是他們,最后給我一份所謂“美差”的還是他們。他們醉心于數字上的增多,醉心于物質上的滿足,卻從始至終沒有給過主人公真正的精神關懷。盡管主人公由數人換成了數馬車,但改變的僅僅是工種,他的處境根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改變。他的精神需求也許永遠也不可能實現了,他作為人的存在價值和生存意義,也許同樣被永遠地忽略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課文這樣的一句話“坐在馬路那一邊數汽車的礦工”,說明像主人公這樣的遭遇并非特例。這是一種社會現象,是德國戰后重建中,偏重物質而缺乏精神關懷的社會現實。

3.主旨:揭示德國戰后重建中,偏重物質而缺乏精神關懷的社會現實

五、聯系現實、拓展延伸

不僅在伯爾的小說中會出現這種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情況的發生。在紛繁復雜、追求利益的現代社會,人們太重視物質上的追求和滿足,而忽視了精神的充實和探索。很多人舍得給自己的父母花錢買很多高檔物品,卻舍不得每天陪父母聊聊天;很多父母整天忙于掙錢,卻沒時間陪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心。在這個社會,很多人認為物質上的滿足就是最大的幸福,給人物質上的幫助就是最大的幫助。孰不知,真正的幸福與物質無關,真正的幸福也絕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

相反有時失意時的一句鼓勵,痛苦時一個擁抱,沮喪時的一個眼神,落魄時及時伸出的一只手,那才是真正的幫助,真正的關愛,那才能讓別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論語>選讀》中有句話: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于 丹也講“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

愿我們都收獲真正的幸福,愿我們都真正懂得如何關愛他人,愿我們都成為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并讓自己收獲快樂的人。

六、作業

思考與實踐三

 

 

張潔

[《在橋邊》(人教版高二選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橋邊的老人優秀教案

2.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3.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4.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5.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

6.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7.化學選修3教學課件

8.地理選修三知識點總結

9.化學選修4知識點總結

10.生物選修1教學計劃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 | 在线不卡日本ⅴ一区v二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不卡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 伊人网国产亚洲欧美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