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蘭中心校:劉潭勝
英國偉大哲學家培根曾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沒有人天生就擁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徑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習慣。“專門談優點是救不了自己的,只有認清缺點,才可以自救。”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的走道上,食品袋、方便面盒也經常三五成群。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并習以為常;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以講臟話、粗話為自己的得意之處;有同學隨意攀爬樹枝,甚至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在學習上,有不少學生存在著自覺學習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靠慣性學習、圍繞考試學習、有逃課和抄襲作業的不良行為。
每所學校的大部分同學都特別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卻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細節,文明習慣的養成。“細節決定成敗”,而細節恰恰會從本質上體現出一個人的素養。
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經常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就一定會有一個良好的、有序的學習環境。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青少年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一生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將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將完善自身的道德素養。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步入社會,自己也有可能因為人品問題而“英雄無用武之地”。青少年首先應該懂得什么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人,唯有此,才能夠將來成為棟梁之才。這樣,才不至于成為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是演變為一個技能和身心和諧全面發展的人。
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行為習慣的表現優異,也能在學風建設中反映出來。學風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事情,要經常抓,抓經常。抓得好的話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針對這種種行為,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確立目標,循序漸進。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會是輕而易舉的,要想完成它,就得確立長遠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的行動起來。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所以,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心急,但一定要說到做到。這樣不僅不會給自己造成太大的壓力,并且當你完成目標時,會品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功的喜悅。其次,學會時刻自我約束。如果良好的習慣養成之后放松要求,忘乎所以,那么沒過多久丟掉的壞習慣又會重新回歸。認識到聽課做筆記的重要性后,就得一天不落的記下去;認識到沉迷于網絡的危害性了,就不能再找借口深陷其中;認識到自習課講話會影響他人,那就踏踏實實的勤奮學習。久而久之,壞習慣會離你越來越遠,自然,成功會離你愈來俞近。
觀念改變習慣,習慣積淀素養。生活處處是細節,細節點點積素養,素養默默鑄文明。以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為結尾,說明人本來性情很相近,但由于行為習慣的偏差個性等都變化相差大了。
劉潭勝
[淺論良好的養成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的思考(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教師工作隨筆
2.美術教師隨筆
3.歷史教師隨筆
4.音樂教師隨筆
5.教師數學隨筆
8.幸福工作教師隨筆
9.教師隨筆感悟
10.教師假期生活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