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說欣賞》是選修課程“小說與戲劇”系列的一個模塊,因為小說這一題材遠離高考多年,所以無論是教學還是評價,都存在一定的難度。筆者在這里不談關于這一模塊的教學,僅想結合教學實踐就其評價問題,談一點不成熟的體會。
新課標在“小說與戲劇”的評價建議中指出:(1)學生的閱讀積累是評價的基礎,要注意考察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文化視野。(2)以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趣味和欣賞個性作為評價的重點,如能否對作品人物、情節、場景等產生具體的感受,能否在閱讀中產生感情的共鳴,能否發現作品的豐富內蘊和深層意義,是否有獨到的見解,是否具有批判質疑的能力。(3)可通過寫讀書報告、讀書札記、評論鑒賞文章、朗誦、背誦、戲曲演唱等具體成果考察學生的小說戲劇鑒賞水平。(4)在小說戲劇評論和創作方面,既考察學生的參與態度,也評價其成果的水平。這些建議為《中國小說欣賞》的評價提供了依據。然而從各地的實踐看,對本模塊的評價建議幾乎形同虛設。無須諱言,高考的功利目的是橫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高考改革的相對滯后,給課程改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學校、教師、家長、社會,眼睛盯著高考升學率而不是課程改革帶來的學生素質的提高。從實驗區高考看,除了作文試題還有些生氣,其他如語言運用、閱讀試題基本是老樣子,不少課改區,高考試卷甚至不涉及選修課,這對課程改革特別是選修課評價負面影響很大,以至于不少學校和老師不得不作兩手準備:一手對付課改,一手對付高考。由于小說已經被高考遺忘,因此,其評價問題自然也不被學校、教師、家長、社會所重視。
筆者認為,“中國小說欣賞”的評價構成中,除了應將學生修習的課時記錄,學生的平時作業、活動、態度及成果,納為學分認定的依據,分別賦予一定的權重外,在檢測方式上,還應該將筆試和各種形式的考核結合起來,努力追求多樣化,盡可能地嘗試體驗式、作業式檢測。可以是開卷式筆試,學生在答卷過程中可以翻閱有關資料,然后對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可以當堂作答,當堂交卷,也可以延伸到課后。可以是小論文式,由教師或學生集體命題,學生選擇進行寫作,文章要有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有理有據,不追求專和深,只要學會發表見解、合理組織語言即可。可以是口試式,由教師或學生共同設計問題,學生當場回答,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表達、思維等語文綜合能力。可以是演講式,由學生自行設計題目,最好結合學生學習的內容,就某一專題作出講解,也可就曾從事的語文活動、觀察過的影視作品、書籍進行宣講,向全體同學作出較全面的介紹。為此,在修習本模塊前,可以提前向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選題,讓學生自由選擇一項完成。
1.學會寫小說評論,可以是評價作品的主題、藝術特點,也可以評價作品中的一個人物,可以進行專題研究,也可以進行比較研究,但要力求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
2.組織全班或興趣小組的同學,開一個朗誦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說片段朗讀給大家聽,品味語言,深入領會作品的內涵,體驗人物的命運遭遇和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嘗試創作一篇短篇小說;
4.選擇一個小說片段,將其改編成劇本,要注意尊重作品的價值取向和作者的原意,然后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演出;
5.寫讀書報告、讀書札記,總結讀書方法,交流讀書心得。
筆者在這里想談談高中生小說創作的問題。學習小說創作是一種“自主自由的寫作”,重視創作能力的培養,是選修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小說與戲劇”課程目標指出:“留心觀察社會生活,豐富人生體驗,有意識地積累創作素材,嘗試創作小說、劇本,相互交流。”讓學生創作小說,其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嘗試創作小說的實踐活動,體驗創作的樂趣,促進他們寫作能力的提高,二是為那些具有作家潛能的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和成果的舞臺。雖然語文課堂不是要把所有的學生培養成小說家,但是語文課堂應該為那些具有未來小說家天賦的學生提供肥沃的土壤。然而,教學實際是,雖然近幾年“小作家”輩出,社會上炒作之風很盛,但在一般學校的作文訓練中,還沒有小說創作的地位,多數老師不鼓勵高中生寫小說,究其原因,一是各種考試不考小說;二是我們往往機械地理解中學生寫作要真實,而小說需虛構。其實,允許學生寫小說之類的虛構文章,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它能喚起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使學生以興奮和喜悅之情,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去完成作文;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想象和豐富作文內容的機會,使學生寫作得到新的刺激。而且鼓勵高中生寫寫小說不僅不會影響學習其他功課,還會促進語言的閱讀寫作,促進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社會,還會讓學生把看電視電影玩游戲的時間用到寫作上。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提倡寫小說不同于社會上出書的那種小說家的創作,這里主要是指寫微型小說。微型小說創作是一種靈感,它的特點是題材廣泛,可以寫生活中的瞬間場景或事件片段,也可以寫人的某種情緒、心理、感情等,但要求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微型小說在構思上非常精巧靈活,一般都情節集中,結構緊湊,語言精練,個性鮮明。寫微型小說,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如學習借鑒名家筆法,包括他們搜集素材、構思的辦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但不宜提倡高中生讀了金庸作品就寫武俠小說,讀了《哈利波特》就寫“魔幻小說”。因為缺少了生活的基礎,雖然想象力有了,可能真實性就減少了。少數天才也許可以一試,但在一個班級里推廣,則不符合我們的寫作目標。
王東
[《中國小說欣賞》教學評價建議(人教版高一選修備課資料)]相關文章:
10.高中數學選修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