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 型
詩歌賞析課
教材簡析
《春江花月夜》是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第一篇。這個單元學習重點是通過把握意象、發揮想象,體會和品味中國古典詩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作為首篇,最能體現詩歌意境美的特點。詩人通過對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寫以及豐富的想象,將讀者引入一個情思濃郁的詩境,引領讀者感受游子、思婦兩地相望、相思之情。全詩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繪了一幅月夜的美麗畫面,又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情韻悠長而又不乏深刻。
學情簡析
學生對詩歌是不陌生的,對學詩也有一定的經驗體會,但對詩歌鑒賞方法并不能系統的掌握。本詩作為選修內容,重在讓學生通過學習積累詩歌鑒賞的經驗方法,所以教學過程要注重學法指導,要讓學生全程參與。
本詩內蘊豐厚,學生難以輕易把握,教學要及時點撥,引導學生探究,鼓勵學生想象和大膽質疑。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張若虛,在誦讀中初步感受詩歌。
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和聯想,感受詩歌意境,體驗詩情,提
高詩歌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培養學生對
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
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
教學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投影有關“月”的詩句。月是古典詩歌的經典意象,詩人們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發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張若虛,這首詩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學法指導:總結詩歌鑒賞方法。
明確:朗讀、想象和聯想、意象分析等。
三、作者簡介(教材注釋)
四、學生依據課文注音自由誦讀。
五、教師范讀。(播放課件,展示圖片和配樂)
六、學生朗讀(齊聲朗讀與個別誦讀相結合)
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問題)
1、 通觀全詩,哪一種意象貫穿全篇?
明確:月。寫月的詩句最多。月是一條生命紐帶貫穿全詩,將景物和情感聯系起來。
2、 找出寫有月的詩句,品讀這些詩句,思考全詩寫了月的幾種狀態?
明確:寫了月的四種狀態,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懸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輪)--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復西斜)--落月(落月搖情滿江樹)
從月生到月落,這是一條時間線索。
3、 隨著月的變化,作者寫了哪些內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樣的?
明確:全詩圍繞月的變化這樣一條時間線索,寫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婦懷人、游子夢鄉、夢醒后的情韻幾方面內容。詩情從高亢逐漸平緩,又走向低回、哀怨,最后是夢醒后的孤寂。結尾情韻悠長,讓人回味無窮。
八、賞析活動:學生展開想象,描述畫面內容。(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一句或幾句)
教師及時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
九、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詩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詩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相思愁情(情)
十、拓展練習:(作業)
學生搜集詩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詩歌意象。
十一、師生共同誦讀:(配樂)
僅僅一節課,不一定能領略這首流傳千年的經典之作的意蘊。師生共同誦讀,加強理解。
學生品味詩句,思考這些詩句通過寫月表達什么情懷。學生基本能答出是思鄉、相思之情。教師因勢利導,導出本節課學習內容。
學生自主總結學習詩歌的方法。教師明確。
學生自由誦讀,自主把握節奏。
學生傾聽教師朗讀,體會感情和節奏。
學生多種形式誦讀(或齊讀、或自由讀),注意把握節奏和感情。學生自主評價朗讀情況.
學生自主探究,把握詩歌主要內容。
學生個性閱讀,展開想象和聯想,體會詩歌意境。或描述詩句的畫面內容、或品讀詩歌煉字的妙處、或體驗詩情。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掌握本課難點。
學生課后自主完成。教師檢查。
師生共同誦讀。
從古詩切入,引出月這一詩歌意象,自然親切。向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鑒賞熱情。
學生自主總結,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經驗,也利于學生的學習經驗積累。同時符合新課程理念。
讓學生自由讀,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促進學生形成對詩歌的感性認識。
教師向學生明確誦讀要求。學生在教師范讀后展開誦讀,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所要賞析的內容,并在誦讀中感受詩篇的音韻美。
問題的設置主要涉及對詩作內容的理解。文本解讀是基本的,學生自主解讀、自主把握,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為后面的賞析作基礎。
賞析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賞析,調動學生積極體驗和感受詩歌字里行間滲透出來的情感。想象和聯想是賞析詩詞的一種方法。學生描述有助于其對內容的把握和理解,并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個環節是對全詩內容的整理,利于學生對詩作的整體把握。理解了情景理的融合,也就理解了本詩的精髓。
拓展鑒賞重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并積累鑒賞方法。
在音樂聲中、誦讀聲中結束本課,令人回味。
板書設計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相思愁情(情)
作業設計
①背誦全詩。
②搜集詩句,探究“江水、落花、春”意象。
教學評價設計
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每一個問題的探究結束后,學生發言,學生可以自評也可以互評。教師及時點評,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及時反思。
張含光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高二選修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教學設計評語
2.高二開學第一課教學設計
4.賣油翁教學設計
5.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6.松鼠日記教學設計
7.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