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作為教師從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角度著眼,應當在學生中開展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質的挫折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當著重抓住兩點:讓學生怎么做,讓教師怎么做。挫折教育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程,我們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學校、社會、家庭多方面努力,齊心協力,完成這個培育下一代的任務。
關鍵詞:認識自己 認識挫折 挫折教育
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學生因考試失利而垂頭喪氣,有的學生因受老師批評而一蹶不振……凡此種種,都與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有著密切的關系。面對學生如此情況,不得不令我引起了這樣的思考:這些孩子的心靈是否太脆弱了?一些小事尚且如此,假使他們長大后,遇到更大的挫折,又會如何?而造成他們這樣的原因究竟又是什么?其原因和父母在家的疼愛,和老師在校的庇護是否又有某些聯系呢?我們這些園丁們是否應該在給予孩子們關懷、表揚的同時,還應該對我們的孩子們進行一些耐挫折的教育呢?
或許我這一觀點的提出,會有與時下的以表揚為主的教育理念有唱反調之嫌,但我仍然想在此談一談挫折教育。作為教師,從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角度著眼應當注重在學生中開展一些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質的挫折教育。
其實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如果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則就能夠以失敗為成功之母,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在失利中重新崛起,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反之,則會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阻礙和不利影響。
在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當著重抓住以下幾點:
一、要讓學生怎么做
(一)要心中有愛
“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世界失去了愛,世界將一片灰色。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片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愛就是寬容、理解、關心。會愛人,就不會以自我的好惡來評判這世間的一切。學生就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愛自己的親人、朋友、同學乃至陌生人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別人。
(二)要心存感激
因對方的好意或幫助而對對方產生好感,這是感激。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在別人的幫助下生活,有些體會出來了,心存感激,有些體會不到,也許還會產生各種報怨。教會學生對周圍的人們常存感激之心,那么他們就會與周圍的人們和睦相處。教會學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們就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熱情……
(三)要懂得幽默
幽默是人們一種高尚的心理自衛行為。哪里有幽默,哪里就有活躍、歡樂的氣氛。教師應教會學生幽默,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幽默如一種活性物質和松馳劑。當學習、生活遇到受到挫折時,當人際關系出現僵局時,幽默能緩解緊張、減輕焦慮、擺脫困境。教師更應多組織各種有趣生動的幽默、笑話比賽,讓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直面人生。
(四)要懂得坦然面對
要讓學生明白,每個成才的人都經歷過許多的蒼桑和磨難,只有坦然面對,笑對人生,才能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才能從容地去克服困難。教師應教會學生辯證地分析不合人意之時,相信這是對自己的磨礪。
二、要讓教師怎么做
(一)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教育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是增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實際,每個人都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對自己具有充分和足夠的正確認識,這樣才能確切地尋找到自己在班級群體中的恰當位置。認識自己,就要對自己有信心。認識自己,還要對自己的期望值具備較客觀的、正確的估計和預測。如果對自己寄予過高的期望值,則會因最后的結果與自己的動機產生不一致,理想不能獲得實現而產生深深的自責,從而出現挫折感,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要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挫折。
教育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是增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關鍵。面對挫折,學生認識上的正確與否,會帶來不同的情緒反應,并在情緒的支配、影響的作用下,出現不同的行為,帶來不同的后果。我們要教育學生正確的認識挫折,消除脆弱心理,真正懂得人生到了上遭受到一些這樣那樣的挫折并不可怕的道理,要能將挫折視作是自己心理素質獲得鍛煉的機會,面對所遭遇的挫折,要能夠做到不氣餒,不消極,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才挫折中得到提高,修正自己的奮斗目標,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現實生活中,學生因承受不了一次不理想額考試成績,承受不了一次嚴厲的批評而做出種種消極舉動,甚至產生嚴重后果的事例屢見不鮮,這應當引起我們的警剔。
(三)要寓挫折教育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中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常通過上課、班會,個別談話等及時適當地滲透挫折教育的內容。在一次班會上我講到:魯迅曾彷徨過,哥德貝多芬還曾想過自殺,但他們都頑強地戰勝了自己的消沉和軟弱,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堅定地走上了真理的道理,也更加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一句名言說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早就成為后人逆境歷起的典范。這次班會,對學生的激勵是很大的。
(四)要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
①對學生的要求符合實際,不能過高過嚴,同時與家長溝通,形成合力;
②要關注每一個學生,不諷刺挖苦,不謾罵體罰,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學習與生活;
③教師要有一份公心,對各類學生,無論是成績優異的,還是成績稍差的,一律公平對待,不應存有任何主觀偏見。
總之,現實的教育狀況告訴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只有表揚和鼓勵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給學生施加一些壓力,讓學生真正做到能坦然面對挫折,但挫折教育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程,我們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學校、社會、家庭多方面努力,齊心協力,完成這個培育下一代的任務。
參考文獻:
《心理學》 作者:魯忠義 出版時間:2009年08月
《挫折教育》 作者:馬利琴 出版時間:2009年06月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作者:蔡汀 王義高 祖晶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
在主板
[挫折教育點滴談(蘇教版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2.教育教學論文
5.
10.小學思品教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