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學案設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發布時間:2016-7-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師寄語: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學習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教學重點

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拂(    )曉      瓦礫(    )                      地窖(    )

鞠(    )躬      顫(    )巍巍                    更(    )夫

2.解釋詞語

拂曉: 

精疲力: 

名副其實: 

顫巍巍: 

肅穆: 

二、自主探究

1、這是一篇戰地通訊,它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2、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一)找出精彩描寫,品析人物形象美。

1.文中的老婦人始終未說一句話,作者通過行動描寫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展開想像,推想文中老婦人的心理活動。

 2. 談談對老婦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 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語句,體味文章意蘊美

1.路并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后,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她已經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

(把這句話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彈坑里”好不好?為什么?)

2.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時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為什么要對這支蠟燭的來歷做補充說明?)

3.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這里又提到圍巾的顏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

(這段文字如果寫成“在方場上,老婦人的蠟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契柯拉耶夫的墳頭”好不好,為什么?)

  

(三)探究思考藝術美 

這篇戰地通訊非常感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這樣的藝術效果是如何產生的?請談談你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紅軍士兵們目送著她走遠了。他們小聲地談論著,似乎怕驚擾那肅穆的空氣,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戰斗。”

(《蠟燭》)

紅軍戰士們“小聲地談論著”。請展開想像,寫一段他們的對話,不少于150字。

                                                                       

                                                                       

                                                                             

五、課堂小結

“蠟燭”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獻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蠟燭將穿透戰爭的陰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蠟燭》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這首頌歌將永遠回蕩在熱愛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頭。讓我們為紅軍烈士致哀,讓我們用行動表達對南斯拉夫母親的崇敬之情吧!我們熱愛和平,我們期盼著世界遠離戰爭,人類遠離罪惡的那一天!

六、達標檢測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問題。

①德國人的炮還在轟擊,但是,和先前一樣,炮彈落下的地方都離老婦人很遠。

②做好了墳堆后,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里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蠟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來。她把那大蠟燭插到墳堆的頂上,點了起來。這晚上沒有風,蠟燭的火焰向上直升,一點也不搖晃。老婦人對著這燭光,坐在墳邊,一動也不動,兩臂交叉抱在胸前,披著那黑色的大圍巾。 

④炮彈爆炸的當兒,蠟燭的火焰不過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幾次,炮彈落得相當近,蠟燭被爆炸的風吹滅了,有一次,竟給震倒了。老婦人就取出火柴來,很耐心地再把蠟燭點燃。

1、(1)第一段中的“還”字是否多余?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處?

                                                                                            

2、作者為什么要對那支大蠟燭的來歷進行補充?

                                                                                            

3、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兩次寫到老婦人育乞西的黑色圍巾,有什么用意?

                                                                                            

4、試從選文中找出表現老婦人虔誠的態度和對蘇聯紅軍戰士的深厚感情的詞語。

                                                                        

 

竇文

[《蠟燭》學案設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相關文章:

1.八年級人教版《蠟燭》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3.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4.人教版必修四數學課件

5.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6.中學語文必修二《詩經》《離騷》 復習學案

7.漢語拼音教學案設計

8.新目標八年級英語上冊教學導學案課件

9.《蠟燭》課件

10.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5教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精品高清一二区一本到 | 五月综合基地婷婷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 思思久久精品视频熟女 | 违禁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精品思思久久电影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