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鑒賞本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和細膩逼真的心理描寫,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2、歸納文言現象,把握文言詞句的學習規律。
教學重點:曲折跌宕的情節、細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描寫。
教學難點:“神示佳蟲”和“魂化促織”的理解和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蒲松齡的自勉詩(科舉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2、郭沫若題聯 (話聊齋)
寫人寫鬼,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二、講故事,知內容
1、全文是以什么為線索?(促織,即“蟲”)
2、指名一學生講故事,(提示:圍繞標題“促織”展開復述,只簡述故事梗概,不細敘具體細節,所謂梗概,包括故事發生的背景,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其他同學邊聽,邊緊扣線索給每段加一個標題。
學生講故事,最后明確:征促織--捕促織--卜促織--得促織--失促織--化促織--斗促織--進促織--議促織
3、按小說情節發展來分析,明確《促織》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讓學生體會故事一波三折的特點。
閱讀課文,編寫情節提綱
情節起止段 所寫內容
序幕(起因)第1段 朝廷征促織
開端第2段 成名被攤派交納促織
發展第3~4段 成妻卜促織 成名按圖索促織
高潮第5~7段 成子斃促織 化促織 斗促織
結局第8段 成名獻促織
尾聲第9段 作者評促織
文章始終圍繞促織一條主線,成名一家忽悲忽喜,喜而轉悲,悲而復喜。圍繞這條主線情節具體有幾次波折?體會這樣安排有何妙處?其情感變化可用如下曲線表示:
神卜得蟲--征蟲受刑--兒斃促織--魂化促織
故事情節一波三折,作者如此安排,讓成名的命運(獨是成氏子以蠹貧(操童子業,久不售),以促織富。)隨著促織的得失而起伏不定,意在揭示封建社會中百姓的命運行同草芥一般任人宰割,讓讀者在驚心動魄的陡轉中體會到統治階級的殘酷。
4、細讀課文第六段從文中找出能體現成名心理變化的詞依次填入橫線上,并體會心理描寫的妙處和作用(每條橫線只填一個字)。
成名聽說兒子誤斃促織則 怒 ,得子尸于井則轉而為 悲 ,見子氣息惙然則轉而為 喜 ,但顧蟋蟀籠虛則又轉而為 愁 。忽聞門外蟲鳴則既 驚 且 喜 ,然見促織短小則認為它 劣 ;視之,意似良,又轉而為 喜 。將獻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爺意,心中又 恐 。可見,一只小小蟋蟀竟然 牽 動 著主人公的心, 主 宰 著主人公的命運,這 細 致 入 微 、 曲 折 變 化 的心理描寫與行動描寫融于一爐,有力揭示了皇帝 荒 淫 ,官 貪 吏 虐 ,致使老百姓 家 破 人 亡 的罪惡現實。
三、鑒賞、討論:
1、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第9段,再對照朗讀第1段。讀后提問:“每責一頭,輒盡數家家產。”造成這種后果的罪魁禍首是誰?請從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證據。
討論。明確:造成這種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第1段提出“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說明禍患起宮廷,統治者為滿足宮中享樂而“歲征民間”。未段尖銳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統治者的荒淫無恥,貪官對上的阿諛奉承,“科斂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貼婦賣兒”、傾家蕩產的悲慘命運。
2、既然如此,為什么作者給故事安排一個喜劇的結局?要從課文中找出佐證的句子說明所以。
討論。明確:
①這個結局是虛幻的,當時的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其一,從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實告訴讀者:成名因無法納貢而“憂悶欲死”,繼又“杖至百,兩股間膿血流離”,甚至“轉側床頭,唯思自盡”;接著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嚇得投井自盡,成名夫婦“搶呼欲絕”,“茅舍無煙,相對默然”,這正是統治者為一小蟲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作者寫此虛幻的事實,其意圖在于證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蟲去讓皇帝玩賞,這正是鞭笞皇帝視民命如玩小蟲。這個“結局”非但沒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從更高的層次上強化了批判力量。
②退一步講,成名“因禍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結尾明明指出“獨是”以促織富,“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這有力地說明,百姓的生死禍福,竟系之于區區小蟲,封建統治的腐敗已到何種程度!
③“喜劇”的結局,實際上是嘲諷了一出丑劇,請看“成名裘馬揚揚”,連“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思澤”,這豈不荒唐可笑!
綜上所述,本文結尾以及異史氏的評論,是在揭露封建統治的罪惡和當時政治的腐敗黑暗。有人把異史氏的一段評論說為“以因果報應來規勸人,無異是愚民,無異是助紂為虐”。這種觀點是不符合事實的。
四、歸納文言現象:
1、通假字
(1)昂其直 “直”通“值” (2)手裁舉 “裁”通“才”
(3)翼日進宰 “翼”通”“翌”
2、詞語活用
歲征民間 名作狀,每年 得佳者籠養之 名作狀,用籠子
早出暮歸 名作狀,早上、晚上 取兒稿葬 名作狀,用草席
日與子弟角 名作狀,每天
旬余,杖至百 名作動,打板子 大喜,籠歸 名作動,用籠子裝
上于盆而養之 名作動,放 仙及雞犬 名作動,成仙
此物故非西產 名作動,特產 試使斗而才 名作動,顯示才能
裘馬揚揚 名作動,穿著皮衣、騎著高頭駿馬
昂其直 形容使動,使……高 而高其直 形容使動,使……高
輒傾數家之產 動詞使動,使……傾盡
成然之 形容意動,認為……對 益奇之 形容意動,覺得……奇特
成以其小,劣之形容意動,認為……劣
而心目耳力俱窮形作動,用盡 近撫之 形作動,走近
蟹白栗黃 形作名,白肉、黃粉 成述其異 形作名,非凡本領
以塞官責 動作名,差役
3、特殊句式
(1)定語后置句 如,“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
(2)被動句 如,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
(3)省略句 如,“又試之雞” “試之雞” 即“試之以雞”或“以雞試之”
4、一詞多義
① 回頭看,如“成顧蟋蟀籠虛”(《促織》)
② 看,環視,如“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促織》)
(1)顧 ③ 轉折連詞,相當于“但是”,如“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促織》)
④ 顧慮,考慮,如“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鴻門宴》)
⑤探望,拜訪,如“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
① 索取,如“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促織》
(2)責 ② 責任,差使,如“留待期限,以塞官責”(《促織》)
③ 責令,如“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促織》)
④ 責罰,如“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促織》
① 無,沒有,如”靡計不施,訖無計”。(《促織》)
(3)靡 ② 敗退,如“試與他蟲斗,蟲盡靡”。(《促織》)
③ 倒下,如“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曹劌論戰》)
① 打開,如“窺父不在,竊發盆”。(《促織》)
② 挖,如“于敗堵叢草中,探石發穴”。(《促織》)
(4)發 ③ 絲毫,如“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促織》)
④ 射出,如“見其發矢十中八九”。(《賣油翁》)
⑤ 抒發,如“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
⑥征發,派遣,如“發閭左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
5、歸納本課中出現的表示時間短暫的詞語
找出下列表時間的詞并解釋其含義
1、俄見小蟲躍起。 俄:不久,一會兒 2、旋見雞伸頸擺撲。旋:隨即,跟著就。
3、少間,簾內擲一紙出。 少間:一會兒。4、斯須就斃。斯須:一會兒。
5、未幾,成歸。 未幾:沒多久。 6、無何,宰以卓異聞。 無何:沒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 既而:不久,隨后。8、食頃,簾動。食頃:吃一頓飯的工夫。
五、總結拓展
讀下面一則與《促織》相關的《野史》,與課文作比較,有哪幾處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織之戲,遣使取之江南,價貴至數十金。楓橋一糧長,以郡遣覓得一頭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謂駿馬所易,必有異,竊視之,躍出為雞啄食,懼,自縊死。夫歸,傷其妻,亦自經焉。(呂毖《明朝小史》)
① 《野史》是一大悲劇,蒲松齡改寫的《促織》卻是“喜劇” ; ② 《野史》為駿馬來換蟋蟀; ③妻失促織,懼而自縊; ④雞啄食促織;⑤夫亦自經
陳石娣
[《促織》教案 (粵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10.冀教版《自己去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