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屠戶的形象及其社會意義-重讀《范進中舉》有感 作品賞析(人教版九年級下冊)

發布時間:2016-12-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國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說。作家一破常例“掃蕩名士美人之局”(1),“乃秉公心,指謫時弊”(2),它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窮極文士情態”(3),從一個側面再現了明清時期社會生活的真實。它不僅以最多的篇幅、最著力的刻畫來表現封建文士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描繪了杜少卿、荊元、虞育德、莊紹光、周進、范進、匡超人等正反“儒林”人物;還無情地揭露、鞭撻了貪酷昏庸的官吏和橫行鄉里的土豪,勾勒出了張鄉紳、王惠、嚴貢生、方鹽商等社會毒瘤的丑態;而且,那辛辣尖刻的諷刺筆觸也沒有輕饒那些趨炎附勢的市儈,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胡屠戶、梅玖、王德、王仁等一類可笑、可憎、可鄙的勢利人物形象,從而豐富了我國文學人物的畫廊。后類人物中,又尤以胡屠戶的形象最為生動、活脫、豐滿、逼真,極盡“藝術的真實”,堪稱是一個具有較高價值的典型形象。本文僅就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社會意義談談一管之見。         

                                                                         

                                            (一)

       胡屠戶是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塑造“腐儒”范進的同時,用心刻畫的一個重要人物。他雖作為陪襯人物在小說中出現,而且出場時間不長,次數不多,但卻是一個不可不注意的人物。這不僅是因為描寫胡屠戶這個人物的篇幅集中,刻畫得細致入微,逼真得惟妙惟肖,活脫得呼之欲出,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深刻,還主要是由于胡屠戶所處的社會地位及其生活環境的特點,對深化作品主題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胡屠戶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他五更鼓就往集上去買豬,“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即使雇過“燒湯的二漢”,也只能站在市井細民的行列中,算不上剝削階級分子。但由于受封建傳統思想的毒害和八股科舉制度的惡劣影響,他的市儈習氣極為嚴重。如果說周進、范進是受八股科舉制度毒害最深的封建“腐儒”的典型,那么,胡屠戶則是拜倒在“功名富貴”之下的趨炎附勢的市儈典型。試析胡屠戶以勢利為核心的市儈性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胡屠戶有一雙欺貧愛富的“勢利眼”。范進熱衷于科舉,考了二十多次方中個秀才,這只是仕途的起步,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其窮愁潦倒、遭人踐踏的社會地位。這時的丈人胡屠戶雖提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來賀他,口里卻罵范進是“現世寶窮鬼”,并數說了一大通“教導”女婿要明白經濟世務的話。這與其說是來祝賀,倒不如說是來訓斥的。鄉試前,范進找丈人商量盤費的事,又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他生得“尖嘴猴腮”,去參加鄉試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一頓夾七夾八,直罵得范進摸門不著,盤費也分文沒給。可是,當范進中舉后,胡屠戶卻一反常態,立刻大方地帶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去賀喜,還在眾鄰居面前夸:“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一會兒喊:“賢婿”,一會兒叫“老爺”,親熱無比。時隔不久,前后胡屠戶卻判若兩人。

   

      其二,胡屠戶是一個欺民怕官的“可憐蟲”。在胡屠戶的勢利眼里: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他曾教導范進處世之道:“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連我臉上都無光了。”胡屠戶不僅如此岐視“平頭百姓”,而且對白衣秀才的女婿也沒有少輕視,這是因為秀才也是平民之故。可是,一旦女婿鄉試中舉后,這個把女婿“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都不怕嘴歪的胡屠戶,為救治女婿的“痰迷病”而狠心打了“舉人老爺”--范進的一個嘴巴,卻反倒害怕起來,慌得連聲賠小心,打了人的那只手也不覺“隱隱的疼將起來”。那個年代,中了“舉人”,在世俗的眼中,便成了天上的“文曲星”,就可以做官當“老爺”了。難怪胡屠戶心里懊惱不已:“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甚至害怕得到了“想一想,疼地更狠了”的可笑程度。當“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的張鄉紳的轎子到了范家門口時,“胡屠戶躲進女兒房里,不敢出來,......直到張鄉紳上了轎,才敢走出堂屋來。”這個自視比“平頭百姓”高一等的胡屠戶怕官竟怕得成了一個“可憐蟲”。

    

      其三,胡屠戶又是一個自私虛偽,嗜錢如命的“財迷鬼”。當范進把張鄉紳送來的銀子包了兩錠遞與丈人時,“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好象將被別人搶了去似的,卻又要假意推辭一番,“把拳頭(筆者注:不是伸開手)拿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可是,胡屠戶沒等女婿把話說完,便“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并說:“如今拿了銀子家去罵這死砍頭短命的奴才!”分明是胡屠戶愛財如命,卻說是拿了銀子回去教訓兒子去,以自欺欺人之談,來自圓其說。寥寥數筆,一副虛偽貪婪的“財迷鬼”神態躍然紙上。

  

     其四,胡屠戶還是一個吹牛拍馬、阿諛奉承的“哈叭狗”。正是這個“我自倒運”,后悔不該把女兒嫁給范進的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后卻吹牛說:“我小老這一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也就是說他料定范進會做“老爺”,才把女兒嫁給他。也是這個罵范進“尖嘴猴腮”,根本不配與“城里張府上那些老爺”相比的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后,卻夸他的這個賢婿“就是城里頭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為了奉承當了“老爺”的“賢婿”,胡屠戶竟自己打起自己的嘴巴來了。為了討好“賢婿老爺”,胡屠戶還向女兒丑表功:“我早上拿了錢來,你那該死瘟的兄弟還不肯。”為了拍“賢婿老爺”的馬屁,胡屠戶竟把兒子作了下飯的菜。更令人作嘔的是:胡屠戶見女婿中舉后因痰迷心竅,衣裳后襟在地上滾皺了許多時,竟“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筆者注:不是罵,不是不扯,也不是只扯了一兩回)。到了范家門口,胡屠戶高聲叫道:“老爺回府了!”在胡屠戶眼里,此時的范進已不是“尖嘴猴腮”的“現世寶”。而是老爺了;范家的茅草屋也成“府”了。這哪里是丈人體貼女婿,這是狗在主人面前搖尾,奴才在向主子獻媚。其“哈叭狗”式的丑態,表演得真是淋漓盡致,令人厭惡已極。

  

       總之,吳敬梓筆下的胡屠戶是一個兼備了“勢利眼”、“可憐蟲”、“財迷鬼”、“哈叭狗”等多種性格特征的庸俗卑鄙、趨炎附勢、前倨后恭的典型市儈形象。而這類令人齒冷的勢利小人,在當時社會的蕓蕓眾生之中隨處可見。也許,這就是我們的諷刺大師不肯放過,要狠加筆伐,以警后世的個中原由吧。

                                       

                                                                        

                                            (二)

   

      吳敬梓諷刺的矛頭雖然總是直接落在某一個人的身上,但體現在個人身上的罪惡,歸根到底是社會的產物。魯迅說得好:“非傾向于社會的諷刺,即墜入傳統的‘說笑話’和‘討便宜’。”(4)胡屠戶是吳敬梓辛辣嘲諷的一個市民階層中的市儈典型,作家把筆鋒指向市民階層,鞭撻了他們身上的某些自私、卑賤、勢利、落后的思想和行為,從一個角落的陰暗處入手,揭露了封建統治階段的罪惡,其社會意義不可低估。

      首先,“勢利”的胡屠戶是整個“勢利”社會的縮影。胡屠戶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八股科舉制度下人與人關系的庸俗、卑鄙。《孝經》上說“顯親揚名”才是大孝。在八股科舉制度下,只有獲得了“科名”,中了“舉業”,才能榮華富貴,光宗耀祖。“顯親揚名”便是封建文士所向往的最終目的。象周進、范進們便代表這樣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和生活態度。“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5)胡屠戶以及他那個市民階層的人們也不例外。在他們眼里,誰能獲得“功名富貴”,誰就有出息,就會受到社會的尊敬。反之,誰就是“尖嘴猴腮”、不屑一顧的“癩蛤蟆”,就會遭到世人的鄙視。可不是嗎?范進參加鄉試時,“家里已是餓了兩三天”,眾鄰居有誰去過問呢?可是,當范進中舉,報錄人把錄取的喜報送到屋時,“鄰居都來了,擠著看”,這不單是看熱鬧,而是為了捧場。看,鄰居們紛紛爭著把“蛋、酒、米、雞”等食物送來了,又是請報錄人吃酒,又是商議如何救“范老爺”。當范進昏倒在地時,“眾鄰居一齊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這哪里是一般的救人,分明是諂媚奉承,殷勤作態。不僅鄰居們如此,連“一向有失親近”的張鄉紳也送來了“五十兩”白花花的銀子和“三進三間”的房子。這不只范進中舉后是如此,范進的恩師周進高中之時,“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相與的也來認與”,不也是如此嗎?可見整個社會都是如此。“姑老爺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銀子送上門來給他用。”原來,中了“舉人”便能擠身于上流社會的行列。上可中進士,下能交官府,也能直接做官,自然會有人來巴結奉承。胡屠戶真是一語破的,道出了當時社會人與人關系的“真諦”。

       其次,透過胡屠戶的眼睛,看到了封建專制主義制度的腐朽、黑暗。在八股科舉制度下,“功名富貴”有它特定的含義。所謂“功名”,就是靠科第取得官職。所謂“富貴”,就是在經濟上“富”,在政治上“貴”。封建社會里“功名”與“富貴”是緊密相連的。而獲取“富貴”的最主要途徑是靠做官。做了官就有權勢,有了權勢便可弄得錢財,既富且貴。胡屠戶眼里的張鄉紳,“做了一任知縣”就是“萬貫家私”。還說張鄉坤“他家里的銀子,說起來比皇帝家還多些哩!”這雖然是夸大其詞,但張鄉紳大富大貴的事實是不可否認的。其大富大貴的原因是在哪里呢?讀者從張鄉紳操縱佃戶敲榨僧官的錢財所用的手段(見《儒林外史》第四回,以下回目均見本書),從王惠剛上任就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一事(第八回),便可悟出其中的奧妙:當官之所以能發財,是封建統治者依仗權勢,利用受賄貪污、巧取豪奪等手段剝削勞動人民的結果。歷史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乾隆以來官場貪污成風。乾隆帝本人喜歡臣下奉承和貢獻,因而造成一個大貪污者和珅。和珅歷任大學士、尚書、軍機大臣等要職,賣官鬻爵,招權納賄,積起一筆巨大的家私。乾隆帝死,嘉慶帝抄了和珅的家,將其財產共編為一百零九號,已估價的二十六號,共值銀二億二千余萬兩,未估價的八十三號不知凡幾。在這種貪污的風氣下,從乾隆到嘉慶,在全國不斷地發生大的貪污案件。”(6)大臣是貪污者,皇帝自己更腐化,“乾隆帝六次南巡,完全是為的玩樂,沿途掠婦女,置離宮,真是竭盡東南千百萬人民之財富,以供統治者一人之享受。”(7)乾隆后期已完全腐化了。和珅貪污案發案之時,吳敬梓早已不在人世,當然不得而知,也不可能知道乾隆嘉慶時統治階級已經完全腐化了的史實,更不可能在他的作品中披露出來。但難能可貴的是,作家正是在史學家們所贊譽的“乾隆盛世”的前期,卻通過胡屠戶的眼睛,透視出了當時社會腐敗、黑暗的現實。

      再次,胡屠戶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封建統治者兇殘的本質,反映了階級矛盾的尖銳對立。胡屠戶是一個被封建專制制度扭曲得極其顯著的市儈形象,他“欺民怕官”的性格,是在他所生活的特定社會環境中養成的。從他多次提到張鄉紳的語氣中,可以知道張鄉紳是他所崇拜的人物。然而,正當張鄉紳到他女婿家門口將要進屋時,他卻害怕得躲了起來。這是為什么呢?胡屠戶沒有明說,作家從側面告訴了讀者:從湯知縣依照張鄉紳的鬼主意,僅為用“五十斤牛肉”行賄的事,而害死了一個回民老師傅的事情(第四回)。讀者可看出封建統治者的陰險狠毒。從王太守一上任,來不及干別的,先就“釘了一把頭號庫戥,把六房書辦都傳進來,問明了各項內的余剩,不許欺隱,都派入官;三日五日一比,用的頭號板子,把兩根板子拿到內衙上秤,較了一輕一重,都寫了暗號在上面;出來坐堂之時,吩咐叫用大板,......這些衙役百姓,一個個被他打得魂飛魄散。合城的人無一個不知道太守的厲害,睡夢里也是怕的。”(第八回)從這一段描寫中,讀者看到了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野蠻、殘酷。在封建專制主義血腥統治下,怕官者絕非胡屠戶與“合城的人”,勞動人民普遍都存在著“怕官”心理,只是程度不同罷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統治階級封建思想意識的毒害;另一方面是懾于封建統治者的淫威。這種“病態心理”是封建統治階級留在被統治階級心靈上的“創傷”。所以胡屠戶怕張鄉紳“躲到女兒房里,不敢出來”;“合城的人”怕王太守“睡夢里也是怕的”,這毫不夸張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兇殘的本性。正是這種“創傷”的潰爛、發展,使階級矛盾日益尖銳,以致“官逼民反”,才把那個腐朽的統治階級推翻的。

       最后,胡屠戶前倨后恭、趨炎附勢的市儈形象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只要階級沒有消亡,等級制度沒有消滅,貧富差距沒有縮小,平等理念沒有建立借用它就可以照出形形色色的市儈人物的嘴臉,從而體察到人情之冷暖、世態之炎涼,其社會意義的長期性真可謂不言而喻。清末作家李寶嘉在著名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中刻畫了這樣一個官場人物--文制臺大人。這大人曾立下一個規矩:凡是他吃飯的時候,無論什么客來,都不準手下人通報他。一天,剛好有一個“洋大人”在他吃飯的時候來訪。巡捕很為難,不得已通報一聲“有客來拜”。大膽的奴才,竟敢壞了大人的規矩!制臺大人當然非常惱怒,劈臉打了巡捕一個耳刮子,還踢了一腳。可是,當聽到巡捕說來客是“洋人”時,制臺大人“不知為何,頓時氣焰矮了大半截,怔在那里半天”。待醒悟過來后,又給了巡捕一個耳刮子,外加一腳,斥責巡捕通報遲了。書中接著寫道:“制臺送客回來,連要了幾把手巾,把臉上、身上擦了好幾把,說道‘我可被他駭得我一身大汗了!’坐定之后,又把巡捕、號房統通叫上來,吩咐道:‘我吃著飯,不準你們來打岔,原說的是中國人。至于外國人,無論什么時候,就是半夜里睡了覺,亦得喊醒了我以后凡是洋人來拜,隨到隨請!記著!’”李寶嘉筆下的文制臺大人,對中國人盛氣凌人不可一世,在洋人面前卻奴顏婢膝、低三下四,一副“洋奴”相。其性格特征,頗像吳敬梓筆下的胡屠戶,那是“清末的胡屠戶”。筆者這樣稱呼,制臺大人和疑似制臺大人們是不會答應的,他們與胡屠戶怎么能相提并論呢?是的,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年代不同了。然而,即使在時代不同的今天,只要你留心一下社會生活的現實,大概不難發現某些“當代胡屠戶”的尊容,這也許是“典型人物”的不朽性吧?   

                          

    應該指出的是:表現在胡屠戶身上的“勢利”,作為社會的精神“癰疽”,它是封建專制社會的必然產物。隨著新中國的建立及社會的進步和變革,這種“癰疽”理應得以逐步醫治。但是,由于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意識根深蒂固,不可能在短期內清除干凈,且貪腐黑惡、貧富懸殊又助長了各種腐朽思想意識的抬頭,致使附著于“癰疽”之上的細菌在迅猛滋長,正在腐蝕著人們的靈魂。因此,評價胡屠戶的形象及其社會意義不是突發奇想、心血來潮,也不是毫無現實意義的。

                                           

    筆者說明:引文未注明出處者均見《儒林外史》第三回。

注釋:

(1)轉引自李漢秋、石曉林《論[儒林外史]的批判現實主義特色》。

(2)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三篇。

(3)見程晉芳《文木先生傳》。

(4)轉引自《中國文學史》第1101頁。

(5)馬克、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52頁)。

(6)、(7)中央電大教材《中國古代史綱》(下)第382、381頁。 

 

追憶

[胡屠戶的形象及其社會意義-重讀《范進中舉》有感 作品賞析(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范進中舉》課件

2.九年級語文《范進中舉》教案

3.《范進中舉》優秀教案

4.范進中舉的閱讀答案

5.范進中舉教案模板

6.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教案設計

7.九年級上冊語文《范進中舉》教案設計

8.范進中舉讀后感精彩范文

9.范進中舉讀后感三篇

10.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我愛這土地》教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字幕精品码 | 色妞亚洲欧美在线 | 亚洲每日更新在线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 | 亚洲精品色在线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