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講教育信息】
一. 教學內容:
詩歌鑒賞總結
寫什么:
也就是鑒賞作品中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
怎樣寫:
修辭方法:主要涉及比喻、借代、擬人、對偶、夸張、反復等,還要注意象征等手法。
表達方式: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種表達方式。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賦)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 觸景生情,情隨景生(興)
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正襯)
樂景襯哀情,哀景寫樂情(反襯)
為何寫:
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托……的情懷(如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古詩閱讀鑒賞問答模式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
① 詩中哪兩聯寫了什么意象,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 在對全詩整體感悟的基礎上,簡要分析詩人在某兩句中是如何營造意境的。
③ 解釋某一聯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
④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
① 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② 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③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給人什么樣的啟示和思考。
絕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問題: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
答案: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夜歸 周密
夜深歸客依筇行,冷磷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問題:“竹窗斜漏補衣燈”這一耐人尋味的畫面中蘊含了哪些感情?請簡要賞析。
答:
答案:這幅畫面描繪的是詩人想象(見到)的情景:竹籬茅舍中,一縷昏黃的燈光從竹窗里斜漏出來。青燈之下,詩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親)正在一針一線地縫補著衣服。詩人那懷鄉思歸的急切心情,家中親人對游子的關切和思念之情,正從這幅畫面中流溢出來。
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題要點:(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即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這個詩句如何具體的體現)。(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題: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
答案: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雨后池上 劉攽(2005年高考全國卷Ⅲ)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問題:
① 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的。
② 試從“靜”和“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答:
答案:① 水面如同輕輕磨過的明鏡一樣,倒映出池塘邊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現雨后水面的平靜。② -、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靜態;三、四句用“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出“萬點”聲響等,表現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又寫出了動態,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答題要點:(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問題: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
答案: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
① 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② 對詩中某句某字,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③ 從某兩句中分別找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字。
④ 此詩某句中的哪個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覺得:這兩個字中哪個更好?為什么?
⑤ 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題要點:① 肯定定“好”或肯定哪-個更好;② 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里義;③ 展開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好”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④ 點出該字表達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問題: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么?
答:
答案:同意。看,在詩中指回望(步驟一)。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讓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驟二)。只一“看”字,就淋漓盡其所有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步驟三)。
端居 李商隱(06福建)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 端居:閑居。② 素秋:秋天的代稱。
問題:這首詩第二句中的“敵”可否換成“對”或其它詞?請簡述理由。
答:
答案:不能換成“對”或其它詞。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答題要點:(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2002年高考題)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問題:“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第六種模式:形象型題
設問方式:
① 這首詩以什么為詩歌的主要意象或刻畫了什么形象。
② 刻畫形象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③ 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
④ 形象所表現的情感特點有哪些等。
答題要點:① 概括形象的總體特征和意義;② 以此為中心論點,抓住形象的具體特點或個性特征,結合詩句內容進行分析;③ 點明形象的意義(詩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蘊涵的哲理)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頭深藏碧傘中。
問題:兩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試簡析兩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的情感特點。
答:
答案:擬人表現手法。杜詩的“綠荷”因”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而楊詩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李闖
[詩歌鑒賞總結 備課資料(人教版高三)]相關文章:
5.古代詩歌鑒賞的方法總結
7.英語科組備課總結
8.有關備課總結
9.英語學科備課總結
10.高三化學備課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