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之三心 --童心、真心、愛心 (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16-8-2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我國教育領域涌現出了新的局面:教育對象的理想志趣、知識視野、生活習慣、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等發生了很大變化,教育內容、方法手段、教學設備、教學評價也都經歷著廣泛、深刻的變革。各種新鮮的教學手段向傳統教學方法和程式提出了挑戰。我堅信一點:那就是無論采用怎樣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都離不開老師的童心、真心、愛心,語文老師更是必要的。一旦沒有老師的童心、真心、愛心參與,再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就如同魔術師的道具。

  1 從心理學角度看童心、真心、愛心之于語文教師的必要性 

  語文學習是復雜的心智活動,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將心理教育滲透到語文學科中去,研究學生的心理規律與心理特點同教材教法的關系,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社會的思想和道德標準認識的過程中,產生自覺的態度和積極的動機,進行思想道德和心理評價,并轉化為情感體驗和行為習慣,從而形成個人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這一課,雖然讀了不知有多少遍,但是每讀到這篇文章,心中總是難以平靜。沙利文老師面對一位性格孤僻、體弱多病的聾啞學生時,他的童心、真心、愛心尤如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凱勒封閉的心靈。海倫凱勒在《我的老師》一文中寫到:“給我一個洋娃娃。我玩了一會兒以后,她慢慢地在我手上拼了四個字母‘d-o-l-l'(洋娃娃)。這種用手指拼字的方式使我很感興趣。我不斷模仿老師的做法,后來我也學會了拼寫……”沙利文老師以童趣激發了海倫凱勒學習拼寫的興趣。看起來是個簡單的語文教學過程,但實際上是沙利文老師善于運用心理學知識。讓海倫凱勒在認知基礎之上(玩的洋娃娃還可以用四個字母“d-o-l-l”表示),產生了情感活動(使我很感興趣),激發其主觀能動性(我不斷模仿老師的做法)。人在認知事物時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情感,有了積極的感情,就能產生堅強的意志行動,努力去完成各項任務。為了讓海倫凱勒認識和感悟大自然,沙利文老師用心設計了生動的一課。為了讓她理解抽象的名詞美妙的真理,也許只有充滿愛心、充滿智慧的沙利文老師才想很出那樣的辦法。

  非智力因素對語文教師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它不僅能調節整個智力活動,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塑造高尚的師魂、師德。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運用作家所創造的作品去影響學生的心理、道德面貌,塑造學生的靈魂,做到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的有機滲透,把學生培養成高尚的、有道德的、身心健康的人。對于海倫來說,肉體的痛苦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運的。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沙利文、薩勒等老師給了她溫暖,給了她力量。如果沒有沙利文、薩勒等老師以是以童心激勵她興趣,以真心走進她的心靈、以愛心塑造她人格的活動過程,海倫凱勒是難于拒絕向內心的敵手屈服的。也很難寫出:“拒絕向那種令人癱瘓麻木的影響力投降,在心靈的領域里,我要永遠地走在晨曦的光明里”的自信。正如海倫凱勒自己所說:“是沙利文小姐啟發了我,教育了我。她的到來使我周圍的一切充滿了愛和歡樂并 

富有意義。她每時每刻都在動腦筋,使我生活得充實、美滿、有價值。” 

  隨著現代化教學設備引入課堂教學,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那種師生關系,無論現代化教學設備怎樣先進,也不能完全取代師生面對面的交流。老師面對的是各有差異、千變萬化的活生生的個體,是一個個信息繁富的“小世界”。老師富有表情的面對面的講授,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其答疑解惑的時效性是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企及的。學生的知識層次和年齡不同,對教師語言的接受程度也不同,老師必須從學生的特點出發。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表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心靈的接觸就要有民主、相容的氣氛,愉快、和諧的環境。這種環境少不了老師的童心、真心、愛心參與。

  2 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童心、真心、愛心之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語言文字是人創造出來的,它本身就包含著人類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積淀,因此語文教育應是語言工具訓練和人文教育的綜合體。無論是從工具性還是從人文角度考慮,語文教學中都離不開情感教育。翻開語文教材,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質兼優的名家名篇中洋溢著對祖國、對人民、對同志親友、對大自然的深摯情誼,字里行間洋溢著或優美典雅、或清麗委婉、或崇高悲壯的美感。因此,在這些文字作品中,我們不能僅僅傳授語文知識,而必須要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通過語文的工具性訓練升華到人文性的熏陶和感受是完全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人們在通過自己的母語進行閱讀、寫作和交際時,總是在不知不覺地接受和表達由語詞所暗含攜帶的思想文化極其價值觀方面的內容。語文教師的童心、真心、愛心是實現這個過程的載體及決定著其活躍方式、程度。

  直面以前語文教育現實,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將充滿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語文變成機械枯燥的應試訓練,忽略情感、意志和審美情趣的介入。因此,新課程標準“人文性”的提出是語文教育價值取向的合理調整。語文教師的童心、真心、愛心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上。學生不但從自身感受到的師愛中陶冶良好的情感,而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怎樣用高尚的情感去對待別人,形成團結、友愛、互助等良好的品質,培養起愛人民、愛祖國的高尚情操,并在這基礎上,把知識轉化成智慧,將文明積淀成人格。因為只有當知識轉化為個性特征和人格特色時,只有當知識轉化為行為習慣并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知識才發揮了作用。童心、真心、愛心正是語文教師實施這種教育的切入點和落腳點。近年來,語文學科受到普遍的關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非議。特別是語文教育的人文性,這不是僅僅靠改變教材改變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所能解決得了的。新課程的人文起點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諧發展為本。當代教育改革的理論,大部分是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根據學生心理發展規律提出來的。因此,語文教學應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并根據研究結果糾正自己的教學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在完成語文工具性教學基礎上,升華其人文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具有童心、真心、愛心,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征。

  清華大學作了一個調查,對人一生影響最大的是語文老師。因此,語文老師的綜合素養直接關系到祖國的未來。語文學科具有得天獨厚的育人條件與機會。語文教師應當具有美好的情感,特別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語文教材中有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向往,對邪惡的抨擊,對英雄的贊美,對山河的愛戀,對友情的謳歌,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閱讀和講授這些課文時,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恰當地引導學生以純潔的童心、誠摯的真心、廣博的愛心發現并體會真、善、美。在潛移默化的心理教育作用下,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拓展創新能力。

  無論今后的教學設備怎樣升級,我還是會堅持以童心激勵學生興趣,以真心走進學生心靈、以愛心塑造學生人格。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崗位上,奉獻生命的點滴價值。希望我的見解能給語文教育教學帶來一縷陽光。

 

追憶

[語文老師之三心 --童心、真心、愛心 (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語文老師教學隨筆

2.中班愛心小屋教案與反思

3.初中語文老師反思周記

4.教學反思與評語

5.美術教學反思論文

6.語言故事教學反思

7.教學反思或隨筆

8.aieiui教案及教學反思

9.論文的教學反思

10.成語教學反思高中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婷婷六月激情六月色六月 | 宅女的午夜福利视频 | 在线激情小视频免费看 | 日本国产欧美一二区 | 日韩亚洲欧美国产动漫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亚洲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