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情趣
2、過程與方法: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遵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人物性格
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三、課前準備:
1、課文的朗讀錄音。
2、生字詞語和重點句子的幻燈片,運用多媒體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溫故而導新
1、教師:同學們在小學階段學過許多關于親情的文章,誰還記得有那些文章?主要講什么?用一句話回答。(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肯定)
2、教師:剛才同學們溫故了小學時關于親情的課文,知道了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明白了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親情。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另一篇關于親情的課文--《散步》。
3、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
(二)學生聽錄音,扎實字詞,初步感知課文
1、學生邊聽邊勾畫生字詞,再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抽學生讀詞語和解釋詞語。
3、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學生能抓住內容即可).
(三)、學生集體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1、教師:散步雖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可它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怎樣體現親情的?.
2、學生朗讀課文。
3、教師導學,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4、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5、教師: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6、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7、(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出示問題: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8、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9、分析概括人物性格,完成板書設計(1)。
23、散步
母親:走大路
(明理)
分歧 我、妻子:背母負兒走小路(尊老愛幼、
(孝順)(賢惠) 和睦團結)
兒子:走小路
(天真)
(四)、品讀課文,研讀重點句段。
1、教師(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2、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五)、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討論、探究文章寫法
1、教師:《散步》這篇課文給我們講述了一家四口在田間散步的平常小事,卻譜寫了一首真、善、美的贊歌,這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精美的散文,這篇文章不僅人性美、而且意境美、語言美。請同學們再自由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句子體現出來的?(讓學生分析文章的寫法,借鑒別人的寫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寫作能力)
2、學生自由朗讀,再分小組討論。(教師適當引導)
3、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歸納
教師板書(2);
1、尊老愛幼人性美--孝母、愛兒,家庭和諧
文章美 2、景物描寫意境美--春景--活力--生命
3、平易樸實語言美--情趣盎然、言淺意深、句式工整.
3、教師小結:
這確實是一篇以小見大,玲瓏剔透的好文章,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快的旅行。我們以后要多多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六)學生快速默讀《三代》,進行閱讀與比較。
1、請同學們速讀思考與練習題的《三代》這篇短文,思考問題
A、這篇文章寫什么事?
B、《三代》和《散步》相比較,哪個更讓你感動?
2、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3、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4、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實際來談)
(七)、教師總結,結束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 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
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在優美、動人的旋律中結束課文,讓學生的心靈受到傳統美德的熏陶和洗滌)
韓支云
[《散步》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散步課文教案
9.人教版找次品教案
10.人教版天地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