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挫折是一種財富
我記得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偉大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以蜘蛛為榜樣,從而回到了他自己的王國。這個可憐的國王被可惡的叛徒驅逐出來。他不斷努力,想要把他的王國奪回來。他打了許多仗,卻一次又一次地被擊敗。最后他開始認為這一切都是白費力氣。他想放棄,不再奮斗。就在那時,有天清早他醒來,躺在床上,看見一只蜘蛛在結網。這蜘蛛正要把一根絲從屋子的一頭牽到另一頭。它試了十二次,十二次它都失敗了。十二次絲斷,它掉到地上。十二次它又爬起來再試。它不肯放棄,而是堅持下來。第十三次它終于成功了。國王看到這一切,就對自己說:“為什么我不堅持努力回到我的王國?雖然我失敗了這么多次,誰敢說我最后不能成功?”他振作精神,再次努力,終于打敗了仇敵,獲得了成功,重新統制了他的王國。
人這一輩子,怎會不遇到挫折!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會選擇不同的態度去對待,會以不同的方式去處理,也就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在這個決定許多高考生命運的盛夏,談這樣一個話題就有那么一點特別的意義。
不能不說一說漢高祖劉邦,其建立大漢朝之后,衣錦還鄉之時,高歌大風起兮云飛揚,何其壯哉!想必此時的漢高祖心里,未必就忘了當年經歷的一個個挫折。想當年楚漢相爭,劉邦幾乎終日與失敗相伴,連自己的父親和老婆都曾被對手抓住,所經歷的挫折不可謂不大,如果劉邦在這些挫折面前躺倒不干,也就沒有了以后數百年的大漢基業。當然,在劉邦身后,有許多的謀士出謀劃策,但無庸置疑,劉邦確實是一個經受住挫折挑戰的大英雄。
和劉邦相比,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生活中所經歷的挫折,不用說要小很多,但對我們的生活的影響也更加直接。比如個人情感方面所遭受的挫折,往往就很讓人難以承受。其他如事業失敗、職務調整、經濟損失等等,所有的大大小小的挫折都會讓人相當痛苦。但是痛苦之后,不同的選擇就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有人調整好心態,找出造成挫折的原因,把失敗的教訓當作經驗來汲取。結果,實現了自己人生的跨越,取得了各個方面地成功;有人不是客觀地尋找造成挫折地深層次原因,一味地強調客觀,怨天尤人,我行我素,結果在前行的道路上還會經受同樣的挫折;也有人在挫折面前,徹底失去了前進地勇氣和毅力,成了一個碌碌無為地人──把這些結果稍加羅列,我們就可以知道哪種態度是正確地選擇,當然是第一種。生活中的失敗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負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壞個人的前途,關鍵在于你怎樣面對挫折。
挫折(frustration)是指,個體在動機的驅使下進行有目的活動時受到阻礙,導致其動機驅力不能得到正常的疏泄而產生的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作為年輕人,經常遇到的挫折似乎更多也更具體,這可能和年輕人情緒比較容易波動,而面臨的人生變化和選擇也相對較多有關。但是,無論什么原因,都要求年輕人要對挫折加強認識,提高自己地抗挫折能力。現在,高考失敗這種挫折,每年都會給許多家庭帶來深深的痛苦,甚至讓有些年輕人就此結束了自己的花季人生;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帶給大學生們沉重的心理壓力,而一次次的擇業失敗導致許多人產生了嚴重的心理疾病。如果說以上兩種問題是公認地比較大的挫折的話,像失戀、交往不暢、師生關系處理不好、學習成績出現問題等挫折,如果會成為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就有點讓人感覺需要采取點措施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現代人容易產生挫折感的根本原因,在于從小接受的有關教育和訓練太少,有關地思想準備不足,一旦遭遇了一點點麻煩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人,特別是獨生子女一代,從小就是被小心呵護,幾乎一切的要求都會輕而易舉地得到滿足,缺乏吃苦精神,缺乏社會經驗,一方面很容易在實際生活中碰壁,另一方面也容易對遇到的困難和麻煩反應過激,也最容易在遭受挫折之后失去前進的動力甚至對生活的信心。最極端地,個別人還會由此對社會產生強烈的報復心理,走上犯罪道路。
弄清楚了原因,就有必要采取相應地措施,從社會和自身兩個角度入手,幫助人們解決好這個問題。
第一,要從小培養人們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能僅僅培養溫室里的花朵,除了學校、幼兒園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責任之外,家庭的作用尤為重要。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之后,每個家庭對于唯一的孩子寵愛過度,使孩子在成長期間完全與吃苦和磨難相隔離,失去了培養吃苦精神和抗挫折能力的大好機會。這些孩子,缺乏對社會復雜性和人生艱苦程度地最起碼的認識,被稱作小皇帝。他們進入社會之后,不出現問題才怪。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向我們的東鄰日本學習,日本的小孩子,在冰天雪地的嚴冬,并不像中國的孩子一樣被嚴嚴實實地裹起來,而是衣著單薄,甚至被要求赤腳在雪地里玩耍。這自然不是因為日本的小孩子的家庭買不起衣服,他們就是借此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和承受能力。
西方國家的教育都很注重自立,這也是我們教育中非常缺乏并最終導致現代年輕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挫折感強烈的重要原因。當一個剛剛學會走路的小孩突然跌倒,國外的家長會鼓勵孩子勇敢地自己站起來,而不會過多理會孩子的哭聲。事實上國外的孩子摔倒之后很少哇哇大哭,因為他們非常清楚哭是一點用都沒有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就很明白一切都要靠自己。就像美國,十八歲的青年就要自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這些孩子早已在心理和能力上做好了自立的準備。再來看看我們國內的家長遇到這個情況的反應,絕大多數會在孩子大哭的幾乎同時,沖上前去抱起孩子,在確認沒有大礙之后,則會好言相勸的同時,照著找到的替罪羊──或人,或物,未必是真的造成孩子摔倒的原因,打上幾下,以安慰孩子,卻不知道這已經為孩子缺少承受能力、善于逃避責任、不能自立埋下了伏筆。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巴爾扎克也曾說過:“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 這包含了一個道理,那就是適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可以使人不斷的在壓力下使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得到不斷的提升,從而有可能創造出來更為奪目的輝煌。
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從童年開始便多災多難,在母腹中只呆了七個月就早早來到了人間。后來,天花又把他變成了麻子,猩紅熱又弄壞了他的眼睛,導致一只手半殘。但他憑著頑強、堅毅的品德發憤讀書,學習成績遙遙領先于他的同伴。后來因父親欠債使他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他就邊自學邊研究天文學。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又經歷了多病、良師去世、妻子去世等一連串的打擊,但他仍未停下天文學研究,終于在59歲時發現了天體運行的三大定律。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了推動自己前進的動力,以驚人的毅力,摘取了科學的桂冠,成為“天空的立法者”。
第二,學校在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方面也同樣承擔著重要的作用。某種意義上來講,應該更加科學和系統。現行的教育體制,重視孩子們的智力教育而忽視孩子們綜合素質的培養,包括在培養學生的自立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方面有非常嚴重的缺陷,培養出了許多經不起一丁點風吹雨打的孱弱的溫室花朵。必須有意識地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強抗挫折能力。
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作為教師,有意識地提高有關方面的認識十分關鍵。只有認識提高了,才有可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學校要有意識地開展有關的講座和課程,樹立同學們不怕失敗和挫折的心理準備;要開展好心理知識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幫助同學們正確處理遭遇挫折之后的心態調整;要在提高同學們綜合實力的基礎上提高同學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以上這些,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三,每個人自己在提高自身抗挫折能力方面,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要從自身找原因,大學生中的抱怨與不能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正確認識和對待挫折不是一個額外的要求。其實,說過來說過去,我們會發現,恰恰是在經歷一定的挫折之后,才能真正提高一個人的經受風雨和抗挫折能力,無論是有意識地訓練還是真實地實踐都是如此。不經歷風雨哪得見彩虹。這個彩虹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所追求得事業獲得成功,再一層就是自身抵御風浪的能力亦既抗挫折的閾值得到了提升。其實,挫折也是財富,它是閱歷,它是個人素質再上新臺階的基礎。中國共產黨的戰斗歷史,經歷了多少挫折,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進行長征,最終,三十萬工農紅軍只剩下了三萬來人。但恰恰是挫折,使中國革命選擇了毛澤東,也才使我們后來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成為可能;也恰恰是挫折,使中國選擇了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才有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
科學家是在一次次失敗的實驗基礎上最終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沒有前面的失敗就沒有以后的成功。這樣的例子數也數不清。要認識到每個人的一生難免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沒有經歷過挫折和失敗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種殘缺。不經歷風雨,哪得見彩虹;如果懼怕經歷挫折的考驗,就絕對鍛造不出高尚的人格。記住古代圣賢“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的諄諄教誨,會對自己更好的應對挫折有益。“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很淺顯的道理,卻需要用心去體會,用行動來實踐。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挫折在幫助我們迅速地成長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一個不斷適應社會要求的過程,而適應就是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動機、追求和行為。一個人出生時,就像一張白紙,沒有什么是非觀,也缺乏相應的應對困難的能力。正是通過不停的經歷挫折、失誤、磨難的體驗,才能最終學會在不同環境、不同時間、不同對象、不同規范條件下采取合適的行為。
其次,挫折還有助于增強我們克服困難和承受挫折的毅力。現在的青少年長期生活在被關愛和照顧的環境中,因而他們對各種困難體驗都不深,對遇到挫折的思想準備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準備嚴重不足,沒有堅強的意志,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被徹底擊垮。實際上,一個人越多地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會更多地獲得良好心態的進一步樹立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增強。心理學家把輕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補品”,也就是說,一個人每戰勝一次挫折,就已經為自己更好的面對挫折增添了力量,為應付下一次挫折提供 “實戰地準備”。
第四,當遭遇挫折時,要會恰當地調適。
1.遇到挫折時應當學會進行冷靜分析,從各種主客觀條件等多種因素找出受挫的真正原因,從而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不在同一個地方犯同樣的錯誤無疑是正確地選擇。
2.要認識到恰恰是挫折和教訓才使我們變得聰明和成熟,正是失敗本身才最終造就了成功。要培養起來一個辯證的挫折觀,經常保持自信和樂觀的態度。
3.要能容忍挫折,要心懷坦蕩,情緒樂觀,發奮圖強,滿懷信心去爭取成功。適度的暫時轉移和忘卻,并不是逃避,而是最好的積蓄力量的機會。
4.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應當加強化壓力為動力方面的修煉。也就是說,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或即將遇到挫折和失敗,面臨很大外在的心理壓力的時候,不氣餒,不懈怠,而是繼續勇敢地迎接挑戰。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學習的榜樣,各行各業都有。很多名人、偉人在挫折和失敗面前,從不低頭、氣餒,而是善于化壓力為動力,從逆境中奮起。他們的成功經歷很值得我們大家去深思、去學習。
5.必要時尋求專業心理咨詢人士的幫助,是很有效的一個解決挫折所帶來的心理問題的一個渠道。專業人士的幫助,可以使我們迅速的從陰影中走出來,重新滿懷斗志的努力前行。
有人將挫折比作磨礪青春與生命之刀的礪石,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寶貴財富。我卻要把挫折比作前進道路上邁向成功巔峰的臺階,只有不斷的經受挫折與磨難的洗禮,我們才能最終摘取勝利的果實,才能最終品嘗到勝利的喜悅。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我們都將是不懼風雨的海燕!
追憶
[淺議挫折是一種財富]相關文章:
2.財富管理專業論文
3.財富管理論文
4.關于挫折名言精選
8.
9.
10.直面挫折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