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短文兩篇》《紫藤蘿瀑布》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6-2-2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能說出“海”“山”在詩中的深層含義,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哲理內涵。 

2、品味詩歌凝練而形象的語言。

3、 培養朗讀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語氣語調能表達文章的內涵。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把“讀一讀,寫一寫”中自己未掌握的詞語工整、規范地抄寫一遍

二、學習研討

(一)聽好導入,記錄需要積累的內容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聽范讀,按要求領讀、自讀、齊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讀,盡量讀出自己的理解。 

2、讀后討論: 

(1)“山”與“海”在詩中除了指自然界的山與海外,還有什么別的含義嗎?

 

(2)“爬過山就能見到海”,作者借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三)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在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后,你對這首詩的內容、語句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請列出,我們共同解決。

示例:1為什么說是“隱秘想望”? 

2“我常伏在窗口癡想”中“癡想”一詞有何作用?  

3為什么說“山那邊啊,鐵青著臉”? 

4“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是什么意思? 

5“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中“種子”指什么?為何說是“飄來的“? 

6“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你是如何理解詩中“山頂的誘惑力的”? 

7“因為我聽見海依然在遠方為我暄騰……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句話什么意思? 

8“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話蘊涵作者怎樣的情感? 

  

  小結:詩歌的語言凝練、含蓄,讀詩應在反復朗讀,整體把握詩歌感情的基礎上,聯系上下文,揣摩詩句的含義,辨別詩句運用的修辭及重要詞語的語境義。 

(四) 說一說作者是怎樣把一個深刻的哲理說得形象而優美的?

1、

2 、

(五)回讀課文,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選擇你最欣賞或喜歡的一段詩句或全文來讀一讀,要求讀準語氣、語調。 

三、整理板書

四、練習鞏固

完成《金榜學案》1--9題。

2、《走一步,再走一步》 (總共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了解課文中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記敘方法。

2.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情事論理及其評略安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3.感受“我”終于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著應付的心理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把“讀一讀,寫一寫”中自己未掌握的詞語工整、規范地抄寫一遍

二、學習研討

(一)聽好導入,記錄需要積累的內容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一遍,完成下列作業: 

(1)把經歷的事分成起因、經過、結果、啟示幾個部分在課文中標出記號。

(2)概括這件事的主要內容。(要求用這樣的句式回答: 本文記敘了……的事,說明了……的道理。) 

(3)記敘的順序是什么? 

(三)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1、寫過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可能有哪些內容不寫?

2、劃出寫心理活動的語句。 

三、整理板書

四、練習鞏固:   完成《金榜學案》1--4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2.領會這件事寓含的深刻道理。 

3.小結、交流(說話訓練)

[學習過程]

(一) 朗讀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后加以分析。 

1、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于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 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卜卜亂跳”、“嚇得幾乎要暈倒”、 “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噪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等大量詞句刻畫主人公處于險境中的心理狀態: 

2、課文第三部分中,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于征服懸崖的過程中, 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               (“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是             (“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隨后是            (“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                    ”。 

(二)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要分別讀出父親平靜的寬慰的 、“我”驚恐的和敘述者從容的不同語調來。

(三)思考:

1、這里的“啜泣”與第二部分中的“啜泣”是否一樣?

2、“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么?

3、齊讀第四部分。 思考:

(l)這部分回答了以上經歷中成功的經驗是什么?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2)“屢次”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

 

(四)當堂背誦最后一段。 

(五)小結: 本文這種用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說明道理的記敘方法是一種                             的寫法。希望同學們也用這種方法去寫文章。 

(六)談話、議論: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積小勝為大勝的勇氣和方法對于我們學習具有什么指導意義?舉例說明 

四、練習鞏固:    完成《金榜學案》5--9題

 

3、《短文兩篇》 (總共1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2、了解先抑后揚及由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3、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清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把“讀一讀,寫一寫”中自己未掌握的詞語工整、規范地抄寫一遍

二、學習研討

(一)聽好導入,記錄需要積累的內容

(二)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1、自讀課文,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a、作者寫蟬,先抑后揚。抑在哪里?揚在何處?通過一抑一揚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b、《蟬》一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請找出來,并說說自己的理解。

c、《貝殼》一文中,作者先對貝殼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發了哪些聯想?

2、研讀與賞析

再次默讀全文,思考下面問題:

①《蟬》一文中的“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噪”,“秋風顏色”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②《貝殼》一文中的“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細、更加的-絲不茍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③《貝殼》最后一段說:在千年之后,也許會有人對我留下的痕跡反復觀看,反復把玩,并巳會忍不住輕輕地嘆息:“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此處的“怎樣固執而又怎樣簡單的心”? 

④試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

3、小結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具體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兩篇短文,我們會高聲回答:

三、整理板書

四、練習鞏固

完成《金榜學案》1--9題。

4、《紫藤蘿瀑布》 (總共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學習領會作者多層次、多角度、多種修辭手法的生動細膩的描寫。 

2、學習領會作者蘊含在描寫敘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把“讀一讀,寫一寫”中自己未掌握的詞語工整、規范地抄寫一遍

二、學習研討

(一)聽好導入,記錄需要積累的內容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感情,“賞花--憶花--悟花”是作者構思本文的思路,看看你是怎么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的?

2、找出最能體會作者感情基調的語句,談談你的理解。

3、哪個語句能夠捕捉到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和贊美?它帶給我們怎樣的啟迪?

4、了解寫作背景,弄清對花的命運與社會形勢的聯系,作者心情與民心的聯系的理解。

(三)修辭手法分析

1、全文緊緊圍繞這樹盛開的紫藤蘿來寫的。那么題目為什么叫“紫藤蘿瀑布”呢?我們能不能將它改為“盛開的紫藤蘿”呢?

2、題目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我們感受到了它使用的妙處。文中像這樣精妙的比喻還有很多,另外還有擬人和通感的方法。請到文中去找一找,動情地讀一讀,然后在旁邊空白處寫上它的精妙之處。 

(1)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

(2)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3)這里春紅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4)“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5)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6)“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怎么把氣味說成顏色,說成夢幻?--

(7)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三、練習鞏固:  完成《金榜學案》1--5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學習過程]

一、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一)局部品味第一部分

1、第一段獨立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第2~6段正面描寫紫藤花,描繪非常形象、優美,同學們讀朗讀第一部分,思考: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紫藤蘿花的?

(2)課文主要是從哪些方面來描繪紫藤蘿的特點? 

(二)局部品味第二部分

1、怎樣理解“我只是佇立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

2、這時作者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3、作者是怎樣從眼前的喜悅過渡到對往事的回憶的? 

4、怎樣理解“那時的說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  

5、為什么作者在第9段又說“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三)局部品味第三部分

怎樣理解后兩段的一連串比喻句和文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四)寫作手法借鑒

1、如何寫好寫景抒情的作文?--學習作者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卓越的文字表現力和對生活的真實體驗。

2、如何把景物寫得細膩,寫得生動、親切?--修辭運用。經常練筆,不斷積累,同時要大膽想象,探索創新。

3、如何借景抒情?觀察景物怎樣才能有所感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

二、整理板書

三、練習鞏固

完成《金榜學案》6--9題

5、《童趣》 (總共3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 、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能正確翻譯并領會課文大意。

[學習過程]

一、朗讀課文  

1、聽教師范讀,注意聽好節奏;

2、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 

3、學生齊讀。 

二、疏通文意

1、自由朗讀課文  

2、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

3、參閱注釋理解文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為之強(       ) ②果如鶴唳云端(      ) 

③以叢草為林(      )④興正濃(       ) 

⑤方出神(          )⑥驅之別院(       ) 

⑦明察秋毫: 

⑧怡然自得: 

⑨龐然大物:

⑩夏蚊成雷: 

4、口頭翻譯課文 

三、問題探究    

1、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么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2、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后,再快速齊讀 

 

3、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為一單元背誦  

四、練習鞏固

完成《金榜學案》1--4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積累重點詞語,能正確翻譯并領會課文大意。

2、理解只有善于觀察,善于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學習過程]

一、研讀課文,探究問題。

(一)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

1、 分析第1自然段 :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2、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 “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3、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并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敘述。 

4、討論回答: 

問題l:癩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么?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么感受? 

問題3: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二)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二、練習鞏固

完成《金榜學案》5--8題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詞語

  2、翻譯重點句子

[學習過程]

   在空白處批注重點詞義和句義

童趣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

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

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

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

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

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

鞭數十,驅之別院。 

 

齊勇

[《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短文兩篇》《紫藤蘿瀑布》學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走一步再走一步》課件

2.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設計

3.語文初一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課件

4.走一步再走一步優秀教案

5.走一步再走一步精品教案

6.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課件

7.走一步再走一步閱讀附答案

8.走一歨,再走一步型教案

9.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設計

10.《在山的那邊》課件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成在人电影天堂 | 正在播放国产乱子伦最新视频 | 亚洲A级性爱免费视频 | 亚洲人在线68影院 | 亚洲成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