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質教育的斷想與實踐

發布時間:2017-11-1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省響水中學:張慧

    語文素質教育就是依據人的發展和未來生活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評議素質為根本目的,以確立學生和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形成學生健康個性為根本牲的學科教育活動。

    在全面提倡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如何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從而使評議課堂教學與素質接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訓練學生的聽、說、寫能力,成了每一位中學語文老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嘗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解決這一問題,以便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一、指導學生端正學習語文的態度

    目前,很多學生思想存在著“重理輕文”的傾向,學習語文的態度不夠端正,認為語文沒有什么可學,學不學無所謂,學習積極性也不高,不注意語言基本功訓練,下的功夫少,語文成績如何可想而知,現談不上相應的能力和素質。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對他們的學習態度進行引導,并通過辦講座、開討論會、個別談話等方式,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語文的自信心,使他們認識到中學語文的重要性了解語文學習的特性;語文學習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靠的得日積月累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學習中容不得絲毫馬虎,只要肯下功夫,就會有進步。

    二、教給學生學習評議的方法

    1、三先三后:先預習,后聽課,這樣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容易有的放矢;先理解課文,后做作業,才能做到駕輕就熟,迎刃而解;先個人動腦,后請教別人,自己獨立鉆研出來的問題,總比請教別人獲得的印象深刻。

    2、四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只有讀、寫、聽、說密切配合,才能優化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3、四總結:一題一總結,一課一總結,一單元一總結,一冊一總結。總結的過程也是分析綜合的過程,只有在總結中,才能查漏補缺,發現新的問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三、開展多種課外語文教學活動,努力拓展語文課堂

    1、積極開設“五個一工程”,拓展視野

    即:“一天記一則名言、一天一百字的書法練習、一天一次課前十分鐘按序演講的機會、一天讀一篇優秀的文章、一天寫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讀書筆記。”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內外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質。

    2、品讀詩歌、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

    詩歌是人生智慧、陶冶情操、經驗的結晶,是人們心底真正的歌。鑒于詩歌特殊的美育與陶冶作用。鑒于培養學生健康身心的需要,從1999年9月新學年開始,我利用早讀時間(星期一、三、五)的20分鐘,每周引導學生誦讀一首中外著名的抒情詩歌。具體做法是:從高中學生的審美需要、心理特點出發,挑選一首長度適當、能引起學生共鳴的詩抄在黑板上,老師作簡單的導讀之后,就進行自讀、齊讀。學生們在瑯瑯的書聲與優美的詩句中,體味詩境,領悟詩意,學生的精神境界在審美活動中得到提升,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3、編輯個人作品專輯,培養創新精神

    在寫作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近來一直是我們思考和探索的一個課題。寫作,作為一項復雜的心智勞動,理應成為培養創新精神的主渠道,但現實的情形卻令人尷尬。目前作文教學的最大弊端是:學生怕寫作文,寫作舉低迷,雷同、抄襲、平庸、應付之作較多,優秀的文章太少。兩周一次的老師出題--學生作文--批改評講的教學模式受到了嚴厲的問題在于無意中壓抑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如何革新舊的模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在這方面,我們作了有益的探索。從學生愛思考、愛幻想、愛表現自我的特點出發,受歌星推出專輯作品形式的啟發,大膽改革作文教學模式,規定每學期每個學生以手抄本的形式出一份個人作品專輯,把思考、想象、表達的權利完全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由、靈活的氛圍中展示個人的創新精神與個性,展示個人的語文表達水平。具體辦法如下:第一步,提要求。積極創作,禁止抄襲;追求特色,展示個性;形式不拘,題材不限;以文為主,輔之以圖;字跡清楚,版面美觀。第二步,撰寫稿件,修改潤色。第三步,編排設計,謄寫校對。第四步,老師瀏覽專輯,提出存在問題,點評優秀文章,同班之間、班與班之間進行交流展評。第五步,收集那些想象豐富、文采優美、有個性的文章向有關報刊推薦。整個過程約需一個月的時間,老師可根據教學計劃自由安排。學生作品專輯的容量大致相當于700字左右的文章4-5篇,再輔之惟2-3次目標明確的課堂作文訓練。這樣自由寫作與限制性訓練相結合,就足以保證每學期學生作文訓練的數量與質量。首次實踐證明,個人作品專輯這種形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絕大多數同學都交了專輯。更令人欣喜的是,專輯的語言表達水平與書質量普通比以往有了較大提高,并且出現了十幾篇想象豐富、有個性的、文采也有相當水平的優秀文章。辦個人作品專輯這種形式,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把”,解開了對思維的束縛,是實實在在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培養創新精神的行之有效的方式。目前,第二次個人作品專輯寫作活動已經進入交稿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老師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時,一定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惟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同時還要改進教學方法,帶領學生大膽地走出課本,走向生活,真正把教室的隔離層當成海綿,課內生骨,課外長肉,從而與當前的素質教育接軌。

    四、創新各種課型,激發學習

    1、故事接力課

在開學初,為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組織了“故事接力課”。我講了故事的開頭,讓學生接著上一位同學的情節繼續講。開始要求較低,只要能用普通話大方地表達出來即可,后來要求逐漸提高,且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及時給予點評,對膽小的學生予以鼓勵,對構思巧妙、有創造性的予以表揚。學生們積極性被極大的調動起來,就連平時不肯發言的同學也躍躍欲試。經過幾次活動,學生們克服了膽怯心理,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這樣的活動發揮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在語文課上我所帶的兩個班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思考發言,且語言流暢、神態大方。

    2、中學生熱點話題課

    新的教學大綱的培養說話的能力,也提到重要的位置,時代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不是只會吸收而不會輸出、不會表達的木頭人。因此,我在教學中并設了“中學生熱點話題課”,如“生日破費情有可原”“當干部影響學習”“中學生談戀愛未嘗不可”這些話題貼近中學生的生活,與他們的身心發展、前途未來,息息相關,激起了他們的舉,是非曲直,越辯越明,雙方各自引經據典,據理力爭,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為了增強論證力量,學生課后積極翻閱報刊,悼念資料,摘取有用信息,擴大了閱讀范圍,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自我發展能力。

    3、課前語文知識介紹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除了專門開設語文活動課外,平時,每節評議課的前五分鐘,讓學生到講臺前介紹前一天所學的課外語文知識,所講內容包括字、詞、修辭、語法、名言警句、作品介紹、美文欣賞、名人逸事,真正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一學年下來,有的學生收集了厚厚的一大本。

    4、《班級周報》評比課

    《班級周報》評比課,要求報紙上有關本班 的內容必須占40%,并鼓勵學生將一周來自己認為得意的習作刊登在報上,讓同學們欣賞,每次從內容到形式評出優、中、差及進步獎。這樣,語文課延伸到課外,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創造能力也得到鍛煉。為了充實版面內容,他們處留心觀察,主動訂閱書報的同學多了拓寬了學生的閱讀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從而產生學習語文課的強大內驅力。

    在語文活動中,語文老師應充當“導演”的角色,在關鍵處啟發、引導、充分發揮“導”的功能。語文活動課充分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觀,學生在課上的大部分時間在聽,在動手,在動腦,各方面能力得以強化訓練,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產生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學得活潑,學得輕松,他們在活動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在有目的的活動中不斷地完善和發展自身素質,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發展學科教學,使素質教育落實在課堂上”已成為教育界之共識。語文教學作為基礎性學科教學,理應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前沿陣地的作用,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是進入其它學科異常的金鑰匙。語言文字是人參與社會交往的必備工具,評議教學實踐性最強。老師要樹立“大”評議教學觀,不能把語文教學僅局限于課本、課堂,應當把語文教學放在社會實踐的大氛圍中。當然,要真正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除改變教育內容外,還與教育的大環境有著密切關系,因此,“轉軌”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張慧

[語文素質教育的斷想與實踐]相關文章:

1.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論文

2.淺談高中語文素質教育論文

3.素質教育論文

4.淺談中小學語文課的素質教育論文

5.幼兒教育與實踐論文

6.道德教育與實踐工作總結

7.信息化理論與實踐論文

8.閱讀技巧與實踐3答案

9.認識與實踐的寓言小故事

10.我國素質教育論文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欧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日本性爱欧美精品 | 日本中文子幕亚洲乱码 | 亚洲人成αⅴ网站在线 | 日本三级香港少妇 |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