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 標 1、檢查背誦
2落實文言文基礎知識,理解課本內容
3、進一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重點 落實文言文基礎知識,理解課本內容
難點 進一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檢查背誦
1、兩位同學互背26、27課
2、字音字形:小組內討論文章中需要加拼音的字,寫在下面。
3、給下面的字注音(見課件)
4、總結拼音書寫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二、復習文言詞語的解釋
1、 小組討論需要注意的重點詞語,組長提問,其他同學回答
2、解釋詞語 ,把你認為重點的詞語收集起來
3、解釋下面的詞語(見課件)
4、歸納文言詞語解釋中的常見方法:
5、解釋重點詞語時,重點詞語常見的幾種類型:
例如:
(1) 絕 : 絕巘多生怪柏----------哀轉久絕
(2)或 : 或王命急宣
(3)奔 : 雖乘奔御風
(2)闕 : 略無闕處
三、復習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譯
1小組內相互提問句子的翻譯
2、寫出你認為重點的句子并翻譯。
3、翻譯下列句子(見課件)
4、歸納翻譯句子時應注意的問題
四.理解文章內容的常見題型,回答下列問題:《三峽》
1用原文回答問題: (1)表現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 (2)表現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
(3)文中側面烘托三峽山勢的語句是:
4、簡要說說作者是從哪兩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
《答謝中書書》
⑴用原文回答問題:
①表現了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②表現了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③表現了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是:
⑵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
《記承天寺夜游》
(1)描寫月夜庭中景色的名句是:
(2)“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
五、作業:
練習冊
六、小結
總結文言文學習中應注意哪些知識點。
導學
說明 反思
一、1、兩人認真檢查,指出對方的缺點和不足。
2、小組內討論
3、指名口答
4、小組討論,口頭展示,搶答。
二、
2、小組討論,口頭展示 。
3、小組討論,口頭展示,搶答。
4小組內討論,口頭展示
5學生分析總結
三
1、小組討論,口頭展示。
2、小組討論,口頭展示 。
3搶答
4小組討論,口頭展示
四、 小組討論,形成統一答案,口頭展示。
六學生總結,口頭展示。
我有問題
問老師:
教學
反思
文言文復習知識摘要
一.拼音書寫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拼音書寫的正確、規范。(不規范的情況:1、英語式2、書寫不到位)
2、注意調號的位置正確。
3注意區分平舌、翹舌。
二、歸納文言詞語解釋中的常見方法:
1、把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
2、同義替換。
三、常見的重點詞語的幾種類型:
1、一詞多義
2、古今異義
3、詞性活用
4、通假字
四、歸納翻譯句子的方法
1、直譯,就是用現代漢語對原文進行對應翻譯,做到字字落實。
2、意譯,就是不采取實詞虛詞字字落實的方法,僅僅根據文章的意思翻譯,
翻譯原則:字字落實,直譯為主,直譯意譯相結合。
采取的具體方法:留、換、刪、補、調、貫
五、當堂檢測
一.文學常識:
《三峽》出自《 》,作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 、散文家_ 。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略無闕處( )⑵自非亭午夜分( )( )⑶不見曦月( )
⑷夏水襄陵( )⑸沿溯阻絕( )( )⑹或王命急宣( )
⑺雖乘奔御風( )( )⑻不以疾也( )⑼素湍綠潭( )
⑽回清倒影( )⑾絕巘多生怪柏( )⑿飛漱其間( )
⒀屬引凄異( )( )⒁晴初霜旦( )⒂良多趣味( )
⒃林寒澗肅( )
三.翻譯下列句子:
⑴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譯: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譯:
⑶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譯:
⑷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譯:
⑸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譯:
⑹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
⑺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譯:
⑻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譯:
⑼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譯:
⑽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譯:
⑾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譯:
四.回答下列問題:
⑴用原文回答問題:①表現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 ②表現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
③表現春冬清流緩的句子是: 。
④表現秋季凄清蕭瑟的句子是: 。
⑤文中側面烘托三峽山勢的語句是:
⑵簡要說說作者是從哪兩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答:
⑶文章結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么作用?這漁者歌謠體現了三峽秋景怎樣的特點?
答:
一.本文作者是 。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五色交輝( )⑵曉霧將歇( )⑶夕日欲頹( )
⑷沉鱗競躍( ) ⑸有能與其奇者( )
三.翻譯下列句子:
①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譯:
②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譯:
③實是欲界之仙都。 譯:
④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譯:
四.回答下列問題:
⑴用原文回答問題:
①表現了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②表現了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③表現了晨昏變化之美的句子是:
⑵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答:
《記承天寺夜游》
一.本文作者是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⑴念無與為樂者( )⑵遂至承天寺( )( )⑶相與步于中庭( )
⑷但少閑人( )( )⑸藻荇交橫( )⑹蓋竹柏影也( )
⑺月色入戶( )⑻積水空明( )
三.翻譯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
②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
四.回答問題:
⑴描寫月夜庭中景色的名句是:
⑵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 答:
⑶“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答:
⑷“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
《三峽》
一. 選自《水經注疏》,作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北魏)
二. ⑴ “闕”通“缺”。 ⑵如果 正午 ⑶曦:這里指太陽 ⑷襄:上。
⑸順流而下 逆流而上 ⑹或:有時。 ⑺雖:即使。 奔:這里指快跑的馬。
⑻疾:快 。 ⑼湍:急流的水。 ⑽回旋的清波 ⑾極高的山峰
⑿急流沖蕩 ⒀連接 延長 (合解為:接連不斷。)⒁下霜的早晨。
⒂良:真,實在。 ⒃寂靜
三.⑴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⑵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⑶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
⑷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⑸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⑹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⑺天剛晴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⑻有時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
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⑽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
⑾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蕩。
四.⑴①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③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④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⑤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山和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寫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⑶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凄涼情景,渲染蕭瑟的氣氛。
突出了三峽秋景的寂靜凄清。
《答謝中書書》
一.作者是陶弘景
二.⑴交輝:交相輝映。 ⑵歇:消散。 ⑶頹:墜落。
⑷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 競躍:爭著跳躍 ⑸與:參與,這里指欣賞。
三.①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②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③實在是人間天堂。
④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散,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
四.⑴①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②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③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⑵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記承天寺夜游》
一.作者是蘇軾。
二.①念:想到。 ②遂:于是。 至:到。 ③相與:共同,一起。
④但:只是。 閑人:清閑的人。 ⑤交橫:交錯,縱橫。
⑥蓋:原來是 ⑦戶:窗戶 ⑧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三.⑴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月光照映的庭院里如同積滿清水一樣澄清透明,水里水藻、青荇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⑵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四.⑴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⑵月光(月色)
⑶寫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點。
⑷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 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
劉建功
[《三峽》教學案(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三峽》教案
3.《三峽》課件
5.三峽試題及答案
8.木蘭詩的學案
9.《談中國詩》導學案
10.三峽酈道元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