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感知課文情節,進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及恰當的修辭、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題。培養學生敢于說真話的品格。(教學重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理清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導入新課
課本劇:學生表演精彩片段:游行,導入新課。
二、獨學
1、速讀課文,解決字詞
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拼音:
(1).稱贊( )稱職( )稱桿 ( )A.chèn B.chēng C.chèng
(2).差使( )差錯( )差不多( )參差( )A.chā B.chà C.chāi D.cī
(3).走著( )高著( )著急 ( )著眼( ) A.zhāo B.zháo C.zhuó D.zhe
(4).圈定( )豬圈( ) A.juàn B.quān
(5).關系( )系上( ) A.jì B.xì 注意“御聘”字形
2、精讀課文,梳理情節
(1)童話知識了解: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又往往采用擬人的方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2)作家作品
安徒生(1805~1875),19世紀丹麥文學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共寫了一百六十余篇。在《丑小鴨》《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夜鶯》《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金錢支配一切的罪惡,諷刺統治階級的專橫愚昧,反映貧富之間的懸殊,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想像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
童話并不直接說明一個道理,而是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揭示生活中的美與丑、真與假、善和惡。我們這篇文章是怎樣揭示生活的美與丑、真與假的呢?通過怎樣的線索來組織故事情節的呢?分別在橫線上填上不同的詞。
全文以________為線索,故事情節是 如:愛新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群學
1、讀--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組內對子相互朗讀。(要求)分別擔任皇帝、老大臣、誠實的官員、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 用普通話朗讀,口齒清楚,準確表達語氣。
B、 聽讀的同學邊聽邊在書上標出故事的大致情節。
C、人物的心理活動,也要由角色朗讀,但聲音可以適當放低,似乎是自言自語。
2、寫--理清情節
劃分故事情節 (與獨學2同)
3、講--復述課文
要求抓住重點情節、重點人物的重點語言復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說話的語氣。
4、思--展開聯想
討論:你讀了這篇童話故事,受到什么啟發和教育,有什么聯想嗎?
5、結--閱讀小結
閱讀童話類文學作品,可以像閱讀本課一樣,從情節入手,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理清課文內容,明白層次、結構及詳略,然后再做細致的揣摩、探究。
四、展示
隨機抽兩個對手組朗讀比賽,讀23-36段。師生點評,指導朗讀
五、檢測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滑稽( ) 賞賜( ) 欽差( ) 妥當( ) 呈報( ) bì( )下 愚蠢( )
xūn( )章 kuǎn ( )待 yù pìn( )
2、形似字注音組詞。
(1)銜( )________ 街( )________ 衍( )________
(2)辨( )________ 辮( )________ 辯( )________
(3)睜( )________ 掙( )________ 箏( )________
(4)騙( )________ 偏( )________ 翩( )________
3、劃出下列句中的錯字,并改在后面的括號內。
(1)頭一天夜晚,兩個騙子整夜點起十六支以上的臘燭。 ( )
(2)這兩個家伙正在以全幅精力織布,但是一跟絲的影子也看不見。 ( )
(3)于是他們就把色采和稀有的花文描述了一翻,還加上些名詞。 ( )
(4)他即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著馬車去游公園--除非 ( )
為了去炫要一下他的新衣服。
4、《皇帝的新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人。他一生創作________多篇杰出的童話作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為________的兒童文學家。
5、皇帝被騙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舉的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自己生活奢侈,只想穿新衣。B.因為兩個大臣說謊騙皇帝。
C.自己既愚蠢,又愛虛榮。 D.宮廷里的大小官員、騎士都在阿諛奉承,無恥獻媚、討好。
6、仿照例句,用畫線的詞,再寫一段話。
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坐馬車去游公園--除非是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衣服。
7、以“新裝”為中心詞,在前面加上一個適當的詞,寫出本文故事情節發展的脈絡。
8、“任何不稱職或愚昧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一句,在故事情節發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及恰當的修辭、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題。培養學生敢于說真話的品格。
一、導入
二、自主合作學習
1、仔細閱讀課文,找出描寫騙子、大臣、皇帝、小孩的句子,研討:這些句子體現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點?
人物 動作描寫 心理描寫 語言描寫 神態描寫 性格特點
騙子
老大臣
誠實的
官員
皇帝
小孩
2、再讀課文,考慮:大臣、官員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場面相同,但寫法各不相同,它們不同在哪兒?(提示:從人物描寫和句式上來看)由以上寫法,你得到了寫作方面的哪些啟示?
3、小組討論:我們身邊有沒有“皇帝”這樣的人?有沒有類似的愚蠢行為?假如是你怎么做?
三、展示
四、檢測
1.圈點勾畫出描寫皇帝的愛好和心理活動的語句,揣摩、分析用筆的精妙。
(1)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著馬車去游公園--除非是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里。”第一句強調的重點是什么?“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極盡夸張,它有什么表達效果?用一句話概括這段話的內容。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織得怎樣了。”皇帝想。不過,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這布,心里的確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無須害怕的,但仍然覺得先派一個人去看看工作的進展情形比較妥當。皇帝為什么會“感到不大自然”?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動說明了什么?
(3)“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沒有看見!這可駭人聽聞了。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極了!”皇帝說,“我十分滿意!”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說的完全不同,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
2、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題后練習。
那些托后裙的內臣都把手在地上東摸西摸,好像他們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們開步走,手中托著空氣--他們不敢讓人瞧出他們實在什么東西也沒看見。
這樣,皇帝就在那個富麗的華蓋下游行起來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說:“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誰也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見,因為這樣就會顯出自己不稱職,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從來沒有獲得過這樣的稱贊。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穿呀!”一個小孩子最后叫了出來。
“上帝喲,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爸爸說。于是大家把這孩子講的話私自低聲地傳播開來。
“他并沒穿什么衣服!有一個小孩子說他并沒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實在沒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說。皇帝有點兒發抖,因為他覺得百姓們所講的話似乎是真的。不過他心里卻這樣想:“我必須把游行大典舉行完畢。”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的內臣們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著一條并不存在的后裙。
(1).第二節中加點的“這樣的稱贊”指的是什么?
(2).文章第二節畫線的句子一連用了四個感嘆號,有什么作用?
(3).皇帝、內臣和百姓明明沒有看到新裝,他們為什么要說假話,裝出都看見新裝一樣?
(4).真話從一個孩子的口中說出,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態度?
(5).皇帝已經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堅持要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而且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來。這反映了皇帝什么心理?
(6).皇帝已經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堅持要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而且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來。你對皇帝這時的行為怎么評價?
3、練筆:不脫離原文主題,大膽想像,為課文續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a. 大膽想像,勇于創新 b. 書寫規范,工整 c. 300字左右.
張萍
[《皇帝的新裝》教學稿 導學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談中國詩》導學案
10.《皇帝的新裝》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