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學習目標:1、積累詞語。誦讀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
2、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3、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真實、生動、傳神地刻畫人物方法。
課型 預習提升展示
導學過程 知識超市
預習前置(通讀課文后,認真完成下列問題)
一、掌握基礎
學法指導:用圈點勾畫標注出陌生的及難寫易錯的字詞,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情感變化的句子。完成下列習題并記憶。
1、積累以下詞語,在括號內注音: 阿長( ) 駭( ) 擄( ) 惶急 ( )瘡疤( ) 詰問( ) 懼憚( ) 霹靂( )( )粗拙( ) 憎惡( )( )絮說( ) 孤孀( )2、能寫出并記住下列詞語的解釋
深不可測: 莫名其妙: 震悚: 3.我認為還有需要記憶的詞語:
二、朗讀(讀文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內容,同時也是在培養我們的語感,所以大家一定要認真讀文啊)
1、自由讀,熟悉文本,注意讀準字音
2、品讀,體會本文語言的生動性。
3、組內選拔讀,整體熟悉課文內容
三、理解內容。自主完成后,組內交流。
學法指導:大家要在段落前加個段落序號,以方便學習。閱讀時要注意理解課文大意。如果大多數讀過了,可直接進入下一階段。
1.課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情,重點寫的是哪幾件?(重點寫的用不同顏色的筆標示即可)
2.文章圍繞阿長寫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長是怎樣一個人呢?從哪些文字可以看出?(用文中的語句回答)。作者刻畫長媽媽時都使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阿長性格:
描寫方法:
3.、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怎樣的變化?
4.、從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刻畫阿長時,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四、合作交流、提升展示。(傾聽的同時注意補充,修正。)
五探究品味語言,方法借鑒。
1、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請你細細品味,你將會感受到無窮妙趣。請同學們試著美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小組交流,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例:我喜歡“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
因為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我喜歡 因為
六.我筆寫我心。
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像長媽媽這樣的普通人影響著你。你也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下。 文學常識 (1)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來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主要著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等。(2)散文 散文,是指同詩歌、小說、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這種文體篇幅短小,取材廣泛,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表達含蓄,意境深遠,語言優美。 散文按照內容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記敘散文,即以記人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但聞在表現手法上,以記敘為主,兼有抒情成分。內容上要求有真情實感,即敘寫真人真事。 抒情散文,即以抒發作者感情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常見的寫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 議論散文,即以說理為主的散文。這種說理長借助生動的事例、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表達,文學色彩較濃。其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意境深邃,語言凝練。
相關鏈接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我國第一部富于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全書18篇,約31000字。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全書內容,以五藏山經5篇和海外經4篇做為一組;海內經4篇作為一組;而大荒經5篇以及書末海內經1篇又作為一組。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為綱,記述了許多當地神話傳說,如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
宋艷華
[《阿長與山海經》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4.阿長與山海經課件
8.阿長與山海經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