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能自己讀準字音,書熟悉并背誦全詩,體味詩的情感;
2.聯系時代背景及文中主要的修辭手法,弄清楚文中的古今詞匯的不同意思,并進一步理清文意思;
3.會聯系木蘭的實際情況說出辭的中心及主題。
二、重難點:
文中主要的修辭手法,古今詞匯的不同意思,木蘭形象。
三、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請同學談談在自己成長經歷中幫助父母做事的經過及感受,引出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
二、 朗讀訓練
(一)讀準字音:
1. 學生自己找出疑惑的讀音,并用鉛筆圈劃出來;
2. 認真聽錄音讀,給自己的生字詞注音;
3. 學生交流生字詞;
4. 教師補充說明。
(二)情景朗讀
1.劃分停頓;
2.教師糾正;
3.學生自由表現,教師強調,錄音范讀。
附錄:朗讀注意事項
開頭語調柔和緩慢,讀出木蘭的愁苦心情;第三段頭四句應該讀的快些,后四句有變慢;第六段頭一句用顫音讀出老人的激動和滄桑,其余的都可以讀的很快很喜悅,但是要讀出伙伴們的驚訝心情。
第二課時
一、 聯系時代背景理解文意。
(一)自讀《精習精練》整理作者及編者信息。
(二)同學教師補充。
1.解題
2.介紹樂府:是古代掌管采詩采歌的官府名稱,他們負責譜曲并且訓練樂工。。。。。后來稱樂府為一種詩歌體裁。
3.作者簡介
4.南北朝時期歷史
(三)文章意思梳理
主要抓通假字、古今字、多音多義字、幾個表數字的詞,其次就是互文、排比、重復的修辭。
二、 人物形象分析
1.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1-3)
第二部分:經過長期激戰,終于凱旋;(4)
第三部分:木蘭還朝,返回家鄉;(5、6)
第四部分:以兔為喻,說明木蘭身份隱蔽的原因。
2. 分析木蘭形象:
四個字:
孝、智、勇、善良、勤勞。
三、作業
游僧
[《木蘭詩》學與教 教學案例(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木蘭詩課件優教
3.木蘭詩七年級下冊
9.七年級下冊語文作業本木蘭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