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地壇》教學設計 (蘇教版高二選修)

發布時間:2016-2-1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一、備課思考:

    現代文閱讀是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著學生的語文素養,價值取向,審美能力和閱讀能力等諸多因素。無論是科學文章,還是文學作品,盡管他們內容不同,表現形式各異,但在閱讀理解的總體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就是要在閱讀中整體把握文章,并從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基于此,在本課教學中嘗試采用整體閱讀,通過審題目,抓語段,明思路,從而把握作者創作意圖及主旨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最終培養的是學生一種整體閱讀的習慣。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閱讀中的主要問題是讀不懂文章,而對文章主旨不能正確把握直接影響了閱讀的效率、解讀的思路和閱讀的興趣。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著眼于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居高臨下地駕馭文章,領會文章的主旨內涵。學生層次不同掌握理解也可能不同,雖說整體閱讀,理清思路的方法是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很高,但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速讀能力,審查篩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高度概括能力和深層閱讀理解能力等。所以,在對本篇散文的教學中,筆者試圖帶著學生細細閱讀,通過審題,梳理文段,找關鍵詞句,關鍵段,從中提煉概括出文章的內容,理清思路,把握主旨。

三、過程預設:

(一)、作者簡介(基于《我與地壇》的教學,學生在課前了解)

(二)、引領學生審題,我們一般情況下想念的內容會寫什么?作者想念地壇的什么?(想念的是“安靜”)

1.閱讀課文,思考:

①文章中哪幾段是明顯寫地壇及其安靜的?

★通過課前預習或課堂閱讀,學生大都能準確地找出1-9段或1-10段。

②地壇的安靜是不是沒有聲響?地壇的安靜究竟是怎樣的?

★“地壇的安靜并非無聲。”“……地壇的安靜,也不是與世隔絕。”

★地壇的安靜是迎面撲來的“清純之氣”、“悠遠、渾厚”,是“由于四周和心中的荒曠。是它的“恒久而遼闊”。 

③第九段中,“于是乎我聽見了那恒久而遼闊的安靜。” 恒久:時間的長遠。遼闊:寬廣無限。

那么這個“安靜”是什么含義?是否等同上面的兩個安靜?

★這里的“安靜”是指心靈上的。文意加深了。由“自然界的安靜”寫到了“心靈上的安靜”,所以地壇的“安靜”既不完全是客觀,也不完全是主觀,而是兩者的統一。 

(三)、過渡:地壇的“安靜”寫到此處仿佛戛然而止,再讀課文,看看文章下面主要寫了什么?(“寫作的零度”)說說你在閱讀中的困難和理解上的困惑。(隨機生成)

問題預設:

①什么是“寫作的零度”?

★文章第十二段:“寫作的零度。我想,寫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點,寫作出發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難,寫作之尋求,即靈魂最初的眺望。”(通過寫人在對生命意義探尋上的疑難、困惑以及人世間的諸種難題來說明寫作的意義與重要性。)

★那么對“零度”我們是不是可以借用文章第十三段的一句話來回答(?學生找):“……回歸了‘零度’,重新過問生命的意義。”“零度”即是對生命意義的探尋。

②文章第十三段中出現了多個“荒誕”,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生命意義的“荒誕”?

★生命本沒有意義,但是我們既然擁有了生命,就應該去尋求生命的意義。(說明生命的意義是人給予的,也是人探尋出來的。這看上去有些荒誕,是個悖論,但事實卻是如此。)

③我們已經明確了“寫作的零度”就是通過寫作探尋生命的意義,那么它與地壇的“安靜”之間有什么聯系?

★文章第十六段開頭:“想念地壇,就是不斷地回望零度。” 回望零度,也就是回到地壇式的“安靜”。作者從地壇的安靜獲得心靜又感悟生命的意義。

④第16節作者將人世間生活的種種現象與地壇作了對比,想要說明什么?

★人世間,為了名聲與浮華而爭權奪利,而地壇則是安靜的狀態,那是一種“柔弱”的美德,從地壇的“安靜”到寫作的“零度”,再到“柔弱”,史鐵生在這篇文章的不同階段用了不同的幾個關鍵詞,來說明他對生命的理解,對自然與神靈的敬畏,對人世間種種現象的批判與憂慮,而統領這一切的還是“安靜”,其他都是它的不同的表述。 

⑤作者通過“寫作”找到了“零度”了嗎?(從16段中用幾個詞語回答)

★“放棄強力”,“柔弱”

★再深入:“放棄強力”很好理解,依據課文16--18段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你所認為的“柔弱”指什么?

預設:一種淡薄,一種寧靜。對名利的淡然。……(齊讀文章16--18段)

★(靈活把握)再探討:文章第十四和第十五段所例舉的“炫耀祖宗”和“憑空地就有了權利”的現象并不屬于作者追尋的生命意義的范疇,作者寫此的目的是什么?

預設:批評現實中文學界爭名奪利的喧囂和在社會生活中對權利的爭奪,表明倡導“安靜”、回歸“零度”的重要,增強文章的現實性。

⑥在對諸多現象表達了憂患之后,作者在第十九段進行了總括性的表述,他以自己的寫作生活為例,突出了安靜的意義。他想要說明什么?

★對史鐵生來說,回望地壇,也就是回望安靜,也就會不斷認識到寫作的意義,不斷地放棄許多妄念,回到零度。

(四)“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 如何理解?

★想念地壇,而不是在現實中走進地壇,當地壇的魂魄已為作家所體認,當地壇的安靜已被作家所感受、認同并進入,那么,在現實中是否真要一次次走進地壇就不再重要了,到了這種境界,物我早已合二為一,沒有了分別,“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一想到它,人就進入一片澄明之境。--這也是本文探尋的主旨。(齊讀本段)

(五)、總結課文

作為《我與地壇》的姊妹篇,《想念地壇》承續了前者對生命的感悟,以自己對地壇的印象、感受和寫作生活為起點,論述了安靜、零度、柔弱對人生、對生命的重要性,作品批評了當今社會許多急功近利的浮躁,主張人要不斷地回到生命的原點,排除干擾去追尋生命的意義與有價值的生活。文章將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結合在一起,以東西方哲學作為思想資源,議論精湛,發人深省。作者不但具有思想的深刻性,而且具備批判勇氣,善于將博大的精神內涵濃縮于有限的字句里,使語言充滿哲理,具有格言一樣的風格。

(六)課后作業(附二)

(七)板書設計

            想  念  地  壇 

                    史鐵生 

安靜   并非無聲(自然) 并非與世隔絕  

       久而遼闊的安靜(心靈)    

零度   生命意義

柔弱   淡泊名利

                

附一:

教學目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 

教學重點:閱讀文章,篩選關鍵信息,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篩選概括重要信息,分析主旨。 

附二:【課堂同步】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喧囂(     )  盤桓(     )  滂沱(     )

  憤懣(     )  葳蕤(     )  磕磕絆絆(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錯別字,每句一個。

 A.寫作要是愛上了比賽、擂臺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遣責什么“霸權”?

 B.“寫作的零度”,當然不是說清高到不必理踩紛繁的實際生活。

 C.無論何時何地,必都是荒涎領你回到最初的眺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難。

 D.千百年中,它們看風看雨,看日行月走人世更疊,濃蔭中惟供奉了所有的記憶,隨時提醒著你悠遠的夢想。

3.統觀全文,地壇的“安靜”具有怎樣的特點?

4.“有些路單靠腿(輪椅)去走明顯是不夠。”含義是什么?

【課后鞏固】

 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5.第五段為什么說“地壇的安靜,也不是與世隔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九段作者為什么能“聽見了那恒久而遼闊的安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章第十四段文中提到“比賽、擂臺、排行榜”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結尾處“地壇在我”一句的含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十四段作者認為“寫作”應該“尋的是什么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楊奇

[《想念地壇》教學設計 (蘇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想念地壇的閱讀答案

2.想念地壇閱讀答案

3.高二物理選修3-1試題答案

4.高二選修1物理第四章單元測試題

5.高二選修《唐詩宋詞選讀》練習題

6.化學選修3試題及答案

7.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

8.我與地壇優秀課件

9.我與地壇好句子

10.我與地壇(節選)教案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激情综合五月天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ab综合网 | 日本欧美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