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體驗快樂語文之旅 德育論文

發布時間:2016-5-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王利芹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作為語言文字的學科,難免枯燥乏味,探索樂學之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作業、課堂是語文教師的展示教法的舞臺。巧批語文作業,在表揚中享受成功的樂趣;深入文本,加深感悟體驗;顯示思維過程,進行創造性的學習;課堂點評,收獲知識;臨場機智,掀起高潮;多樣的課堂形式,求新求變;拓展延伸,趣味叢生。我將從以上角度,做一番語文學習樂趣的探討。

關鍵詞:巧批作業 感悟體驗 思維過程 課堂點評 課堂形式 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的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但在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卻不喜歡語文。覺得學習語文太苦太累,該記該背的東西太多,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語文學習的成果不能立竿見影,學生興味索然……。這是擺在每個語文教師眼前的難題,加上初中學生學習上的自覺性差,大多是憑著興趣在學,所以語文教師若不能在激發學生的興趣上下足功夫,語文課堂就會成為學生的“休息”課堂。對此,我僅有幾點建議:

一、巧批語文作業,讓學生在受表揚中享受成功的樂趣

   布置語文作業一定要少而精,既為老師學生減負,更為了學生不會厭倦語文。

語文教師作業的批閱量是最大的,改閱讀,改作文,改主觀題都需要逐字逐句細看,為了改,教師要自己做閱讀,很費時間,有些作業一耽擱,作業中的問題學生淡忘了,老師分析的時候,學生興趣就不濃了。尤其作文,一周、二周,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改完二個班級的作文,學生對作文的期待熱情也會一點點削減。另外,語文的答案標準也會抹殺很多學生的獨特的有創意的表達,個性化的理解。所以,語文作業的批改也要講究科學高效,通過作業練習,教師的精心批改,一方面提高語文能力,另一方面是一點點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增長學習的樂趣。這點我歸結了幾點經驗:

  第一,作業一定要及時改,但可選擇性的改。教師批改拖拉,是最挫傷學習興趣的,就像辛苦了一年的農民眼巴巴地期盼豐收一樣,學生也需要教師來驗證腦力勞動的成果,所以,作業一定要及時修改。但可以不全改,專挑一些審題有難度的,閱讀技巧性強的,學生容易錯的,最能體現思想深度等題目,從這些內容中挑一大題,或挑幾小題,這樣既為了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益;而且最重要的是,這樣可以細改,能夠找到每個學生答案中的有效點,多加以肯定。

第二,批改也講人性化,多肯定表揚;作業中也可滲透德育,重在習慣態度。在批改中,不必非常科學嚴謹,語文本身就是多元化的,要鼓勵自主思維,所以,批改也講究人性化。比如,在批改作文時,我認為只要學生寫了,就應該給他寫的過程予以肯定。如果因為學生寫得不夠好,就批評,這樣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語文作業中也承載了德育任務。因為閱讀訓練,語言表達,書寫態度,作文態度,無一不是在陶冶人的情操,培養耐心,細致,毅力,思考等良好品質的。因此對于成績中下游的學生,作業做得對錯是其次,態度卻是第一位,,要把態度作為評定優劣、能否表揚的重要標準,只要認真對待,勤于思考,這樣的答案都要加以肯定,并毫不吝嗇地加以表揚。態度好了,語文成績自然會進步,這樣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更足。表揚不單一地以成績的好壞來衡量,自然能調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作業表揚機制,對于差生,尤其適用,其實一味地批評責罵,會讓差生覺得語文很難學好,甚至討厭語文老師,那就意味著他在內心已放棄語文了。

第三,表揚要及時,當天或隔天要公布作業結果。趁學生對作業反饋還抱著期待心理時,教師及時親自在課堂上宣布表揚的同學,并適當說明表揚的原因,形成正確的導向,這樣的表揚效果鮮明,學生會獲得學習上的更多的愉悅感。同時,對作業不認真的學生也是長效的監督,迫使他在持之以恒的督促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讀語文的態度認真了,在投入的過程中,興趣也上去了。

教師工作做得細致些,在作業細節上發現亮點,及時肯定表揚,讓學生享受一點一滴的成功,心理的被尊重被承認的需求得到滿足了,自然學語文也可以是樂在其中了。

二、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享受感悟體驗之樂

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語文是最具有人文情感的,是最鮮活富有創造力的東西。要讓我們的學生在賞析作品中傾注自己的情感,在感悟中作創造性的表達,那語文課程就象磁石一樣有吸引力了。

那么如何加深學生的感悟體驗呢?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課文中的情景和情感。再現文章所描繪的情境,將學生的情感帶進去,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作者心靈相通,使學生獲得如臨其境的氛圍體驗,那是啟迪智慧,滋潤情感,會讓人如癡如醉。我在上《孫權勸學》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揣摩人物心理,我讓學生上臺表演,每三個人為一小組,分別飾演孫權、呂蒙和魯肅。我給了學生五分鐘的準備時間,接下來課堂就變成了一個舞臺,孩子們爭先恐后的上臺展示他們在剛才五分鐘里所準備的情節,上臺表演的既是導演又是演員,而下面的同學就成了現場評委。同學們在表演中加進去了自己的思想,同時又能夠體驗古人的思想。課后談感想時,學生都說感悟很深。這樣的感悟,在作者的文字里融進自我的人生體驗,那是情感的愉悅,那是頓悟的樂趣,學生是樂于接受的。

其次,通過多媒體的綜合效應,讓學生通過各種感官的參與,達到身心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和諧統一。多媒體利用了現代的聲、光、電創造出一種形象、直觀的現代氛圍,使語言教學從單調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來,在學生面前展現的是文字、語音、形象、色彩這一新奇的美,這種美感對學生是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感悟,使他們獲得美的陶冶,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如:本人在制作科技含量高、說明性強的《化石吟》、《看云識天氣》課件時,選用大量化石、云層圖片,更從網絡下載了一段關于恐龍化石的影碟片段,使課文一下子生動起來,為學生設立了一個活潑、生動的學習情境。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由于有視覺感知帶動想象,學生思維異常活躍,不僅能很快地抓住實質,而且還留有寬闊的創造性思維空間。

三、重思維過程,享受創造的樂趣

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提問時要考慮分析學生回答的思維出發點,然后相機引導。 學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錯,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重新思維,重新認識,由不懂到懂,那種把結果和盤托給學生的“好心”做法,是有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的。學生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比如,作文指導中,我常常通過分析范文的形式再現思維過程,范文講評側重于整體賞析和局部點評。整體上主要看選材,立意,構思,創新;局部著重于生活細節的提煉,真實感受的抒寫,語言的鮮活生動,寫作手法的運用。這樣,范文的選擇是很廣的,不求全責備,只求有亮點,讓學生知道作文評析的方法,從而在寫作中去實踐這些方法。

要在課堂上展現思維過程,教師在備課中不能拘泥于教案,要獨立的分析文本,形成自我的思維,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地授人以漁,學生才會有收魚之樂。

四、課堂回答需要點評,更需要肯定和鼓勵

語文課堂上,學生回答了問題后,對于學生的回答作出評析很重要,但不可簡單機械化,更不可急躁一棍子打死。最好先剖析學生的答題思路,,可以在審題要求、語言表達、思想內容、知識運用、邏輯思辨、想象聯想等方面,作出中肯的評析,多指出回答的合理性,也要找到不足之處。措辭溫和,不要帶有諷刺挖苦,當然適當的調侃,是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的。有一次我在上口頭作文課,先讓學生觀察教室對面的一座山,然后用一段話來描述自己的所見所想。我曾經聽到很多本地的老人說那座山的樣子像如來佛,所以我在布置這一內容的時候就希望有學生能說出如來佛之類的答案,可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后卻說了一個讓全班都捧腹的答案,他說那座山像“雞屁股”,在同學們哄笑的同時這位學生滿臉通紅,我看見他緊張的看著我。熱鬧的教室頓時變得靜悄悄的,所有的同學都在看著我,看著我怎樣訓斥這位“不文明”的同學。我知道我接下來的話可能會對孩子們造成的影響。我讓孩子們再次觀賞對面的山,兩分鐘后,我說“同意剛才那位同學觀點的同學請舉手”居然有三分之二的同學舉起了手。接下來我又對他們進行了鼓勵,尤其是那位極富想象力的同學。這以后,孩子們經常會給我這樣的“驚喜”。我知道,這是我充分肯定他們豐富的想象力的回報。

  五、豐富課堂形式,享受語文學習多樣性的樂趣

利用語文課的特點,讓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如語文綜合性活動,排練課本劇,辯論賽,演講課,都應該讓學生嘗試。但是,課堂活動要避免流于形式,如表面熱熱鬧鬧,而實質上一堂課下來,學生沒什么收獲。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作好充分準備,能對學生作具體細致的輔導,并能親自做些示范,當然教師只導不做,具體操作都由學生去做。比如,上《石壕吏》一課,我讓學生把課文改編成一個情景劇,并出演。官吏的殘暴,百姓的疾苦,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有的學生演著演著竟哭了,因為他完全把自己帶入了那情景當中。開展語文課堂活動,主要為了讓學生享受整個過程,掌握相關知識,提高能力。這樣的活動點綴于正常的語文教學中,就好象是有營養的點心,讓學生快樂健康。我還曾讓七年級全班同學共寫一篇作文,題目為“我在月球上的一天”因為每個同學只能說一句話,所以孩子們積極性很高,都希望自己的那句話是最精彩的,一堂有趣的作文接龍課就在快樂中完成了。

六、拓展延伸,豐富內容,趣味叢生

語文教學中的拓展延伸是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她可以讓學生從語文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走向藝術等等。雖然關于語文教學中的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直是值得探討的。但是不能否認,她深受學生歡迎,她讓學生領悟語文世界的博大精深。而且它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師語言的內涵,增加語文教師的親和力。在課堂氣氛沉悶時,教師的一個應景應時的故事,能夠活躍學生的思維,給課堂注入活力;在思維受阻欲言不能時,一個巧妙的比方例子,讓學生豁然開朗,茅塞頓開;在上《社戲》一文時,學生不明白去看戲的路上,為什么“我”的耳邊總是聽到歌聲,又好像總是看到戲臺。我就和學生說“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如果我們在等一個很急的電話時,就會不斷的去看電話,因為太想接到電話,總是像聽到電話在響。”當時文中迅哥兒的心情就是這樣的 。

語文課堂中的樂趣性的探討,正切和了新課標“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除了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還需要大膽摸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希望學生能在快樂中學習語文,也能從語文中體會到快樂。 

楊昊

[讓學生體驗快樂語文之旅 德育論文]相關文章:

1.道德體驗下高中德育論文

2.道德環境大學生德育論文

3.師愛德育論文

4.小學信息技術德育論文

5.音樂教育的德育論文

6.德育論文范本

7.軍訓體驗_學生日記

8.德育論文感恩母校

9.小學教師德育論文四篇

10.家庭教育德育論文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国产网站一区 | 性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 中文字字幕在线乱码品 | 一级女性全黄久久生活片免费 | 亚洲欧洲另类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