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備人 審核人 語文組 課型 新授課 時間 2012-9-13
導學案總第 課時
【學習目標】
1、 通過小組合作,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而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學習以小見大和詳略得當的寫法。
3、 全力以赴,激情參與。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重大意義,珍視第一次
經驗。
【學習重點】感悟并珍視人生“第一次”的經驗。
【學習難點】學習以小見大和詳略得當的寫法。
【課前導學】
【課堂學習】
一、走進作者
周素珊,筆名畢璞,原籍廣東中山,嶺南大學中文系肄業。1938年到臺后,曾任《大華晚報》及《微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家庭版編輯。《第一次真好》節選自《無言歌》。
二、自主學習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劃線詞語:
雛形( ) 豐碩( ) 稀疏( )
霎時( ) 孵鳥( ) 姊妹( )
柚子( ) 沉甸甸 ( ) 結實累累 ( )
玲瓏剔透 ( )
具體而微( )
不可磨滅( )
回味無窮( )
三、合作探究
1、所謂“文眼”往往是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尋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題思想、創作意圖的關鍵詞句。請找出本文的文眼。
2、“這景色不見得很美,卻是一幅秋日風情畫”為什么不說“風俗畫”或“風景畫”?
3、為什么說“我”是“俗子”?
4、為什么說“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
5、作者說“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好在哪里?奇妙在哪里?請用課文的例子說明。
6、文章一共寫了幾件事?詳寫的是哪兩件?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課堂達標】
談自己對“第一次”的認識( 溫馨提示:生命中有許多第一次。有益的第一次我們要積極去嘗試,不可預料的第一次我們要勇敢地去面對,有害的、消極的第一次我們要主動地避免。)
【課后反思】
格式:一、學習目標 二、學習重難點 三、學前導入 四、學習任務 五、課堂檢測 六、課后反思
主備人 審核人 語文組 課型 新授課 時間 2012-9-14
導學案總第 課時
【學習目標】
1、精心品味語言,思考人生哲理。
2、培養合作學習及探究生成問題的能力。
3、感悟行道樹象征的奉獻精神,享受學習的快樂。
【學習重點】
精心品味語言,思考人生哲理。
【學習難點】
培養合作學習及探究生成問題的能力
【課前導學】
【課堂學習】
走進作者
本文選自《張小風自選集》,作者張小風,1941年生,早在1977年,就被臺灣的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散文《地毯的那一端》《愁鄉石》《你還沒有愛過》《我在》等.
【自主學習】
自讀課文,給下列詞語注音并解釋劃線詞語
(1)墮落( ) (2)裝飾( )
(3)點綴( ) (4) 繁弦急管( )
(5)燈紅酒綠( ) (6)貪婪( )
(7)冉冉 ( ) (8)苦熬( )
(9)自豪( ) (10)污濁( )
【合作探究】
一、 對課文重點詞句的理解。
1、 在“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這一句中,如何理解“墮落”一詞的含義?
2、為什么說“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3、末句說“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為什么憂愁?為什么快樂?
4、文中寫道:“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二、 整體感知課文。
1、 行道樹具有什么象征意義?
2、 行道樹的形象和無私奉獻者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處?
【【課堂達標】
小練筆:通過學習本文,我們對“無私奉獻精神”有了至高的認識。請你給環衛工人寫封信,表達我們中學生的敬意。(字數300左右)
【課后反思】
格式:一、學習目標 二、學習重難點 三、學前導入 四、學習任務 五、課堂檢測 六、課后反思
王偉麗
[《短文兩篇》 導學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10.短文兩篇月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