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對照注釋口頭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2、積累文言詞匯,掌握重點詞句。
3、理解詩詞的含義。
教學重點 學會詩詞的分析
教學難點 學會詩詞的分析
教學方法
1、課件教學。個人、小組學習。教師導學。
2、整體引導,個別點撥,學生自主、合作。
教學過程與學生活動 導語:
學習第一首詩詞:
一、【原文】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二、【注釋】
①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
②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
③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
④殘夜,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⑤舊年,相對于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
⑥鄉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遞書信,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按:鴻雁傳書,實無其事。《漢書蘇武傳》載:蘇武被匈奴扣留19年,漢使求蘇武,單于謊稱武已死,后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澤中,于是也謊稱漢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腳上捆著蘇武從某澤中寄來的信,單于無可奈何,只好放還蘇武。
三、詩的分析:
1、問: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這是詩人的想象,很明顯,船到鎮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驛車轉往別的地方去。
2、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
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
3、問: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
4、問: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為下句“江春人舊年”張本
5、問:這個“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
殘冬臘月
6、問: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由于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洛陽的--洛陽在鎮江西北方。
四、【名句分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先說這兩句所寫的景象。
2、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都描寫了時序交替中的景物。)
3、這兩種景物跟詩人的鄉愁有關嗎?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鄉,怎能不產生鄉愁呢?
提示:殘夜未盡,而旭日已升;舊歲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著新的希望嗎?(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探究:
4、讀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句,你還有什么新的感受?
例如“海日”兩句就可以使我們產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會突破一切阻力出現在我們眼前。
第二首學習:《赤壁 》
一、作者簡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
西省西安市屬縣)人。他喜歡
兵法,注釋過《孫子》,他的
詩文亦受兵法影響,意氣縱橫,抑揚跌宕。其詩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
二、詩的分析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折斷的鐵戟沉在江底積沙中還沒有銹蝕,拿來磨光洗凈還能認出他屬于過去的朝代。
折戟:折斷的鐵戟。戟,古代兵器。銷:銹蝕。 將:拿起。 磨洗:磨光洗凈。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倘若東風不給周瑜火攻曹軍的
方便,那么大喬和小喬這兩個
絕代美人,就會被曹操抓走鎖進銅雀臺。
東風:赤壁之戰以火攻,時值東南風大作,火乘風勢,盡燒北船。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
1、詩的小結:詩的前兩句借折戟這一歷史遺物
引發對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嘆
,這是交代興感之由。
后兩句議論,提出假使不是“東風”幫了周瑜的忙,那么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式將完全改觀。
詩人在感嘆歷史上英雄成名機遇的同時,也在慨嘆自己生不逢時,政治抱負不能施展。
2、這是一首詠史詩。詩人見解獨到,不以成敗論英雄,把赤壁之戰的勝利歸于東風的幫助,把周瑜的成功歸為偶然機遇,其觀點不同與史家的評論,其用意在于自負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氣。
詠史詩,不僅是對歷史滄桑的 歌詠,更包孕了作者的認識和 感情,即所謂名為詠史,實為 詠懷。在這首詩中,赤壁之戰已不是作者關注的重點,歷史興亡之感才是本詩所要表達的情感,只是表現得形象含蓄而已
3、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作者并不從正面寫赤壁之戰的過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說其事,并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二喬的命運在這里形象地代表了東吳的命運,以小見大,深刻警策。
折戟沉沙鐵未銷, ( 興感之由)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議論感慨)
銅雀春深鎖二喬。
【懷古傷今】
第三首:浣溪沙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蘇 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一、詩的分析:
上闋(寫景)蘭芽浸溪;路靜無泥
暮雨蕭蕭;子規輕啼 (自然的美景和生機令人心曠神怡。)
下闋(抒情)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唱黃雞 ( 不要徒發衰老之嘆。)
【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二、唐代詩人白居易《醉歌》中有“聽唱黃雞與白日”句,意思是說,黃雞催曉,白日西落,時光流逝,人生易老。蘇軾在這里卻說“休將白發唱黃雞”,反用其意,勸阻人們不要徒發自傷衰老之嘆。
三、預習布置:;泰戈爾詩三首的預習
四、課堂小結。
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1、讀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句,你還有什么新的感受?
2、詠史詩,不僅是對歷史滄桑的 歌詠,更包孕了作者的認識和 感情,即所謂名為詠史,實為 詠懷。
3、黃雞催曉,白日西落,時光流逝,人生易老。蘇軾在這里卻說“休將白發唱黃雞”,反用其意,勸阻人們不要徒發自傷衰老之嘆。
課外作業
1、完成課本P21~P24頁的注釋的整理。
2、熟讀背誦這三首詩。
板書設計 一、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二、折戟沉沙鐵未銷, ( 興感之由)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議論感慨)
銅雀春深鎖二喬。
【懷古傷今】
三、上闋(寫景)蘭芽浸溪;路靜無泥
暮雨蕭蕭;子規輕啼 (自然的美景和生機令人心曠神怡。)
下闋(抒情)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唱黃雞 ( 不要徒發衰老之嘆。)
【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教學反思
趙軍生
[誦讀欣賞、古代詩詞三則(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 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次北固山下教案
5.《赤壁賦》的教案
6.赤壁優秀教案
9.蘇軾前赤壁賦教案
10.前赤壁賦人教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