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拿諾貝爾文學獎,了卻中國人一樁心愿

發布時間:2016-2-1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導語:近代以后,中國人強烈渴望得到世界的承認,于是就滋生出奧運情結、諾貝爾情結、甚至“和小日本終究要干一戰”的情結……。2008年,我們不但舉辦了奧運會,還拿了金牌第一,算是了卻了一樁心愿,從此國人開始看淡奧運會。

而現在,就在昨天,中國作家莫言拿下了諾貝爾文學獎。

這一結果,不僅是對莫言個人和中國文學的肯定。更讓中國人得到了又一次的解脫。

一、中國人為何渴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獲科技獎無望,只能寄希望于文學獎

近代以來的科技革命,基本是西方國家推動的,中國并無任何重大貢獻。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也很難產生諾貝爾獎級別的科技突破。所以中國人除了拿四大發明這類“咱祖上也闊過”的事例自我安慰外,在科技領域也只能無奈的“認栽”。

文學獎卻不同。一來,文學這東西沒有清晰地評判標準,不像科技那樣一眼就能看出你行還是不行,所以理論上中國有希望;二來,咱中國沒有科技底子,還沒有文學底子嗎?論古咱有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底子,論今咱有“生活比小說更精彩”的現實題材底子,明明中國就是一片滋養偉大作家和偉大作品的沃土。真可謂萬事俱備,只欠作家爭氣。

要說爭氣的作家也出現過了,2000年高行健已經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惜人家雖然在中國生長、代表作也是在中國完成的,但獲獎的時候是法國人。所以遠遠解不了中國人的渴。

2、中國上世紀80年代掀起文學熱,如今成強弩之末,但余熱猶存

據說,上世紀80年代的求愛方式是在半路攔住一個姑娘,問:“你喜歡文學嗎?”戀人之間第一次見面的接頭暗號是每人手上各拿著一本文學名著。其實直到上世紀90年代,這股熱也沒退去,只是趨勢走弱。既然文學一度是咱的至愛,那么哪有不希望中國文學能登上世界文學之巔的?

即便到了新世紀,當年的文學熱盛況早已不在,但是很多人心中留下的那股情結又豈能不在某些時候隱隱萌動。

二、這種渴望也催生了一些怪狀

1、怪狀一:熱衷傳播“中國作家與諾獎失之交臂”的段子

“1968年本已決定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老舍”、“沈從文如果不去世肯定會得諾貝爾文學獎”、“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李敖接到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通知”……

這些或經不起推敲、或難以被證實的段子,成為中國人熱衷傳播和議論的談資。這種愛好暗含著一種自我安慰:我們其實完全有達到諾獎水準的作家,甚至還拒絕過它呢;或者,雖然現在的作家不行,但是老一輩文豪搞定諾獎還是沒問題的。

2、怪狀二:怒其不爭,由愛生恨,對中國當代作家作品極端貶損

2006年,一則“德國著名漢學家顧彬稱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的新聞被廣為傳播。這則新聞的準確性且不去管它,單看新聞出來后,各媒體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中國人贊同這一說法。某門戶網站的調查顯示,七成人認為“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而其它媒體的調查結果也類似。鳳凰網的調查中,80.7%的人認為“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這種說法的出現源于“當代文學的質量問題”。在騰訊網的調查中,87.7%的人認為“中國當代文學已經整體衰落”;89.9%的人表示對當代作家的創作“不滿意”。

這種情緒的產生邏輯是:認為中國的確是文學題材的沃土--然而體制原因束縛了作家的創作--作家在束縛下甘愿做侏儒--因此當代作家和作品都是垃圾。

往年每當諾貝文學獎結果揭曉后,新聞跟帖中也充斥著對中國當代作家的冷嘲熱諷。

三、一直“得不到”也被雙向政治解讀

1、一派把“得不到”歸因為文學獎就是西方的政治工具

200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后,人民網刊文《諾貝爾文學獎,沒什么了不起》,文中寫道:“并非只是融化在情感和下意識中的政治傾向支配了他們的評獎,事實上,為了引導人們注意到某些政治現象,為了把西方的價值觀和藝術觀強加給中國人民,瑞典文學院的評委們,已經將諾貝爾文學獎當成呼應西方政治謀略的一種政治手段”。

很多人以文學獎獲得者西方人居多來證明這個獎本就“偏向西方,歧視東方”,而帶有“異見色彩”的高行健得獎,則說明當評委終于把獎頒給一個東方人時,目的也是要為西方政治服務。所以即便中國國內那些非“異見人士”的作家比高行健優秀得多,也不可能得到戴著有色眼鏡的評委們垂青。

2、 一派把“得不到”作為體制失敗的例證

而另外一派人則認為,現行體制下中國產生不了偉大作家和偉大作品,體制不改,中國人永遠別指望拿到諾獎。所以當莫言成為奪獎大熱門的消息傳來時,他們一方面認為村上春樹要比莫言好得多,一方面認為親體制的莫言不配得獎。總之他們不希望莫言得獎,以便讓自己的固有觀點依舊堅挺,甚至傳出某書店將莫言的書下架以示抗議的消息。

四、如今得到了,我們也該以平常心看待這個獎了

1、這個獎本身的意義,就是證明某位作家是世界一流的

每年9月份,瑞典文學院會邀請世界各國的相關團體和個人提名他們心目中的諾獎人選。在獲得提名名單后,瑞典文學院評委們閱讀分析資料,并聽取世界范圍內文學界的看法,必要時還會請作者本人陳述。在經過這些過程后,會有最終的5人進入決選。從此開始,瑞典文學院的18位評委將利用夏天閱讀這5個人的作品和資料,并最終投票選出1個人。

整個評選過程其實是世界范圍內的文學界和富有經驗的瑞典評委們共同參與的,這樣的過程能否評出“世界最好”的作家存疑,但評出一個“世界一流”的作家還是問題不大的。

因此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證明莫言是世界一流的作家--這就是這個獎本身的意義。

結語:祝賀莫言,祝賀中國文學,也祝賀我們媒體不用再唱“中國人為什么得不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老調了。

[莫言拿諾貝爾文學獎,了卻中國人一樁心愿]相關文章:

1.諾貝爾文學獎經典語錄

2.莫言傷感語錄大全

3.莫言感悟語錄

4.莫言經典語句語錄

5.莫言人生語錄精選

6.莫言閱讀答案

7.關于莫言的語錄

8.莫言的人生語錄

9.諾貝爾教案設計

10.諾貝爾教學課件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做天天吃中文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 | 日本最新免费新一二三区 | 亚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 | 久久99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影院午夜在线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