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鑒賞的考查角度及答題方法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三必修五)

發布時間:2016-8-20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了解高考中詩歌鑒賞的考查角度

(2)掌握每類題型常見的答題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每類題型解題方法的實際操作

(2)有理有據的多元化解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代詩歌是我國文學畫廊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內容豐富多彩,藝術爐火純青,無論是仰天長嘯,還是低眉信手,無論是邊塞風雪,還是田園風光,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二.高考追蹤

高考對詩歌的考查一直情有獨鐘,在《考試說明》中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那么命題者往往從哪些角度

來設計題目對這些內容進行考查呢?今天這堂課我們對此一起來做個探討。

三.分析角度

(一)杜甫曾言“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也曾留下了“推敲”的千古佳話。誠然,個別字詞用得好,讓全詩境界全出,甚至成為全篇的靈魂,被稱為“詩眼”。我們先來看這首詩:

渡桑干

             劉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問題:詩中的“霜”字有哪些含義?

1. 先請學生說說這首詩的大意。

2. 學生思考并寫下答案。

3. 請學生發言,點撥啟發。

4. 多媒體展示答案,學生比較自己的答案:(1)是“年”的代稱,“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時間之長;(2)點明誘發作者思鄉之情的季節;(3)以秋霜的冷清與肅殺象征著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

5. 小結:對字詞的理解可由淺入深,由字面意思到深沉含義即比喻義或象征意義。

(二)字詞離不開句子,那么對詩句的鑒賞呢?來看李白的一首詩:

聽蜀僧睿彈琴

                         李白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

問題: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的理解。

1. 和學生一起解讀前三聯。

2. 學生自由討論第四聯。

3. 學生發言,并小結:解讀詩句可抓住詩句中的重要字詞及景物。

4. 多媒體展示答案,學生比較自己的答案:詩人聽完蜀僧彈琴才發現不知從幾時開始,青山已罩上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疊疊,布滿天空。用時間流逝之快說明作者沉醉于美妙的琴聲之中,從側面烘托蜀僧技藝之高超。

(三)詩歌內容的選擇,形象的塑造對作者而言是了然于胸的,但有些詩的內容不是很明確,這就為考查提供了條件,也為我們多元化解讀提供了空間。一起來看下面這首詞: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問題:關于這首詞的內容,有人認為是寫“游子”,有人認為是寫“思婦”,有人認為兩者皆有,說說你的看法。

1. 老師點撥,應注意“長亭”這一意象和詞中人物的動作,學生分組討論。

2. 請學生發表觀點并闡述理由。

3. 多媒體展示答案的語言組織:A.游子思歸鄉。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后兩句游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無期,更添愁苦。 B.思婦盼歸人。上片寫思婦見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寫思婦佇立玉階,見鳥歸而懷念游子;最后兩句寫思婦設想游人歸途艱難,感嘆相逢無期。 C.二者兼有。全詞以游子思歸鄉和思婦盼歸人相互渲染,傳達了“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情思。 

4 小結:詩歌的人物形象可由人物的言行,肖像,神態等來分析。

(四)對詩歌主旨的理解可以進行個性化解讀,但要依據文本,有理有據,不可無中生有或人為拔高。來看杜甫的一首詩,如何鑒賞詩歌的主旨: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遠,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 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 不必取長途。

問題:有人認為這首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有人認為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情,你同意那種看法,請說明理由。

1. 和學生一起解讀全詩,補充寫作背景,抓住“落日”,“老馬”這兩個意象所表達的含義。

2. 請學生思考并組織答案。

3. 請學生回答,老師點評。

4.多媒體展示答案,學生比較自己的答案:A. 自強不息。詩中提到“心猶壯”“病欲蘇”“存老馬”等,希望自己像老馬一樣實現自己的價值,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流露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B. 怨憤之情。詩中頸聯寫到“落日心猶壯”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但不被重用,結尾兩句借用典故,說難道我這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了嗎?表達了詩人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

5. 小結:鑒賞主旨應把握全詩內容及知人論世。

(五)一個詩人的風格,從整體上看是穩定的,但只是相對而言,比如杜甫,杜詩的整體風格是沉郁頓挫,但也有清新淡雅之作,如《客至》。所以,某一風格的詩人的特例往往是考查的熱點。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問題:俞陛云在《宋詞選釋》中對這首詞的上闋做過這樣的整體評價:“絮飛花落,每易傷春,此獨作曠達語。”你同意他的看法嗎?為什么?請結合詞的內容簡要賞析。

1. 集體朗讀,整體感悟這首詞的風格。

2. 學生分組討論。

3. 學生組織答案回答。

4.多媒體展示答案,學生比較自己的答案:①同意。起句寫花之凋零,卻又寫了青杏新生,顯示出生機與活力;二、三句則又移向了更廣闊的空間,燕子輕飛給畫面帶來了盎然生機,而綠水繞人家也饒有情趣,這樣一來,人的心情也自然隨之舒暢;末句雖言萋萋芳草,卻別有一種樂觀。總之,詞的上片雖寫“絮飛花落”的暮春之景,卻處處是曠達之語。②不同意。起筆寫花之凋零,青杏尚小,為整首詞奠定了悲涼的氛圍;二、三句雖有情趣,但卻以樂景襯哀情;四句一“又”字說明詞人看絮飛花落,非止一次,傷春、惜春之情油然而生。“芳草”在古詩詞中常用來寫愁情,“天涯何處無芳草”真是愁情無限。因此,這首詞中對“絮飛花落”等景物的描寫,依然浸透著傷春之情,并非曠達之語。

5.小結:鑒賞風格應了解詩人的主體風格并結合具體的詩歌作品來分析。

總結

通過這堂課我們了解了高考詩歌鑒賞主要從字詞、句子、形象、主旨、風格等角度來考查及解題的一些方法。希望對大家鑒賞詩歌有所幫助。

 

徐曉飛

[高考詩歌鑒賞的考查角度及答題方法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高三必修五)]相關文章:

1.高考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

2.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3.高三語文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4.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5.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6.高考詩歌比較鑒賞題答題技巧

7.詩歌鑒賞答題小技巧

8.高中鑒賞詩歌答題技巧

9.詩歌比較鑒賞答題技巧

10.鑒賞詩歌的答題技巧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本在线高清不卡免费播放 | 夜夜爽天天爽一区 | 亚洲V国产V中文在线 |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 伊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香蕉狠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