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小說是四大文體(詩歌、散文、小說、戲劇)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小說的學習不同于其他文體的學習,它需要調動學生多方面的互動因素,共同完成對小說中心思想(主題)的理解。《窗》在篇幅上屬于小小說,而且故事情節廣為流傳,學生一讀便懂;它是本單元講讀課文最后一篇,因此學習的重點是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創造性閱讀,并轉化為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和體驗作品給予我們的生活觀和人生哲理,發現和創造新的藝術形象。
二、教學目標
1、運用創造性閱讀的方法領悟小說的藝術技巧。
2、初步學會用創造性閱讀的方法欣賞文學作品,能夠運用對比和想象的藝術手法,增強文學作品的感染力。
3、通過閱讀,讓學生懂得健康的心態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三、重點難點
學習對比和想象的藝術手法,挖掘出人物形象,歸納文章的主題。
鞏固創造性閱讀,并在實際中運用。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立標 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以歐亨利的小說《最后的常春藤葉》導入,設置題目:同樣是在病房,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會有怎樣的不同結果呢?讓學生在對故事的對比當中,領會文章的主題。
出示學習目標 齊讀學習目標 引發學生求知欲望,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達標(含查標、補標) 一、整體感知課文
讀完整個故事,說說故事的哪一場景對大家的觸動最深?
二、設置問題,突出重點。
問題:
(1) 大家想一想,到底窗外有沒有很美的景色呢?為什么兩位病人通過同一扇窗戶所看到的景色卻完全不同呢?
(2) 小說的兩個人物各是什么樣的性格?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3) 在分析歸納的過程中,你運用了哪些閱讀方法?
三、精彩賞析。
在描述者死去的那個夜晚,作者多次描寫了另一個病人的眼神,但同樣的眼神表現的是不一樣的心態,仔細揣摩一下,他此時心里在想什么?
(1)一天晚上,他照例睜著雙眼,盯著天花板,這時他在想: 。
(2)他的同伴大聲咳嗽著……他兩手摸索著,在找電鈴的按鈕……但是另一位病人卻紋絲不動地看著。這時他在想: 。
(3)病人終于停止了呼吸,另一位病人繼續盯著天花板,這時他在想: 。
四拓展遷移:
1、看過了整個故事,現在再來看看題目。小說以簡單的“窗”為題,有怎樣的寓意?
2、我們通過對文中兩個人物的分析,已經明顯的在情感上有了傾向性,大家來說一說,你的傾向性是什么?
3、你認為小說的主題是什么?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這一主題的看法。 生讀課文,思考、發表看法
提倡、鼓勵學生有不同見解、有創新,答案不要求完全一致。
學生思考“窗”的象征意義。) 第一個問題設置面向全體學生,從剛剛分析完畢的情節結局入手,讓學生的思維迅速從故事的情節轉入對人物形象地分析探究中來;第二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意在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學生搭建知識的臺階;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學會在分析中運用創造性閱讀的方法。
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讓學生在聯想和想象中,豐滿人物形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鞏固聯想式、空白式的創造性閱讀方法。
評標
五、布置作業作業:結合你對這篇小說的理解,為小說結尾作一個續寫:
六、教學后記:
在教學中,我努力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學法指導上,以靈活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以認可、贊賞、寬容、鼓勵去激活他們的學習欲望,使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在愉悅的狀態中茁壯成長。
蔡燕
[《窗》 教案教學設計(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八年級下冊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