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再次公布了全國假日辦關于節假日休假的調查問卷,假日辦這次提出了三種方案,問計于民。這應該是今年國慶長假以后,假日辦第二次征求老百姓對節假日休假方案的意見。如何休假,休假多長時間合適,這是對國民權益的尊重,同時也是對國民生活的關愛。假日辦充分尊重百姓意見,這是一件讓人心里覺得暖融融的事情。我們制定政策的時候多聽聽百姓的意見,多多聯系群眾,聽取民聲,順從民意,關愛民生。這樣的政策沒有不受老百姓歡迎的。
有假日辦的舉措,很容易讓人想到其他的問題。是不是也該從中受到點什么啟發?
比如,教材的編寫問題。先看看今年秋季投入市場的新修訂的七年級語文教材面臨的尷尬處境。
先是因為魯迅先生的《風箏》一文,引發網絡熱議,譴責之聲不斷。人們對于魯迅先生是充滿著深情的。魯迅在人們心目中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當之無愧的領袖,這些年,因為“去魯迅化”思潮的影響,先生作品入選語文教材的數量愈來愈少,在這種大環境下,還在刪除先生的作品,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可是人教社還是刪掉了。網絡上譴責之聲不斷肯定是在情理之中。后來人教社,發表了一個申明,才勉強平息這場論爭。
可是,近些天,鄭州晚報記者張勤報道:鄭州的彭幫懷老師在閱讀2013年秋季上市的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新版課本)后,將書店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因為他在書中發現了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有的是錯誤,有的與課標不符,歸結起來有30余處。目前金水區人民法院已經立案。
因為教科書上出現錯誤,書商和出版社被告上法庭,而且人民法院已經立案,教科書的編寫不嚴謹將要受到法律的裁決
眾所周知,人教版的教材在目前國內的教材市場,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人教版教材的編寫因此成為萬眾矚目的非常復雜的工程。它既要落實課改精神,又要遵從教學實踐;既要符合時代特色,又要注重傳統文化;既要適合教師教,又要適合學生學,既要注重知識傳承,又要有利于學生素養的提高。
所以它必須編寫的有說服力,有指導性,有權威性。它是落實課程標準的最重要的依據,同時也是課堂上老師“抓綱務本”的“本”,這個“本”出現了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知識掌握,還怎么培養好學生。這是很通俗易懂的道理。
問題出了,肯定有解決的辦法。為了防止再出現類似的問題。我們何不像節日辦一樣,也來個問計于民?
現在科技發達,可以將教材的編寫方案利用媒體公之于眾,征求百姓的意見。教材的體例是怎樣的,準備選擇哪些閱讀材料,編寫教材的基本理念是什么……都可以聽聽群眾的意見。
誠如是,教材當會少遭遇尷尬!
陶建軍
[教材編寫問計于民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美術教師隨筆
2.教師工作隨筆
3.歷史教師隨筆
4.音樂教師隨筆
5.教師數學隨筆
6.教師研修隨筆感言
7.教師假期生活隨筆
8.幸福工作教師隨筆
9.有關路過教師隨筆
10.教師隨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