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制作人:李 新 學科組長:______課改主任:_______
【學習目標】
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以及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2、了解本文說明方法,賞析說明文語言的生動優美。
3、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鉆研科學的熱情和興趣。激起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志趣。
【學習重點】
1.理清說明順序,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學習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知識鏈接】
1.題目解讀
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顯得新穎別致,引人入勝。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會有語言?我們讀了文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大自然的物候現象,如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實際上起著預報農時的作用,從這一點上說,物候現象仿佛就是傳遞信息的“大自然的語言”。
2.走近作者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我國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他是我國現代物候觀測網的倡導者和組織者。撰寫物候專著,普及物候知識。《物候學》是竺可楨多年研究物候的結晶。
3.相關資料
名詞解釋:物候:主要指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活動規律與非生物的變化對節侯的反應。如:植物的開花結實,動物的繁育,始霜解凍等。農諺:有關農業生產經驗的諺語。是農民在長期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所得經驗的概括。物候學:也稱“生物氣候學”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動現象與季節變化關系的科學。二十四節氣名稱及意義。
【自主學習】
1、給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衰( )( )( )( ) 翹( )( )( ) ( )
觀( )( )( )( ) 落( )( ) ( ) ( )
2、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草木榮枯 周而復始 風雪載途 形影不離
A.光榮 又 充滿 形態
B.茂盛 又 充滿 形體
C.光榮 復習 載重 形狀
3、填入下文橫線處適當的一組詞語是( )。
物候________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復雜得多,___________得多。
為了便于山區的農業發展,開展山區物候_________是_________的。
A.觀測 靈驗 觀察 必需B.觀測 靈敏 觀測 必要
C.觀察 靈活 觀望 必然
【合作探究】
學生再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結構,理清說明順序。
4、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學?
5、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么重要意義?
6、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7、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8、本文采用什么說明順序?有什么好處?
(提示: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7題。教師可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志性詞語,如“首先是為了……”“此外還有……”“對于……”“還可以……”“也可以……”“為了……”。這些標志性詞語對信息的篩選、概括很有參考價值。)
【精讀精練】
(一) 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9、學生齊讀6~10段
10、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二)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地從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蘇醒;C.醒悟;D.復蘇)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______(A.次第;B.連續;C.陸續;D.全部)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谷鳥也來了。于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_______(A.紛紛;B.刷刷;C.簌簌)的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系,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這#者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1、在語段中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12、解釋詞語:銷聲匿跡 翩然
13、這兩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 )
A.物候現象;B.氣候變化;C.物候規律;D.四季景色變化。
14、這兩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 ,主要的說明方法是:
15、去掉“溫帶和亞熱帶區域里”這幾個詞語行不行,為什么?
李新
[《大自然的語言》學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大自然的語言課件
4.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10.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