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5羊城晚報校園達人堂上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曾經有人說,阮籍、鄭板橋、布魯諾是另類;也有人說,韓寒、李宇春、丁俊暉是另類;還有人說,國家體育場鳥巢的設計、廣州亞運會的“水上開幕式”很另類……
自擬標題,自選文體,800字左右。
做個另類又何妨?
江明泓 廣鐵一中高三(8)班
提到另類,人們總會聯想到那些與社會主流行為相反的人或事物。在他們眼里,另類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貶義詞。然而我卻不這么認為。還記得《丑小鴨》里的那只既丑陋又笨拙的小鴨子嗎?它在前半生一直被當作另類,遭受恥笑、羞辱,然而最終它卻變成了一只美麗的天鵝。是啊,另類并不一定代表不好的東西。很多時候,做個另類又何妨?
做個另類又何妨?另類之人,往往都有自己獨立的想法與思考,他們有個性,敢于表達自己的意愿,與社會現實作抗爭。魏晉時期的大名士阮籍就曾經做出過許多出格的事情,例如在嫂嫂出遠門時前去送別,在一個素不相識的姑娘的葬禮上嚎啕大哭等。要知道,在魏晉那個封建禮教秩序森嚴的時代,阮籍的行為該有多么不被容忍!這些與社會主流格格不入的行為也使得阮籍立刻就成為了眾人眼中的另類。然而,阮籍何以如此?這是因為他有著超脫那個時代的和善、仁愛、悲憫情懷!嫂嫂與自己是至親,為什么僅僅因為封建禮教的束縛,便不能為之送行?一個如花般的生命逝去了,難道不應該為之傷心難過嗎?阮籍以他另類的行為,無聲卻有力地表達了對當時陰森恐怖的政治氛圍籠罩下人性得不到表達和釋放的強烈抗議!他是一個真正有血有肉的人,他的“另類”,值得我們敬佩。
做個另類又何妨?有時候,為了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我們必然要承擔許多不為人理解的痛苦,被鄙視、譏諷和嘲笑。然而,這與我們的理想相比,都微不足道。在當時人們一致棄絕中華傳統文化的社會中,國學大師辜鴻銘曾經就是這樣的一個“另類”。他近乎偏執地維護著中華文化的尊嚴,不允許任何人稍有踐踏。為此,他不惜留起小辮,穿起舊服,為納妾和纏足進行頭頭是道的辯護。為此,他也曾遭受過無數的奚落和羞辱,他也曾失落、痛苦,但他從未改變自己的本心,無論何時何地,他始終保持著對華夏文化的無限熱愛。成為“另類”必然是痛苦的,然而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撐,任何不被理解、接受的苦澀都是可以忍受的。這樣的另類,不是冥頑不靈,不是泥古不化,而是一種對理想、信念的偉大的堅持與追求。
做個另類,不是要我們刻意標新立異,凸顯個性。嘩眾取寵的另類是一種畸形的另類,它最終會導致自我的迷失,是不可取和不值得推崇的。敢于質疑,敢于發聲,堅持理想,堅守信念,做個另類又何妨?
教師點評】
本文是一篇比較規范的議論文。文章觀點明確,事例典型。從主體部分來看,文章高度肯定了另類存在的意義:另類的背后是對個性的堅守,另類的背后是異于常人的對理想、信念的執著堅守。最后,文章回應開頭,針對現實中可能存在的對另類的誤解,加以辨析,結構完整,也體現出學生在看待問題時的客觀性和思辨性。
不足在于行文在結構上少了一點靈動。主要從文化領域來尋求例證,體現出一定的素養和積淀,但在論據的選用上也顯現出角度稍顯單一。(廣鐵一中語文教師 陳玉芬)
【非師點評】
以阮籍的故事來表達另類的意義,雖為學生作文常見手法,但他不是一一羅列名人那點事,而是通過較為詳實充分的講述來傳達見解,相對而言這個片段比較“好看”,這是應該鼓勵的。強調另類和個性,也是這篇作文的亮點。然并非高考,只是平時作文,又是如此主張,那么,行文完全可以也更為另類和個性,用與眾不同的方法進入寫作。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著名詩人 楊克)
[做個另類又何妨?(羊城晚報校園達人堂高三作文范文)]相關文章:
4.校園食堂衛生標語
6.撩妹達人語錄
7.做個幸福的班主任
8.做個幸福的人說說
10.表達人物動作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