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咱們班的內務這個月排名成第15了!好好想想吧”,生活委員李一晗站在講臺上怒氣沖沖地說著。看到這個月的內務總評表,聽到學生們的紛紛議論,我真是如坐針氈,又急又氣。
剛開學時我們班的內務曾拿到過第一名,看著后墻上貼的獎狀上的“內務先進班”這幾個字,感覺很刺眼。短短的幾周再也回不去了嗎?從開學九月份到現在除了剛開始的第一名,緊接著就是第十一名、十三名,這次竟然是第十五名,年級倒數第三。
班里的小會、大會不知開了多少次,打掃不干凈的組也采取了相應的小懲罰,值日組的名單也做過調整,宿舍里的每個人都有分工,班長和衛生委員也極力在管。到底是哪里的問題,真是值得我反思。如果是能力問題,不應該呀,因為我們曾經得到過認可。
到網上找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詢問有經驗的老教師,所有的答案歸結在一起主要是班主任要注意分工明確,賞罰嚴明。但一直就是在這里下功夫,卻沒有取得什么成效。想想,曾經的第一也許只是一種運氣,而培養習慣的道路才真正開始。學生就是五分熱情,二分耐力,剛開始時很新鮮,認認真真地打掃,所以衛生保持的相當好。漸漸地孩子們沒有了熱情,即使有明確的分工,但很多同學的自覺性不高,再加上同學之間還不是很了解,衛生只有靠個別學生去保持,這點力量遠遠不夠,這些都是造成衛生頻頻扣分的原因。
如果單純地進行懲罰,只要一有學生扣分,就讓他寫檢查,或者繼續打掃,或者抄扣分條,這樣很難調動學生打掃衛生的積極性,甚至有的時候罰是罰了,但扣分又照常扣了,這不是費力不討好嘛!學生認為這就是懲罰,這就是臟活、累活,總是帶著滿腹怨氣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今天打掃不好,明天照樣打掃,反正也是扣分,罰來罰去根本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怎樣扭轉這種局面呢?既能讓學生們爭著,搶著打掃衛生,又能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樂趣,那該有多好呀!
“老師,你可以多鼓勵鼓勵我們啊”,有位同學說。是啊,正好年級的周主題是“內務評比周”,這不正是扭轉局面的好機會嗎!年級安排了一個小時,讓學生回宿舍徹底將內務打掃干凈,并請生活老師進行示范指導。
好久不見的熱情終于被這項活動點燃了,看著他們認真地打掃衛生,我開始琢磨,這一個小時很快結束,明天肯定不會再有專門的時間打掃衛生,這個星期的衛生應如何保持呢?鼓勵,對,應該給孩子們鼓勵,讓他們有干勁。
所以,趁熱打鐵,在打掃完衛生后,我開了一個簡短的班會,在會上我們大家共同商量,共同作出約定,看看哪個宿舍能為班級添光,我們就發獎品,發流動紅旗,以資鼓勵。同學們一聽,興趣上來了,衛生一天比一天好,這周的總評從第十五一步跨越到第八,這是個不小的進步,孩子們臉上也洋溢著成功的笑容。獎品如實兌現,在班會上隆重表彰獲獎宿舍,大家紛紛做好下一步爭搶流動紅旗的準備。
也許,懲罰只是一種手段。真正改變行動的是一個人的心靈,一個有激情、有目標的心靈才會真正地去做一件事。與孩子們共勉,共同進步,在問題產生之后,總有解決的方法。用愛,用智慧成長每一天。
甜甜
[獎勵比懲罰有效 (七年級上冊班級管理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1.班級管理心得體會
7.有效執行力心得體會
8.有效課堂心得體會
10.車間獎勵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