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八年級《孟子》下教案匯編
第15課時:卷九《萬章章句上》一至四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①能夠正確流利朗讀全文,能背誦名言名句。
②了解孟子對孝敬父母的看法,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
2.過程與方法:熟讀為主,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加強背誦。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①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感恩父母。
②感受中華傳統教育的豐富內涵。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流利朗讀全文,能背誦名言名句。
【教學難點】理解孟子表達的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方式】熟讀背誦、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聽閻維文的歌曲《母親》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二.簡介思想:
三.合作感知: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多種朗讀方式,使學生正確流利讀懂文章,感知文意,體會內涵:
1.自由朗讀 2.教師范讀 3學生抽讀 4全班齊讀 5小組分讀等。
四.講述故事:
講述孟子孝敬父母的故事,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五.領悟名句:
1、人少,則慕①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②;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③。大孝終身慕父母。
釋義:人在年幼的時候,愛慕父母;懂得喜歡女子的時候,就愛慕 年輕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愛慕妻子;做了官便愛慕君王,得不到君王的賞識便內心焦急得發熱。不過,最孝順的人卻是終身都愛慕父母。
【解讀】
終身都愛慕父母的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終身都只愛慕父母,其他如年輕漂亮的姑娘、妻子、君王等統統不愛。
另一種是既終身愛慕你母,又不妨害愛姑娘,愛妻子,愛君王等。 若以弗洛依德博士的觀點來看,第二種是正常的情感心態,第一種則出于“戀父”、“戀母”情結了。
孟子這段話是通過對大舜作心理分析后引出的。大舜由于沒有得到父母的喜愛,所以,即使獲得了絕色美女和妻子,甚至自己已做了君王,達到了權力和財富的頂峰以后,也仍然郁郁寡歡,思驀父母之愛。
所以,如果我們要做到“大孝”,那就應該既“終身慕父母”,又愛少艾和妻子,這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態。
熟讀背誦:
1.學習小組合作背誦。
2.減字法背誦。
七.拓展意義:
聯系現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材料1:老師講有關父母關心愛護兒女的真實故事。
①六旬老父捐腎救子: 2003年2月,湖北60歲的農民父親胡介甫將自己的腎臟移植給了患“尿毒癥”的兒子,固執的父親不容拒絕地告訴兒子胡立新:“沒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寧可自己沒命,也不能看著你死!
②年輕母親舍身救兒: 2004年8月27日下午,沈陽市五里河公園5歲的男孩童童掉進鯊魚池。35歲的母親劉燕當時也顧不上將手上的相機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鯊魚池中將兒子救出。劉燕在接受采訪時只說了一句話:“兒子就是媽媽的全部。”
提問學生:從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學生講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為我們做了很多很多,請講:①父母令你最感動或者最難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興的一件事
八.教師總結
作業布置:
1.熟讀全文。
2.背誦本節課和校本教材中的名言名句。
陳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