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于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注實驗教科書 語文 七年級 下冊第三單元15課《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在感知語句大意的基礎上,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
3、品味人物語言,揣摩人物性格
重點難點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品味孫權、魯肅、呂蒙對話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3、理解文章內容和主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手段
本文是故事性的文言文,以讀促理解,抓“朗讀”來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約 3 分鐘)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
賴。可呂蒙有個毛;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
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
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走近司馬光(小組交流課前預習資料)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著有《司馬文正集》!顿Y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二、朗讀課文,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約8 分鐘)
1范讀課文,請聽清字音,明確停頓,讀出人物說話的語氣。
2學生大聲自由朗讀、點名讀,大家評價。
3研討:怎樣讀出語氣?
因為這篇文章是寫人敘事的文章,要讀出語氣,就要從讀言上下功夫,我們看看孫權的語言,我們結合孫權的身份。
①“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引領學生想象孫權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心里因如何讀?
堅決、嚴肅、充滿期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反問語氣表達孫權怎樣的心態?
責備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北憩F了什么心態,如何讀?
語重心長,現身說法
4學生再次齊讀,讀出人物說話的語氣。
三 、整體感悟 概括課文內容(約 4 分鐘)
齊讀后討論
明確:呂蒙接受孫權規勸,讀書后迅速長進
四、 疏通文意(約15 分鐘)
1四人小組討論 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勾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句小組內討論
2要求學生把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字詞句在班內交流
3 學生質疑答疑教師根據討論隨時板書
初 :起初、開始。 謂:告訴。 豈:難道。 邪:通“耶”,可譯為“嗎”,
表反問。 掌: 掌管、處理 。 但 :只。 耳:表限制語氣,可譯為“罷了”。
孰若: 哪一個比┈更┈。 遂:于是,就。 就:從事 、做。
4要求學生口頭翻譯全文, 一人一句。
五、 品味探究(約 8 分鐘)
1 孫權如何以身說法全呂蒙學習的?
齊讀孫權的三句話,鞏固前面體會孫權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心里。
最后明確 : 孫權 (充滿期望 諄諄告誡--責備---以身說法, 言辭肯切)
一番勸言表現孫權什么特點?(對呂蒙的關心、愛護、善勸)
2呂蒙讀書后發生怎樣的變化? 通過誰所見所語來寫的?
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蒙、肅對話,要求盡量讀準說話時的語氣語。
思考討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
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出贊嘆。
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敬重魯肅卻不乏調侃之意,“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3.齊讀全文,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上有區別嗎?清說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
呂蒙、魯肅皆為同僚,對話 則有一種調侃的趣味蘊含其中,表明兩人關系親近。
六、 鞏固拓展(約 5分鐘)
1 試背全文。
2 呂蒙的迅速成長對你有什么啟示?
3 文中出現了兩個流傳至今的成語,找同學造句子。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學識尚淺,F在多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七、(四讀)總結全文(約 2 分鐘)
附:板書:
孫權 勸 呂蒙 贊 魯肅
愛才 坦誠 愛才
關愛部下 豪爽 敬才
善勸 知過能改 文人雅士
好學 有禮
侯建華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必修一)]相關文章:
9.必修一英語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