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詩詞賞析題集錦

發布時間:2016-8-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中考寶典:                      2014年中考詩詞賞析題  

(一)望岳(杜甫):▲主題:詩中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篇。 

▲ 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作。全詩緊扣題目中的 望 字展開,熱情贊美了泰山的高大雄偉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

▲《望岳》中每一聯都有“望”的意思,首聯是遠望,頷聯是近望,頸聯是細望,尾聯是俯視。(望)和(會當)表明詩人并沒到達泰山。

▲詩的前兩聯著力寫泰山的_整體形象,后兩聯著力表現的是 詩人的感受_。

●賞析: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此聯中一個“鐘”字用擬人的手法,表現了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象。體現出作者對泰山雄奇秀麗美景的喜愛。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大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峻奇險的形象。這兩句是寫出了泰山(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賞析:“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表達了作者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

(二)春   望(杜甫)▲主旨:這首詩抒發了詩人面對國都淪陷,山河破碎的沉痛和憂傷。

▲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望 ”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  (山河 ) 到  (草木花鳥 )   。

▲全詩從結構看,首聯總寫望中所見,頷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頸聯通過一封家書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懸想,尾聯總寫   憂國思家的感情。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你從結構和對比手法兩方面談談你的感受。

此聯對仗工整,用“國破”的衰敗與“城春”的生機作對比,突出了山河破敗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憂慮。

▲首聯中“破”、“深”字煉得極好,試分析其表達作用。

答案:“破”字寫出觸目驚心之景色。“深”字寫出令人滿目凄然之景。

▲談談你對“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理解。

答:此聯意思是:感傷時勢,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傷流淚;為別所恨,聽到鳥兒的叫聲,也禁不住魂悸心驚。感時表現了詩人憂國的情感,恨別表現了詩人思家的情感,抒發了詩人面對國都淪陷,山河破碎而產生的沉痛和憂傷之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賞析。

此聯用對偶的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綿不斷,詩人跟家人難通音信,此時的一封家信顯得極其珍貴,可以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尤其是“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的急迫心情,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產生共鳴。

▲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嘆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發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三)過零丁洋(文天祥)▲中心:《過零丁洋》通過追憶自己抗元的艱辛經歷,作者沉痛地述說了國家的危難,個人的遭遇,表現詩人憂國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

▲首聯寫了在詩人因科舉走入仕途;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之事。

▲頷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寫了國家山河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

▲頸聯中的"惶恐""零丁"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一是指兩個地名,二是指形勢險惡和境況的危苦。其中第一個惶恐和零丁指地名,第二個惶恐和零丁分別指(心里惶恐)和(孤苦伶仃)。

▲賞析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聯直抒胸臆,表明了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抒發了作者愛國熱情。

▲首聯回顧了作者經歷的兩件事  ①經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  ②國家危急存亡關頭,響應號召起兵抗元。

▲“辛苦遭逢起一經”中“一經”指的是 儒家經典  。

▲頷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兩句有何聯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危苦。“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對偶的修辭。    

(四)無題    ▲、選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c  )

A、首聯寫暮春時與自己所愛的女子別離的傷感情景,第一個“難”指困難,第二個“難”指難受,“東風無力百花殘”渲染了當時別離的氣氛,情景交融,東風指春風,字使有凄楚的感覺。

B、頷聯寫別后相思,以兩個生動的比喻表白自己所愛的人致死不渝的深情。

C、頸聯表達了詩人的愿望,尾聯設想對方傷感久別的種種情形。

D、全詩把別后相思寫的纏綿悱惻,詩人對愛情執著追求令人動容。

 ▲、第一句重復用“難”字,并被大家認為用得巧妙,談談你的看法。

“相見時難別亦難”指兩個有情人難得相見。第一個“難”指困難,第二個“難”指難受,兩個“難”字,凸顯出兩人情深意重。

▲、賞析“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這里的“絲”與“思”諧音,用了諧音雙關,以象征手法描寫了至死不渝的愛情,現多指奉獻精神。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評 析】  此詩是首(送別)詩。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意境曠達,哀而不傷,孕豪邁于悲涼,別離中寄寓樂觀豁達的感情。 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 賞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此聯以理性的議論展現友情和別情的新境界。真正的友情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無所不在的。

▲賞析: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樣,為離別淚濕衣巾,而要心胸豁達,坦然面對。足見情深意長,同時,全詩氣氛變悲涼為豪放。

(六)漁家傲(范仲淹)▲主旨:此詩抒發了將士們有家難回、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

▲該詞是范仲淹駐守西北邊防時所作。詞的上闋寫邊塞秋色,下闋寫思鄉之情,筆力雄健,感情沉郁。

▲詞的上片寫景,以"異"字統領背景,既渲染了西北邊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將士們的(思鄉)之情。

▲詞的下片抒情,“將軍白發征發淚”一句詩就強烈抒發出將士們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全詞的上片寫景,“異”一字統領下文景物的描寫,渲染了邊境環境孤寂荒涼的特點。

▲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寫出了塞外怎樣的景致?試加亦描述。

   群山連綿,炊煙裊裊,夕陽西下,一座孤城,表現了邊塞的悲涼。

▲ “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此句抒發了將士們(壯志難酬、思鄉憂國)的情懷。雄渾沉郁,蒼涼悲壯。

(七) 浣溪沙(晏殊)▲思想內容:本詞表達了詩人對年華流逝,好景不再的感傷,同時也流露了詞人對人生的感嘆和對美好事物的留戀。  ▲藝術特色:1、借景抒情      2、巧用對比                 風格:    婉約詞

▲、“小園香徑獨徘徊”中的“獨”字透露出作者(孤獨寂寞   )的情感?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詩人用自然規律的變遷更替透露出對美好事物的留戀,同時也不免流露出對光陰流逝的無限惆悵。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名句,試簡析這兩句好在哪里?

  對仗工整,音調和諧,運用對偶的修辭“去”“來”對比,抒發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情感濃郁。                                                                                

(八)  己亥雜詩(龔自珍)▲主旨:這首詩抒寫了詩人辭官告別寓居多年的京城、回歸故里時的復雜心情,既有回歸的喜悅,又有離別的愁緒,更有忠心報國繼續服務鄉民的信念。

▲這首詩寫詩人離京的感受,將政治抱負 、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抒發了詩人復雜的感情。

▲請用第一人稱描述“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所呈現的內容:

夕陽西下,我懷著無邊無際的離愁.揮動馬鞭,離京東去, 打算回到那遠在天涯的家鄉.

▲ 賞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請自選一個角度(或語言,或詩意,或情感,或哲理)寫一段鑒賞性文字。(40字以內)

答:從語言上談,這兩句詩語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這兩句移情于物,表達了對新生命的贊美。 或從情感上談,這兩句詩表現了積極的人生態度,意境高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追求。

二   綜合實踐考題設計:1、xx學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請你設計活動主題和活動形式。

▲、活動主題是:“我的夢中國夢”▲、活動形式有:(1)、開展征文大賽。(2)、開展演講比賽 (3)、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4)、開展社會實踐活動。(5)開展書信文化活動     

▲2、四城聯創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環保城市、文明城市。xx學校舉行“四城聯創”活動,請你設計活動主題和活動形式以及宣傳口號。     ▲主題是:“四城聯創,美我校園”。 ▲宣傳標語是:(1)、積極開展四城聯創, 構建整潔、有序、和諧的人居環境。(2)、.創最佳環境,建幸福家園。▲活動形式有:(1)、手抄報展;(2)、召開主題班會;(3)、學生征文;(4)、綠化美化校園。

三、古文▲《岳陽樓記》

1、重點解詞  :增其舊制:。制,規模。朝暉夕陰:暉,日光。大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備,詳盡。

薄暮冥冥:薄,迫近。翔集: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長煙一空:一,全。把酒臨風:把,持、執。

微斯人:微,無。吾誰與歸歸,歸依。

2、重點語句翻譯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譯: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為)。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譯: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3、理解背誦:(1)寫遷客騷人“悲”、“喜”的句子分別是什么?答:悲“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2)第二段中說“前人之述備矣”,照應上文哪句話?答: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3)“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別在哪里?

   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4)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

4、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1、詞語解釋:舜發于:被任用  人恒過:犯過失。 傅說舉于:被選拔    衡于慮:同“橫”梗塞,

而后作:奮起,指有所作為。苦其心志:使┅痛苦  征于色:臉色  勞其筋骨:使┅勞累  餓其體膚:使┅饑餓 而后喻:明白。

空乏其身:使┅貧困      法家拂士:同“弼”輔佐    亂其所為:使┅錯亂   入則:指國內  出則:指國外    所以動心忍性:用這些辦法;使┅驚動;使┅堅韌。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2、翻譯句子:(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譯::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責任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

(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譯:(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能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這個國家常常會滅亡。

(3)、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譯: 這樣以后,人們才會明白,憂患使人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使人滅亡。

(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

 譯:內心困擾,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奮起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于聲音,然后人們才能了解他。

3、主旨: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境的磨練,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

4、內容理解:(1)文中第一段所舉歷史人物的共同特點都是:在經歷了艱難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第一段運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道理。

(2)第二段講客觀條件對造就人才的作用,闡述的道理是:成就大業,必須先經受苦難磨練。

(3)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經受磨練的好處,從正面講個人磨練可激發斗志。

    從反面提示國家滅亡的原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4)孟子對治理國家提出的論斷是: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孟子認為國家要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5、請舉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無數艱辛的例子或名言。

   事例:司馬遷慘遭宮刑而憤作《史記》;越王勾踐,經受奴仆之苦,而臥薪嘗膽,戰勝吳國,成就大業。

名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

▲《曹劌論戰》1、解釋加點的詞: 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普遍  小大之獄  案件。齊師伐我 攻打。

犧牲玉帛  指牛、羊之類用于祭祀的祭品。又何間焉 參與。肉食者鄙  目光短淺 弗敢加也 虛夸,以少報多。雖不能察 即使。

再而衰   第二次,必以信  言語真實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一戰 可以用來。神弗福也   賜福  一鼓作氣  擊鼓  

望其旗靡:倒下   弗敢專也/獨占。小信未孚:為人所信服。公將馳之:驅車追趕  一鼓作氣:振作。   

2、翻譯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譯:  居高位、得厚祿的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譯:(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的(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譯: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據實情來處理。

(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譯: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消耗盡了。

3、內容理解:(1)、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本文敘述了戰前的政治準備是(取信于民);有利于轉入反攻的陣地是(長勺);魯軍發起反攻的時機選擇在(彼竭我盈)之時,魯軍追擊敵軍的時機選擇在(齊軍轍亂旗靡)之時。這可以說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后發制人)。  

(3)、曹劌分析取勝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選擇有利于進攻的時機,即文中的(彼竭我盈)一條是把握有利于追擊的時機,即文中的(轍亂旗靡)。  

(4)、如何評價曹劌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論戰表現出他的勇氣,作戰“下視其轍”“登軾而望”,充分體現了他謹慎和豐富的軍事經驗。  

(5)、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前:魯: 淺陋 ; 曹 :有遠謀  //戰中:魯 :不作調查,急躁冒進; 曹: 實地調查,抓準時機  //戰后:魯 :茫然不知

 曹: 細說原委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軍事才能。   

(6)、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里?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     

答:(1)政治方面:認為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2)軍事方面:善于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   

(7)、談談“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①為下文寫莊公作鋪墊②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8)、有人說,“長勺之戰”的勝利,曹劌功不可沒;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魯莊公也有一定的功勞。你的看法呢?   

魯莊公是個平庸的 國 君,作為統治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他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軍事上的無能,完全依靠曹劌的才能才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但他也有好的一面: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虛心聽取曹劌的意見,作為決策者,也有一定的功勞。

四    現代文常識重點

1、三種文體開頭段作用的相同點是:若用問句是為了引起讀者的思考,若講故事、講軼事、講神話或設置懸念是為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若引用詩文,是為了增強文學性。若是描寫,是為了渲染氣氛。不同點是:(1)記敘文開頭段還有以下作用:a.開篇點題。B.總領全文,c.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2)說明文開頭段還有以下作用:a. 引出說明對象(指事物說明文)  b.引出說明內容(指事理說明文)。(3)議論文開頭段還有以下作用:a. 引出論題   b.提出作者觀點(或中心論點 ) c.若是事例,為后文論述做事實論據;若是名人名言,為后文論述做道理論據。三種文體結尾句作用的共同點是:總結全文,深化主旨。首尾呼應。不同點:(1)記敘文結尾句的作用還有:a.篇末點題,b.畫龍點睛。C.留有余味、發人深省。(2)說明文結尾句的作用還有:提出倡議和希望。(3)議論文結尾句的作用還有:強調中心論點,發出號召。中間句的作用要么是承上啟下,要么是過渡。也有少數是啟下。

2、記敘文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是:人物+事件;說明文概括說明內容的方法:對象+特征+其他(用途或原因),記敘文擬小標題的方法是:人物+事件或動詞+事件。新聞消息擬標題的方法:對象+事件(即誰干了什么),一句話新聞概寫法: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3.考說明文語言主要從準確性方面回答,考議論文語言主要從準確性和嚴密性兩方面回答。文章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五種。表現(寫作)手法主要有: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象征、設置懸念、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襯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見大等,。      

 4.記敘文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其中順敘的作用是:條理清楚,脈絡清晰。倒敘的作用:制造懸念。吸引讀者。插敘的作用:補充內容,豐富情節,豐滿形象。突出中心。

 5、常見的修辭手法的作用:(1) 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3)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于抒情。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4)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5)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6、第一人稱的作用是:便于直抒胸臆,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但小說中的“我”是是線索人物,不是作者本人。第二人稱的作用是:親切自然,能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第三人稱的作用是:不受時空限制,行文自由。      

7.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1)下定義”:揭示被說明對象的本質特點。(甲是乙,乙是甲。)(2)“作詮釋”:解說事物某一方面的特點。下定義左右兩邊可以互換,作詮釋則不行。     

8.說明方法的作用:(1)舉例子作用:答題格式: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舉了……的例子,更好地說明了……的特征,使文章具體真切,增強了說明力。(2)列數字作用: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更科學、準確、具體地說明了……的特點。(3)分類別:運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使得對……的說明更有加條理清楚。(4)作比較: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把……與……進行比較,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鮮明。(5)打比方作用: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了……特征,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中考一般考科技說明文,其說明順序一般是(邏輯)順序。

9、論證方法的作用:(!)舉例論證的作用:本文通過舉出……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2)道理論證的作用:本文通過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語等,(充分有力)地論證了……的觀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3)對比論證的作用:本文使用對比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4)比喻論證的作用:本文使用比喻論證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動地論證了……的觀點,使論證淺顯易懂,易被接受。

 

鄧才雙

[2014年中考詩詞賞析題集錦]相關文章:

1.冬至古詩詞賞析

2.古詩詞竹林館賞析

3.《詩經》詩詞賞析

4.關于秋的詩詞集錦

5.古今詩詞名言名句集錦

6.乾隆的詩詞集錦

7.有關讀書的古詩詞集錦

8.愛情古詩詞集錦

9.出自詩詞的成語集錦

10.好段摘抄加賞析集錦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天天更新 |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野狼 | 亚洲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