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發布時間:2016-7-3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關于教學的有效性,福建師大余文森教授有一個很形象生動的故事,他以企業競爭為例,他說:企業之間的競爭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塊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第一個要比誰穿越得快;第二個要比在穿越的過程當中掰玉米,看最后誰掰的多;第三個是比過程當中,玉米葉子可能會刮傷皮膚,穿越過去看誰身上的傷口少。這就是企業平常所說的速度、收益和安全。而這三者也正是考量有效教學的三個指標:速度指教學時間投入的長短(投入);收益可看作教學目標的達成即學生的收獲(產出);安全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的體驗特別是學生學習的體驗是苦還是樂(體驗)。用這三個指標來衡量現在農村的語文課堂教學,很多課堂其有效性都是值得商榷的。

    我所任教的是個農村中學,學校生源情況參差不齊,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城關私立中學的興辦和農村進城務工做生意人口的增加,成績好的學生或者家里有點錢的學生小學一畢業甚至沒畢業就到城關就讀了,不僅學生量少了,更談不上質了,留下來的學生被喻為是“米篩下的”,問題學生不少,課堂教學管理的難度加大了,也因此,有的老師教學隨意性增強。針對農村中學的這種情況,我認為要克服教師教學的隨意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下幾個方面尤為重要。

一、強烈的目標意識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什么決定了怎么教。我認為影響語文教學有效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目標的模糊,隨意。備課的時候沒有對教材和學生進行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只是對現成的教案里的目標照抄照搬,備課只是背下人家的教學程序,不思考為什么這樣教,我的學生能否接受,目標和上課內容脫節,到上課時也就無的放矢,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前些日子我聽了一節公開課。上的是蘇東坡的《后赤壁賦》,上課的主要環節是這樣的:一是由一個海外記者采訪學者余秋雨,問余在中國古典文學里最喜歡的人是誰,由余的回答引出作者蘇東坡,又問余最喜歡蘇的什么作品,余回答是蘇在黃洲時的三篇著作,由此引出課題《后赤壁賦》,然后全班齊誦《前赤壁賦》。這樣的導入很好,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欲,又使舊知識成為新知識的支撐點,符合教學規律(用時6分鐘);二是教師范讀課文,邊讀邊強調讀音句義斷句等,將課文內容梳理了一遍(用時11分鐘);三是引導學生看課文后面金圣嘆等對《赤壁賦》評價的鏈接內容,老師邊翻譯邊講解(用時16分鐘);四是前后《赤壁賦》的比較,教師分別從景、目的游程、結構情感、意象對象等方面畫表板書(沒有講完下課時間就到了)。初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在前后《赤壁賦》的比較上,雖然中間講鏈接的環節花時過多,似乎影響了突出重點,也還可以。但是在后面的評課活動中,這位老師卻展示了他這節課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對《后赤壁賦》中“鶴”象征意義的闡釋。這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就脫節了,怎么來衡量這節課的有效性呢?所以我想問題關鍵還是在于教學目標的隨意。如果有強烈的目標意識,他對教材處理和上課環節的安排就不會這樣。可以把第三個環節和第四個環節改為就是以探究《后赤壁賦》中“鶴”的象征意義展開,并且結合他課前發給學生的古人關于“鶴”的詩文的材料,將是一節更精彩而有效的課。

其次強烈的目標意識還體現在確定的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學生實際,也就是說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有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這一點對于農村中學尤其重要,農村中學的生源狀況前面已講到,如果我們不進行研究而照抄照搬別人的,目標面面俱到,上課無度拓展,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面面俱到的目標,實現不了,等于面面不到,過于超出學生水平的拓展,除了讓學生失去學習信心外,毫無意義,肯定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我聽了我們學校一位老師的課《渾沌之死》,這是《莊子》里的一篇寓言。對于初中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課程標準是這樣規定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特別是對于農村學生,這節課的目標重點應該是通過朗讀和講解文章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從而理解寓言的含義。可是這位老師卻舍本,花了很多時間去講莊子和背景,后面講寓意時又花了很多時間講莊子的思想,進行無度拓展,一節課老師講的津津有味,而學生卻云里霧里。備課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想到要學生通過這節課發生什么變化,得到什么樣的發展,就導致了課堂教學的低效。

所以雖然每篇課文的內容很多,課時的目標也不止一個,但我們要根據課文和學生情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不必面面俱到而至“蜻蜓點水”、“水過地皮濕”,要勇于放棄。暫時的放棄,是為了長遠的取得。作為語文教師,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氣魄,當目標精了,重點準了,教學效率自然就高了。

    第三強烈的目標意識還要體現在:每節課上課前必須向學生展示這節課的目標,這樣老師教學有的放矢,時刻提醒自己在教學環節中有沒有脫離目標,學生學習也做到心中有數,在學習中檢測自己有沒有達到目標,也有利于教師課后反思總結。這樣一節課下來,重點就會很明確,教有得,學有獲,每課有得,久而久之學生學習干勁就大,課堂效率就高。當然,向學生展示目標,不必象有的老師那樣,在多媒體上把三圍目標都寫出來。有時就一句話就行:比如我聽黃老師在上曹植的《白馬篇》,他就這樣說: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圍繞“讀”展開,也就是怎么通過朗讀讀懂課文。然后一節課就是圍繞指導朗讀,讓學生不停的讀,不停的悟,在讀中實現教學目標。

二、讀熟文本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于永正老師曾經講過一句話:書不讀熟不開講。這點農村中學尤其重要。我們平常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或聽別的老師上閱讀課中,常常會發現,總是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壓抑,學生情緒低迷,一問三不知,課堂參與度差,思維活躍不起來。老師只能很無奈的自問自答自擂自唱滿堂灌。總是怪學生基礎差,素質低,不配合。其實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讓學生讀熟文本。試想,對于一篇課文都沒有讀熟,他怎么去積極參與,怎么去互動合作,怎么去思考探究?怎么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知道,閱讀教學其實就是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實現人與文本的內在交流,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效率高不高,主要看學生與文本是否發生了這種交流,以及這種交流是否親密、深刻、流暢和完整。如果學生才初讀一遍課文,有的字音還沒讀準,句子還沒讀通順,詞語沒理解,課文還不熟,教師就匆匆忙忙地組織對話,交流。有的直奔重點、中心,談感悟;有的急著用大屏幕出示重點句段或抓住一兩句重點語句,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想象,不但學生和文本很難發生交流,更談不上交流的親密、深刻、流暢和完整了。所以課堂上只剩下老師和文本的對話,老師在教教案,沒有學生的學習生成,只有偶爾幾個好的學生附和老師幾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也談不上。因此,學生的參與情況,思維狀態,情感體驗,學習效果,課堂氣氛都不好,教學效果當然就不好。所以說讀熟文本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因此,我覺得對于長的文章我們一定要布置學生預習,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看書的時間,自瀆、討論等環節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建立在學生充分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展開。我們學校的馬老師以及我聽了民中的一位老師的課,他們都有一個很好的習慣:講授前先提問預習情況,如果發現還有同學沒讀課文,就不惜停下來讓學生再看書,課堂上讓學生自讀的時,也都會問讀完了沒有,有沒有讀完的,繼續讓他們讀。這是磨刀不負砍柴功。

    三、加強課堂心理管理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我們常講“心動不如行動”,但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是“行動不如心動”,教學中我們只有讓學生真正“心動”起來了,才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苦學”變“樂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保證。農村中學正如我前面所說,由于種種原因,厭學學生的面積相當大,課堂紀律普遍不很理想。因此要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除了要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有效的管理課堂組織教學的能力顯得更加重要。而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課堂心理的管理,既加強對課堂心理的調控,來使師生達到心理相容,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心理管理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教師自身心理的調節

教師要盡量做到不把生活情緒帶到課堂中,走進課堂精神一定要飽滿,一定要充滿激情,這樣才會感染學生,使學生“心動”起來,就比如我聽了一中黃長虹老師的課,整節課教師情緒激昂,又很善于煽情,學生搶著回答問題,課堂掌聲不時想起,整個課堂被帶動的心潮涌動。學生總處于亢奮之中,思維火花不斷噴射,課堂效率就高。

(二)是對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控

首先是上課伊始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抑制課間活動的興奮心理,激活其參與心理。英國教育家洛克說:“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因此集中并保持學生的注意是課堂心理調控的核心所在。我們老師習慣于一上課就直奔主題講授主要知識,這樣不好,因為剛上課時,學生課間休息時所形成的興奮中心還沒有退去,注意力還無法集中,也不可能完全參與到我們的教學活動中,因此應先采用各種手段,比如形象、生動、飽含激情而又富有情趣性的導入法和創設問題情境等,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參與心理,又自然過渡到教學主題,同時,也可以借此時間和方法來抑制學生課間休息所形成的興奮中心,而產生新的學習的興奮中心,使學生盡快進入有效的學習活動中,保證上課效率。

其次是教學中注意滿足學生的期待心理。每天面對山珍海味,也會讓人生厭。我們讀書時也一樣,在課堂上學生都有一種期待心理:期待這節課有味道,能學到新內容,期待這節課老師有新方法,期待這節課老師多提問多表揚他,讓他從學習的成功感中得到心理的滿足。因此我們教師就必須注意滿足學生的這些期待心理。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多鼓勵多表揚學生,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設計教學“空白”,創造一個個學生的“認識沖突”,讓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暫時不平衡的思維狀態,達到較長時間保持思維興奮的狀態。使學生在創造中尋找樂趣,每節課都在期待中度過。比如我們在上古文時,往往是最枯燥的,按傳統的上法是很難滿足學生的期待心理的,在一次教研活動中陳成龍老師講到了上詩歌《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設計的問題:(1)作者的理想是什么?既作者想建什么功,立什么業?(學生找詩句: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2)怎么建立功業?(學生找詩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3)是不是現實情景?(學生找詩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4)功業建成了嗎?( 學生找詩句:可憐白發生)。這樣的教學設計將詩歌的字詞教學和詩歌思想內容寫作手法融合在一起,更能滿足學生的期待心理,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三是教學中還要注意調整學生的焦慮心理。心理學認為中等強度的焦慮才是對學習最有利的。焦慮程度過強或過弱都會對思維的興奮產生破壞作用,都會影響學生的課堂心理環境,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調控恰當的焦慮度。一方面,要防止學生焦慮心理過弱。教師要抑制學生的依賴心理,少講多啟發,多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學生焦慮程度過強。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敏感、自尊心強,注重形象,渴求別人認同與肯定。這種心理表現在課堂上就會出現害怕發言,這就是焦慮心理過度的表現,它會影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抑制學生思維,這時教師應及時加以調控,比如保證學生足夠思考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有效“傾聽”,鼓勵學生發言,進行積極課堂評價等,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帶給他們更多的自信、自尊,營造融洽的學習心理環境,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三)是對課堂紀律的隱性管理

當學生課堂上發生問題行為時,我們往往會采用體罰、諷刺挖苦、以趕出教室威脅學生等“以惡制惡”的方式來規范學生的行為。運用這種方法,可以達到組織課堂教學的目的,但也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負效應,既師生情感對立,關系緊張,使問題行為更加嚴重,有時也可能造成教師自身的尷尬,出現“下不了臺”的現象。同時,“一人害病,全班吃藥”,必然引起學生注意力的分散,導致學生知識輸入過程受阻與中斷,嚴重浪費其他學生的學習時間,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并因此有可能導致全體學生對教師的不滿。師生情緒因此對立,課堂心理難以相容,就直接影響了教學效率。因此為了克服這種負效應,教師對于課堂中的那些不認真聽講或者違犯了課堂常規學生的管理,不僅要注意他們的心理,還要顧及班上其他同學的心理,要在不影響正常授課的前提下,采取針對違規學生,隱含在教學活動中非公開的隱性管理手段,從而保證課堂學習的心理環境,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保障。

當然,影響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諸多的因素,本人只是針對農村中學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了些看法。翔宇教育集團盧志文先生說過:有效的課堂不一定是理想的課堂,但理想的課堂一定是有效的課堂。我們必須努力克服語文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謝仰昇     福安市高級中學

 

謝仰昇

[提高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相關文章:

1.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2.關于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思考的教學論文

3.“對課堂教學本質的思考”優秀論文

4.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

5.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

6.有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7.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論文

8.如何提高文秘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思考

9.文秘如何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10.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区国产精品精品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婷婷六月中文字幕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 | 脸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