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難而退
大家更喜歡的是“知難而進”,它所體現的進取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儒家思想延續至今,和“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積極入世的情懷不無關系吧。“知難而退”給人的第一感覺則是消沉頹廢的,而我要說的是這個成語積極的一面。就像“妥協”一詞一樣,適當的“妥協”,恰是維護和諧的不二法寶。
上高中時,我數學不好,每次考試最后的幾道大題沒有理會過。我知道它們很難,即使我把腦汁絞盡,也不會做出正確的答案。面對無法攻克的“難”,我選擇了“退”。這個“退”,叫做“放棄”。然后,我用大把的時間做我能力之內的題。結果呢,分數不會很理想,但也不至于“無顏見江東父老”。
后來,我參加了工作,做了一名不起眼的教書匠。三年后,教的學生走了,新的學生又來了;又三年,新學生又畢業了,又一屆新生來了。在這種不緊不慢的循環中,年齡大了,教學經驗也豐富了,卻發現囊中依然羞澀。買東西時的斤斤計較讓人一看就是老師。同學聚會,混得好的大有人在,相形之下,不免有些羨慕。人要有精神性,也更有物質性,教師也不能脫俗。沒想過掙大錢嗎?想過。聽從商的同學談他們如何起步,起步后如何的不容易,如何賠的錢,又如何爬起來再干再賺錢。這些對自己而言太遙遠、太難了,我依然選擇了“退”。這個“退”叫做“固守”。固守在屬于自己的三尺講臺上,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想想一屆屆畢業的學生,也別有一番風景。雖然,這些在某些人眼里不值一錢。
作為一個事業單位的人,“晉級”是非常亮麗的字眼,是每一個“事業”人必須面對的一道坎。現今的形勢發展變化很快,以前晉升中級后,再經歷五年,就會有高級指標等著你。而現在,別說高級指標了,就連中級指標也爭得“頭破血流”,有的連同事間僅存的臉面也撕破了。每一個該晉級的都生活得特別辛苦,為了一個有點含金量的證件,家顧不上,孩子顧不上,父母顧不上,更甚者,有的竟毫無節制地透支自己寶貴的身體。這簡直就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我慶幸,我已晉升了中級,至于高級,已有好多老師在前面等著呢,自己也不知等到什么時候。真是太難了。面對如此之“難”,我又選擇了“退”。這個“退”叫做“順其自然”。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刻意去追求什么,做好自己該做好的、也能做好的事,我相信,是自己的,總會來的。
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有很多,而有一些美好的東西是屬于“天”的,而你是屬于“地”的,“天”和“地”是有區別的。在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的情況下,你就果斷地“退”吧!否則,你的堅持便成了“固執”。如果有一天,你有了足夠的能力,再去追求也不遲;如果“遲”了,也只能證明這不是屬于你的。
誰又能說,面對“難”而選擇的“退”,不是在為“進”做著最充分的準備呢!(梁山現代高中張繼全2015.6.11)
張繼全
[知難而退 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1.美術教師隨筆
2.教師工作隨筆
3.歷史教師隨筆
4.音樂教師隨筆
5.教師數學隨筆
6.教師研修隨筆感言
7.教師假期生活隨筆
8.幸福工作教師隨筆
9.有關路過教師隨筆
10.教師隨筆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