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里去。”在當班主任的這一年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痛苦,從中也體味了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但我始終如一,盡職盡責的去完成它,從實踐中我也深刻體會到--要想當好班主任,就要從“心”開始,用“心”對待,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嚴以律已,做學生的表率
“言教不如身教”,良師首先要“正人先正已”,我們老師的舉止言行是一種特殊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所以做學生信得過的心目中的好老師首先要身先示范,這實際上就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不僅要能給學生“講道理”,更要給學生“做樣子”。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克服言行不一,甚至言行相反的壞習氣,如說假話、說空話、說大話、說套話、只說不做等。要以身作則,把言傳和身教結合起來,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積極履行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如果言行脫節,學生就不會信服,也不會去行動,甚至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我一直模范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及堅持嚴謹的教學態度和奉獻精神去激發學生刻苦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和學到更多的知識。例如:我們要求學生要講究衛生,愛校如家,養成好習慣,老師應首先做到,讓學生桌面整潔,不隨地吐痰、扔紙,遇到紙屑主動撿起,用行動證明;我經常整理自己的桌面,不隨地扔紙,遇到垃圾主動撿起,學生看到都另眼相看,他們也學習,早晨和學生見面時問好,我會非常有禮貌地回敬或點頭微笑,老師的每一個微小的動作,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覺得你親切。要求學生穿著大方、整齊,我自己在衣著上十分注意,始終保持教師穿著的大方、得體;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凡是我應到的場合--尤其是自己的正課和早讀,一定準時到達。這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無不在影響著學生,絕大多數的學生能按學校的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
二、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們具有獨立性和主觀能動性。他們接受教育影響不是絕對的、無條件的,而是有選擇的、有條件的。在知識更新加快、傳播渠道多樣化的今天,老師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因此到了初中階段,逐漸地學生并不會因為我們老師年齡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為我們確實有知識才會敬重和信任。因此,我們作為班主任應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淵博的相關學科修養,表現在兩個方面,精通和知新。一方面是對已掌握的知識達到爛熟于心的程度,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還要熟悉所學專業的一切知識;另一方面是不斷獲取新知,必須不斷用新知識充實武裝自 己,做知識的富有者。
三、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生都有自己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們需要老師的尊重、愛護和幫助。班級中總會有桀驁不遜的學生,遇此,更加要給以尊重,否則極易破壞師生關系。走進學生們的世界,用心去開啟他們的心靈窗戶,用心去對待,從心理上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如:廣泛地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提出的批評和合理化建議,對不正確的意見給予耐心的解釋。很多學生逐漸與我了拉近距離,彼此信任,也開始從心底接受我的教育。相互信任才能成為知心朋友,與學生交朋友也是同樣,有了可信度,我們所施行的教育才能順利進行。老師的凝聚力會強大,良好的班風才會建立起來。
四、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每一件事。在實踐中我體會到我們要把每個學生當成一個完整的人看待,他們才會敬重和信任你。以前我總是比較過分苛刻地要求學生,什么都要求做的完美,達不到就嚴加批評、訓斥,甚至以各種形式的懲罰。這種情況表面看似“愛之深”所表示出來的“恨之切”的行為常常有可能帶來對學生身心的摧殘和傷害。這種所謂“恨鐵不成鋼”的行為雖然可能“出于好心”,但其本身已失去了道德意義和教育意義。所以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用簡單粗暴做法對待每一個學生、歧視學生,應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每一位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如班里的小羽同學考試經常作弊,作弊是一種嚴重的違紀行為,是一種欺騙行為,應堅決禁止。但如果我們進一步用一分而二的觀點看,在這種行為中反映出來壞的一面是小羽同學不誠實,嚴重違反考試紀律;另一面是他會作弊最少說明了他很在意自己的成績,很在意自己在老師、同學心目中的地位,以成績差為羞恥,如果連這種榮譽感都沒有了那就更可怕了。所以我多次找小羽談話,告訴他作為學生既要有實事求是、誠實的好品德,又要努力學好知識,才能在同學和老師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還有老師也相信他能憑自己的真才實學獲得好的成績。后來他考試不再作弊了,成績也有所提高了,他的家長得知后也親筆寫來了一封感謝信。
五、用心關愛后進生。常言道:“十個手指伸出來不一般齊!睂W生也是如此。學生無論從家庭環境、思想意識、接受能力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后進生不是先天就是差的,他們的智力有一定基礎,潛在的智力可以挖掘,對他們要抱有轉化的希望,決不能輕視他們,應主動貼近他們,找出原因,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教他們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思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歸根結底落在“情感交流”這一點上,只要捧著一顆愛心,我們就能教育好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我相信,只要和學生以心交心,真正為學生著想,真正地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讓我們從“心”開始,用“心”對待,去打造出刻骨銘心的育人經典。
林瑗
[班級管理----班主任從心開始,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七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6.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10.班級管理專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