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課題:《 采桑子 重陽》
(第 1 課時)
【學習目標】
1. 有感情朗讀并能背誦本詩。
2. 理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3. 感悟作者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學習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預 習】
I.教材助讀
一、 背景介紹
1927年大革命失敗,帝國主義在華矛盾隨之尖銳,各派軍閥之間的混戰加劇,給共產黨領 導的紅色區域發生和堅持焉提供了條件。1929年,毛澤東領導的紅軍第三次入閩,這次入閩,天高氣爽,秋色爛漫,勝利在望。詩人的心頭充滿了喜悅暢抒胸臆,寫下了這首情景交融,飽含哲理膾炙人口的詞作
二 、說重陽
重陽節 :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農歷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三、走近作者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省湘潭韶山人。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八歲時寫過一首題為《詠蛙》的詩:“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充分表露了他從小就有遠大的抱負。1920年9月,他與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產主義小組。1923年4月,他離開長沙,赴上海、廣州等地繼續從事革命工作。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導農民運動。后來發動秋收起義,上井岡山,領導工農紅軍與軍閥展開斗爭。
II.預習自測
1. 毛澤東,字 ,湖南湘潭山沖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主要著作有《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書信手跡選》、《毛澤東詩詞選》。
2. 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寂寥( ) 春朝 ( )寥廓 ( )
3. 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
(1)人生易老天難老:_______________
(2)戰地黃花分外香:
(3)寥廓江天萬里霜:_______________
_
【探 究】
探究一:《采桑子 重陽》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內容?
探究二:“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探究三:“遼闊江天萬里霜”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景象?
小結:
【當堂訓練】
1. 《采桑子 重陽》的作者是______,“采桑子“是______,”“重陽”是______。其中與“秋日勝春朝”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采桑子重陽》中“采桑子”是曲牌名,“重陽”是題目。
B、詞最早產生于魏晉,在唐代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到宋代發展到巔峰。
C、詞最早又稱為“曲子詞”,是配合燕樂而演唱的一種歌詞,此外,詞又被稱為“詩余”、“長短句”、“樂府”等。
D、《沁園春長沙》是現代詩
【課后作業】
1.課后背誦默寫本詞。
2.查找毛澤東的詩詞,自主選背其中的一首。
3.根據平時的積累,寫出有關“重陽節”的詩詞。
批閱等次: 時間: 次數:
高彥娟
[《采桑子重陽》(第1課時) 導學案設計(北師大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