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師走進研究性學習(下)

發布時間:2016-2-5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劉新亞

(2)搭建舞臺,讓教師充分施展才華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我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搭建舞臺,創造條件,將教師推到課程實施的舞臺中心上。如:

組織各教師課題指導小組面向全體學生設擂臺展示自己的研究主題,讓學生當評委,對教師的展示評頭論足。

不定期地從每個教師組指導的學生課題組中選擇一個組,在全年級做交流評比。

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教師教研活動,由各指導教師指導小組口頭報告前期工作,交流情況,提出問題,介紹經驗。

要求每個教師指導小組都分別承擔一個校級課題的研究,并經常開展研究活動。

在教師中開展體會、論文的征集活動,向有關報刊雜志推薦發表。

(3)加強對教師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的管理

學校統一制訂《研究性學習課程指導老師備課筆記》,明確提出學校對這一課程的要求。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定期檢查教師的備課筆記和工作記錄,鼓勵其中的創新和努力,提出不足,并作為對教師進行培訓和工作考核的依據。

規定每個教師指導小組每周在學生開展活動前至少必須備課一次,時間不定,主要討論本周的活動內容和預期目標、學生研究中存在的問題,預計學生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

為了能做到全員參與,教師課題組在組內要有進行具體分工。角色大致有如下幾類:召集人,這一角色大多由各班班主任擔任,主要是負責每周備課活動的教師召集和對學生每周活動的管理,尤其是學生外出時的管理;研究員,負責課題研究方法的指導;資料員,負責小組資料的保管、分析和歸類,并指導學生的資料搜集工作;記錄員,負責集體備課內容的記錄,對每次備課作出客觀的評價,并負責指導和檢查學生的活動記錄;電腦員,負責指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多媒體課件制作等工作。

除了集體備課外,學校還要求每個教師每學期至少完成10課時的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工作,隨時記錄每次獨立指導學生的內容、觀察學生的表現、自己的設計意圖、自己的知識更新情況和課程中的收獲和體會等。這一工作計入教師的工作量,作為年終個人考評的依據。

(4)組織教師參加科研項目,讓教師在指導學生時學會搞科研

我校采用專家組的建議,采取了師生同步開展課題研究的辦法。在學校研究性學習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就確立了一個名為《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的學校“十五”規劃科研課題,鼓勵所有參加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教師參與該課題的研究。在課題開展兩個月,教師對研究性學習課程有了感性認識后,在教師廣泛交流了“哪些是研究性學習實踐中最令人困惑的問題”的基礎之上,我們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這個課題下,確定了12個子課題,如《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研究》、《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教學設計的研究》、《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指導策略的研究》、《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教學組織管理研究》、《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對學生動態管理的研究》……供各教師課題指導小組和全校各處室招標選擇。這些子課題都來自實際,是教師在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教師一邊實施課程,一邊開展研究,課程實施為研究提供了素材和靈感,研究的結果又可以推動課程的進展。真正起到了培養教師和推進課程建設的雙重作用。

這種在科研中學習科研的方法,對教師有很大的作用。調查數據顯示,有78.4%的老師認為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和參加課題研究帶來的最大收獲是教育觀念的轉變,認為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有很大提高的教師占54.1%,認為跨學科綜合知識有很大提高的教師占40.5%。

 

三、我們的收獲和反思

比較學生的進步和收獲,一年來,課題組教師綜合素質方面的提升可能更令我們驚喜,也更為我們所關注。這主要表現在:

1、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

這主要表現在教師對自身工作和任務的重新認識和定位。常規教學中,我們關心的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現在我們更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教師也由過去的想盡千方百計挑剔學生轉變為今天的欣賞學生。

如在我所指導的一個課題組中,有個學生課題組的課題是《沙溪與周莊旅游資源對比研究》,我們在看到這個課題時,對學生的研究能力表示懷疑。因為這個課題涉及的地域非常大--兩個縣市,研究的范圍非常廣。考慮到這一課題組的幾個學生的能力都非常強,我們讓他們去試試看,萬一研究不下去了,再換課題。當學生把《開題報告》遞上來時,他們的研究熱情實在令我們感動,在《背景說明》中他們是這樣寫的:

眼睜睜看著近鄰周莊因旅游而名揚天下,并隨之暴富,便想到了自家深藏閨中的沙溪,至今默默無聞,游人寥寥,近日才打出“第二周莊”的招牌,何以稱作“第二”呢?這引起了我們極大的好奇心;兩者之間迥然不同的境況,更值得我們思考了,我們想從旅游六要素--游、吃、住、行、購、娛中最關鍵的“游”著手,以最根本的旅游資源為研究對象,揭開謎團。

當學生把他們的《結題報告》遞上來時,我們的感受再也不是感動,而是驚喜。在長達一萬多字的報告中,他們緊扣旅游資源,將兩地的建筑、名人、小橋、等方面一一進行對比,并逐一進行評價。最后認為沙溪的不足主要是在宣傳上和發掘上,可謂有根有據。當他們把自己的研究報告送到沙溪鎮政府部門時,鎮領導對他們的研究進行了高度評價,并表示將認真考慮他們的建議。在學校的課題結題活動中,這個組以其詳實的材料,從容的演說,征服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領導和教師,結果負責課題評審的專家一致給他們打出了最高分--100分。

學會欣賞學生,這一點對我校教師來說,感受是最為真切。

2、激發起繼續學習的熱情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展,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范圍大大超出了教科書中的規定,教師第一次有“不學不行”的感覺。

從廣泛閱讀各種書報雜志到看電視,教師們開始有意識地注意從新聞報道、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經濟視窗、財經動態、法律與道德等欄目中獲取與所指導的課題有關的知識和典型案例。

從上網查找到進行社會調查,教師們開始主動深入社會,走訪政府部門、工廠、公司、鄉鎮企業等,有目的地進行攻關、社會活動,接觸社會上企業負責人、專家學者、部門職員等,從中掌握確鑿的數據和鮮活的材料。

有位歷史老師曾寫下這樣的體會:

我是教歷史的,應該說“太倉文化名人的調查與研究”這一課題與我的專業非常貼近,但由于我的學習與教學從來都是立足于教材、教參、大綱,更著高考、會考、學期考走,很少關注家鄉的文化,這一次真的發現了自己知識的大缺口。自從我擔任學生的專業指導教師這一角色的那天起,我就從未輕松過。有次,本課題組的兩個學生攔住我,問:“我們已找到了唐文治、陸寶忠、劉師竹、俞慶堂,太倉還有哪些教育家?”我當時心理一陣發慌,因為我所知道的也就是這么幾位,大概學生看出了我的尷尬,馬上說:“徐老師,您再幫我們找找吧。”事后,我趕緊去查閱太倉的文化叢書,了解到太倉的教育家還有“女界師表”錢希令、創辦學堂十多所的蔣汝坊以及錢詩棣、王舜成等。

這件事使我下了決心,必須趕緊去補補這一課,而且要趕在學生前面。我閱讀了《太倉志》《太倉院士錄》《太倉》,參觀了張溥故居、吳曉邦藝術館、王錫爵故居,足跡幾乎遍及整個太倉。盡管如此,學生還是會提出一些意料不到的問題。在這門課程中,教師要找回點自信是多么不容易。

3、發現其他教師的長處,學會合作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社會實際活動,它首先強調的就是組內成員的精誠團結,一個課題組的凝聚力的往往課題關系到課題研究的成敗。要學生學會合作,首先教師必須學會合作。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特點使教師成為名副其實的個體工作者,而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從個體走向集體,聯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是一種工作方式的根本改變。教師不僅要與其他同事建立聯系,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而且要從習慣于孤芳自賞走向學會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

有位老師在體會中這樣寫道:“傳統的教師關系是‘文人相輕’,‘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自視清高甚至妒忌。而我們課題組的幾未老師一直渴求合作,樂于合作。由于我們的課題涉及營養方面的知識較多,當學生有困難時,生物老師主動承擔了這方面的指導任務,同時還聘請了醫院和衛生防疫站的營養學方面的專家,對工作加以指點;當學生拿著一疊統計數據不知從何下手時,數學老師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研究性學習使我們真正理解了‘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感受到了文人相親、愉快合作的魅力。”

4、從研究的角度去進行教學

在進行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指導中,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也開始被廣大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遷移到學科教學中。在我校的問卷調查中顯示,54.1%的教師認為在本學科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求知欲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71%的教師認為在自己學科教學的備課中已經自覺考慮把“備學生之需”放在首位。語文、英語、政治等學科的教師開始鼓勵學生提問,安排時間讓學生進行專題討論,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來解決他所提出的問題;數學、生物、理化等學科的教師在教時也開始注意把所教內容與社會實際、社會熱點問題相聯系,教會學生觀察和分析社會現象。

也許有老師會說,我們一直在鼓勵學生提問。事實上,如果我們分析一下學生所提的問題,我們會發現,學生所提的問題,完全可以由其他同學回答出來,也就是說提問的難度并不大。如果學生真的學會了提問,對教師來說,這決不是一件好事。有件事我體會很深:

我是教語文的,高一新教材有篇文章叫《逍遙游》,內容本來就晦澀難懂,為了教學的方便,我為學生專門做了一次《高潔曠達的哲隱--莊周》的講座,集中介紹了莊子的生平、思想、世界觀和價值觀。想不到一下子激起了他們研究莊子的熱情,第二天,一個學生跑來問我:“唐老師,莊子的‘有用即無用,無用即大用’是什么意思?”對這個問題,我早有準備,于是我給他講了莊子的《不才之木》的故事。學生對我的回答很滿意,但沒過兩天,他又來了,說:“唐老師,《莊子》里說:‘有次他到朋友家做客,朋友決定殺鵝招待他。朋友家養了兩只鵝,一只會叫,一只不會叫,童子問殺哪一只,莊子的朋友說,殺不叫的那一只。’你上次說‘無用即大用’。可這只鵝因為無用,最先被殺,這怎么理解?”我想不到這個學生竟然鉆得這么深,于是只得盡下心來給他詳細地談莊子的“有用之用”和“無用之用”。說實話,自從開設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后,對學生所提的問題,我真有點膽怯。因為他們的胃口實在太大了。

如在《讀本》中有篇余秋雨寫的《老屋》,我說這篇文章寫得很好,你們課后好好看看。沒過幾天,就有學生跑來問我:“唐老師,老屋的沒落是必然的,可余秋雨卻寫得那么哀婉動人,這種情緒是不是有點不對?”我隨口說了句:“這大概是生活在工業文明時代的人對農業文明的一種向往吧?”這句話害得我苦了足足一星期,因為學生說:“唐老師,什么是農業文明,您給我們講講吧?《老屋》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您不如給我們鑒賞鑒賞。”為了講清什么是農業文明,我看了《空寂的神殿》《震撼心靈的古旋律》《精神守望》《湮沒的輝煌》《文化苦旅》《山居筆記》等七八本課外書。當我把農業文明介紹完后,我也給學生出了一個難題,讓他們以《有感于農業文明的衰落》為題寫篇議論文,不少于1000字。(順帶說一下,在高中階段,我采用的是我自己的“三說”作文訓練法。高一階段:與其無說,不如胡說。盡量把文章寫得長些;高二階段:與其胡說,不如無說。盡量把文章寫的短小精悍,以適應考試的需要;高三階段:有話好好說。盡量把話說得生動,說得曲折。)

這個題目對學生來說近乎刁難,一方面他們還未真正開始議論文的寫作訓練,對議論文的認識還相當膚淺;另一方面,這個內容對他們來說幾乎是空白,所以我心理早有準備。可當學生把作文交上來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吃驚,因為有些同學竟然寫了五六千字,大多數同學都寫了一兩千字。我問這些同學,你們怎么能寫這么長?學生理直氣壯地說:“抄來的。”接下來他們分別談了自己是從那些地方抄的,怎么抄的。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這顯然要歸功于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的開設。因為這門課程讓學生知道了怎樣去尋找,而不是等待,更不是放棄。

[讓教師走進研究性學習(下)]相關文章:

1. 論文:走進教師專業發展讓每位教師充滿行動力

2.研究性學習教學計劃

3.走進麗江課件

4.走進具象藝術教案

5.走進唐詩1500字作文

6.走進唐詩作文

7. 走進文學的廣播稿

8.《走進廚房》課件

9.走進春天的日記200字

10.走進秋天的美文詩歌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手机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一 | 亚洲精品自有码中文字 | 亚洲aⅴ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