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新聞網
隨著今年高校錄取工作的進行,一大批莘莘學子將圓上各自懷揣了多年的大學夢。同時,這也意味著將有一部分人在這次“搏殺”中不幸落馬。
北京8月一個多霧的日子里,記者在海淀區一個偏僻的學校里見到了這樣的一群人--不能稱他們為“落馬者”,因為在他們每一個人的抽屜里面,都有一份幾天前就收到的高校錄取通知書。但是,在他們所在教室的門口卻赫然地寫著“補習班”的字樣。
學校的老師告訴記者,這就是今年北京有名的“清華北大預科班”,補習生大約有400人左右。這里面的學生,都是今年參加完高考并且分數均在600分以上的。他們一心向著清華北大進軍,可最后卻因幾分之差與清華北大失之交臂。于是,不甘失敗的他們選擇了補習這條路。
一切都是為了“清華北大”
8月16日,記者一早就了來到海淀區,幾經輾轉終于找到了這個位置偏僻的學校。學校的名字與“清華”兩個字無論從讀音還是寫法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接待記者的一個老師說:我們是想時刻提醒學生,向著清華努力!
“清華北大預科班”就在學校教學樓二層的一個教室里。透過玻璃看不清教室里到底坐了多少人,但感覺里面空余的位子不多。從記者的角度,僅是站在門外觀看不應該得出任何結論,但是記者還是隱約地感覺到里面的人對于門外的人有著一種說不出的漠然。
按照原定計劃,采訪時間是在學生們課間休息的時候,地點當然在他們的教室里,和他們面對面地交談。可是,事情并沒有如記者所愿,一直接待記者的那位老師面露難色地說:這些學生可能不大愿意接受采訪,只能是把其中的幾個叫出來隨便聊聊。
于洋(化名)是第一個接受記者采訪的學生,他今年的高考成績是611分,報考的是北大。“開始吧!”記者的采訪是在這個大男孩兒的提示下開始的。
其實,于洋是個很健談的人,他一下子回答了記者準備了的6個問題。“補習是自己的決定,因為我的理想是北大。”他很坦誠地對記者說,起初他以為失利的原因是考場上一些客觀因素造成的,可是現在才知道,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自己。父母對于他的決定是不做任何表態,他們相信并尊重他的決定。至于明年是不是可以順利考上北大,他說現在還沒有把握,這些話不能說得太早。“如果說明年可以如愿,等一年當然值得。”
李深(化名),是去年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一等獎的得主,記者當時曾采訪過他,所以覺察到他和一年前的樣子有些不同。現在的他,臉色有些蒼白,皺著眉頭。
今年608分的成績讓他有些難以承受。聽老師介紹說,李深失利的原因是在考外語時因為緊張把機讀卡涂錯了幾處。成績下來之后,李深一看就知道自己不夠清華的分數線,就決定要補習了。
“給你下來通知書的那個大學也很不錯呀,為什么不試著退而求其次呢?”記者問。
他說:“我知道我的成績可以上清華,所以我不想放棄!”
“那一年之后的情況萬一有什么變化怎么辦?”記者再問。
“只要分數夠了,其它問題不會太大!”他回答。
幾位老師向記者介紹說,這個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以前高中班上的尖子生,而且在老師、同學和家長眼里,這些學生必然是會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清華北大的。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與名校失之交臂。其實他們現在手里拿到的通知書,都可以說是全國一些知名的院校。但是他們仍然還是選擇再等一年。
“退而求其次”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對于“退而求其次”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正好相反的兩種觀點,這個學校的老師們也表示很無奈。
趙老師是全國勞模,又是國家級優秀教師,兩年前來到這個學校任教,現在是“清華北大預科班”的班主任。“北大和清華是我國最知名的兩所重點院校,學生向往這樣的學校可以理解。今年這個班的情況更是特殊,這些學生都是離分數線很近,但沒能錄取。他們上不了清華北大是有點可惜,選擇補習是一個彌補的辦法。”
但是,趙老師同時也表示:補習一年可以作為再次選擇的一種方式,不過一年時間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實在是太寶貴了!或者可以這樣說,一年前大家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可是一年之后,前面已經出發的人可能已經跑出很遠,而另外一個卻還在原地積蓄力量。原地沒動的人積蓄的力量,是不是能夠支撐著他追上前面已經出發的人呢?因為一年前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發生在趙老師的學生中間:一個學生第一年差4分沒有走北大,選擇了補習,可是沒有想到第二年他連重點線都沒有達到。無奈之余才上了一個很普通的二類大學。
清華大學一位負責新生工作的老師告訴記者:“清華大學每年的新生入學表中,學生年齡差距總會很大,去年入學的更是明顯。去年最大的學生大概是1977年、1978年出生,而最小的是1983年出生。年齡大的新生就是因為補習的時間長。”這位老師還說,雖然說上了大學之后年齡并不是很重要,但是畢業的時候,優劣勢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用人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往往會錄用年齡小的畢業生。也就是說,補習可能會提高成績,但是卻是要用一年或者兩年的時間作代價的。
現在就讀于北京林業大學的許棟,對于高分生補習談了自己的看法:名校的確是非常誘人的,高分生選擇補習的做法他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看著現在的就業形勢,他有點擔心,機會可不等人呀!
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許多人表示:其實那400多個高分生或許真的是心存著一份對北大清華的向往。但是,他們也應該考慮一下,或許在他們已經拿到的那張通知書里,有一個更大的機會在等著他們。
專家提示:選擇補習應當慎重
“退而求其次”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兩種說法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那么,對于那些一心想著北大清華而選擇補習的學生們,相關的專家是否能給一些指導呢?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聽完記者的講述后,擔憂地說:隨著國內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夢已經失去了往昔的吸引力,取而代之的“名校情結”漸漸施展著魅力。回望近兩年的復讀情況,發現大多數復讀生不是沒有機會上大學,而是希望給自己尋找一個進入名校的機會。
“高分生選擇補習,在目前這個相對特殊的教育環境來看并不是很明智的做法。”周教授表示。而且前不久有人調查,復讀生第二年能進入理想大學的學生僅僅占10%。周教授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并不奇怪。
目前,補習班除了社會力量辦學外,大多數都是一些中學開辦,其教學模式依然是高三的重復。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潛力很難得到挖掘,成績也不會有太大的突破。所以一年下來,進步不是非常明顯,這成了困擾中學補習班的一大難題。
周孝正還說,學生們還應該考慮到,通過一年的時間來補習舊的知識和在大學里接受新的知識哪一個更適合自己;通過補習上了大學后要面臨就業,越來越重的就業壓力會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重。
因此,周教授提醒學生和家長,選擇補習一定要慎重。
[600分以上也補習 一切為了清華北大]相關文章:
1.為了為了為了造句
4.為了利益說說
5.用只要也造句
7.只要哪怕也造句
8.時間,會見證一切
9.關于用無論也造句
10.大道之行也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