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本課程評價實施方案優秀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本課程評價實施方案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校本課程評價實施方案優秀1
一、評價目的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生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通過形式多樣的全面評價獲得的多源反饋信息而深刻的積極的改進教學,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對學生科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的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探究過程中的文化發展;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評價原則
激勵性原則:讓學生體驗進步與成功,從而產生進步的動力,要使學生喜歡科學喜歡評價
發展性原則: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要承認學生有兩種或多種差異,允許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成功和失誤。
參與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評價的主體,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與反思。
過程性評價為主的原則:對學生平時參與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態度、情感、合作與交流能力進行評價。
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原則:評價時間,階段評——終評相結合;評價方法,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評價準則,定性描述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三、評價措施
1、建立學生課堂表現觀察制度
課堂表現記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科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角度的發展目標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定。通過課堂表現記錄,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關注的就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更關注了學生整個科學探究中對知識技能、掌握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采用教師定期量評價的方式,劃分好、較好、一般三個等級,并記錄下學生的課堂精彩表現,最后綜合起來給予總評,給出鼓勵性的評語或者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發展。
2、建立小組合作評價制度
合作評價是指學生的合作學習小組中組評。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都有不同的表現。例如有誰的解決問題思路廣泛,誰的方法最精妙,誰在本次合作中的進步最大,誰的貢獻最多等等。
3、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在學期結束時對學生進行的全面評價,包括學業成績、學習態度、學習方法、探究與實踐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主要目標是給學生的學業和其他發展評定成績,提供及時的建設性的成績反饋。
校本課程評價實施方案優秀2
一、指導思想:
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學校教導處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改革考評辦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
二、考評方法:
根據本課程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從考查學生的能力入手,采取平時考查與期末考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綜合考評。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基礎知識20%、方法和能力20%、態度習慣、成果展示40%和期末考查20%,根據學生的最終成績評定學生等級,分別用優、良、一般三個等級進行綜合評定。
三、考評細則:
(一)基礎知識(20%)
課堂上所教學的內容中,用于解決問題的基礎知識。
(二)方法和能力(20%)
主要根據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課堂參與、與人合作”的表現,由教師用“好、較好、有進步”的等級進行評價。
(三)態度習慣成果展示(40%)
主要對學生平時的“課前準備、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習慣”課堂表現等進行評價。
(四)期末考查(20%)
教師根據平時的教學內容選取一部分難易適度的題目,采取筆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查。以寫字樣本和語文課本為準。
(五)評獎
教師根據以上考查結果評選一、二、三等獎,并給予適當獎勵。
校本課程評價實施方案優秀3
根據《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為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建立科學的、有利于學生成長和教師發展的評價體系,結合中心小學學生綜合性評價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目的
發展性的教育和評價使實施素質教育中的組成部分。改革現行評價與考試制度,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多元化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使每一個學生通過評價能看到自己在發展中的長處,增強繼續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已有水平上的發展。
二、評價原則
1、要突出評價的原則性和綜合性的原則。
2、要體現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3、要突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4、要體現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多元化評價方案。
5、評價標準要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特長發展。
三、評價內容
評價的內容應全面化,包括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前者包括道德品德、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后者體現在各科課程標準中,各學科的評價要依據學科的《標準》,要考察學生在情感態度、學習方法與技能、學習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的創新等方面的變化和進步。
四、評價方式和工具
(一)、評價方式應多樣化。
1、書面檢測、考試。
2、教師觀察記錄。
(1)隨機評價(課堂表揚批評、鼓勵+階段性評價+終結評價)
(2)定性評價+定量評價
3、學生學習過程的活動與實踐情況記錄(成長卡、爭章手冊)
4、課堂評價
(1)隨機評價
(2)隨機度測試(口試、筆試、作業)
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課堂寂的表現,特別是在課堂寂的收獲,綜合成一次平時成績,記入總分。教師也要注重研究自己的口頭語言、肌體語言、書面語言的評價。
(二)評價工具
1、單元形成性測試卷。
2、期中、期末形成性測試卷。
3、家校作業交清單。
4、學生成長卡。
5、《雛鷹爭章手冊》
五、收集數據資料,分析個案。
(一)收集的方法
考試、測試、觀察記錄、家訪記錄、學困生跟蹤評價、填寫成長卡。
(二)收集的數據和資料
1、測試、考試成績、實踐成果等。
2、學生變化純屬發展的有關描述性評價及量表。
3、學生的書畫作品、優秀習作、評價記錄。
【校本課程評價實施方案優秀】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評價實施方案12-10
校本課程評價方案07-30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12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3-07
【精】校本課程評價方案08-02
[必備]校本課程評價方案07-31
書法校本課程實施方案12-05
【熱】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4-17
【薦】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4-16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熱門】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