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詠喇叭譯文及賞析
導語:《朝天子·詠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明正德年間,宦官當權,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頭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曲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朝天子詠喇叭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原文
朝天子·詠喇叭
王磐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嗩吶 一作:鎖吶; 聲價 一作: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譯文
喇叭鎖吶嗚嗚哇哇,曲兒小來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憑你來抬聲價。
軍人聽了軍人愁,百姓聽了百姓怕。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
眼睜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鵝飛罷!
注釋
1.朝天子:曲牌名。
2.喇叭:銅制管樂器,上細下粗,最下端的口部向四周擴張,可以擴大聲音。
3.嗩吶:寫作“鎖吶”,管樂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個喇叭形擴聲器。民樂中常用。
4.曲兒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兒大:(吹出的)聲音很響。曲兒小腔兒大是喇叭、嗩吶的特征。本事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征。
5.官船:官府衙門的船只。亂如麻:形容來往頻繁,出現次數很多。
6.仗:倚仗,憑借。你:指喇叭、嗩吶。抬:抬高。聲價:指名譽地位。(宦官裝腔作勢,聲價全靠喇叭來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聲價,又因為它傳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頭所指,更深一層。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臉。)
7.軍:指軍隊。愁:發愁。因受攪擾而怨忿。舊時皇帝為了加強對軍隊統帥的控制,常派宦官監軍,以牽制軍隊長官的行動,十分討厭。
8.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別。甚么:同“什么”,疑問代詞。共:和。
9.眼見的:眼看著。吹翻了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傾家蕩產。
10.吹傷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氣大傷。
11.水盡鵝飛罷:水干了,鵝也飛光了。比喻民窮財盡,家破人亡。這是宦官害民的嚴重后果。水盡鵝飛,“官船”就不能長久來往,這也是對最高統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賞析
明朝正德年間,宦官當權,欺壓百姓,行船時常吹起號來壯大聲勢,這支散曲就是為了諷刺宦官而作。詩中表面上寫的是喇叭和嗩吶,實則處處寫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們的仗勢欺人。“軍愁”“民怕”說明他們走到哪里,就給哪里帶來災難。“水盡鵝飛”則形容他們把百姓們欺壓得傾家蕩產。整首曲子雖然沒有正面提到一個宦官的字樣,但是卻活畫出了他們的丑態,在輕俏詼諧中充滿了對宦官的鄙視和憤慨。
寫作背景
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當時宦官當權,在交通要道運河上,他們往來頻繁,每到一處就耀武揚威,魚肉百姓。詩人王磐家住運河邊的高郵縣,目睹宦官的種種惡行,寫了這支《朝天子》,借詠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閱讀練習
(1)這支曲子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子通過白描式的手法,揭示了怎樣的主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語言上具有通俗易懂,諷刺性強的特點。
(2)明正德年間,宦官當權。他們每日出巡,竟無空閑之日,每到一處,動輒吹吹打打,威風八面,搞得民不安生。這首《詠喇叭》以號角為題,正是諷刺宦官們裝腔作勢的丑態,從而揭露他們作威作福,殘害人民的罪惡。言語中流露作者沉痛激憤的思想感情。
【朝天子詠喇叭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朝天子詠喇叭朝03-05
《朝天子·詠喇叭》譯文及注釋09-16
《 朝天子·詠喇叭》譯文04-12
朝天子詠喇叭譯文04-10
朝天子詠喇叭賞析04-11
賞析朝天子·詠喇叭04-11
朝天子詠喇叭的譯文04-12
朝天子詠喇叭原文譯文09-28
朝天子詠喇叭的原文及賞析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