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關懷古的翻譯
《潼關懷古》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相關的翻譯吧!
原文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釋
①山坡羊——曲牌名,決定這首散曲的形式;“潼關懷古”才是標題。本文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6年版。
②潼關——古關口名,現屬陜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非常險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
④西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古稱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
⑤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靜。
⑥傷心——令人傷心的是,形容詞作動詞
⑦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6-25)的都城長安都在陜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⑧宮闕——宮殿。闕,皇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翻譯
像是群峰眾巒在這里會合,像是大浪巨濤在這里發怒,(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潼關地勢堅固。
遙望古都長安,思緒起起伏伏。
途經秦漢舊地,引出傷感無數,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
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受苦。
中心思想
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
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歷年間,關中大旱,張養浩被征召任陜西行臺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經過潼關時觸發了追念古代情懷而作的,表現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關心和同情。 這支流傳的小令,以深邃的歷史眼光揭示出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們的爭城奪地的戰爭中蒙受災難的,還是那些無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燒的紅燭,照亮了人們的眼睛,使之認識到象征封建政權的宮闕,它的興建是無數老百姓的白骨壘起來的;它的倒塌也有無數老百姓的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這便是它所閃耀的思想光輝。至于鑄辭精當,造型生動,有強烈的抒情色彩乃其余事。
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把潼關的地形與歷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觸景生情,以潼關作為歷史的見證者,發出一聲沉甸甸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嘆。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潼關懷古的翻譯】相關文章:
山坡羊潼關懷古翻譯10-03
《山坡羊·潼關懷古》翻譯及注釋12-28
山坡羊·潼關懷古的原文和翻譯09-27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賞析及翻譯04-30
山坡羊·潼關懷古譯文02-17
賞析山坡羊潼關懷古04-11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04-11
山坡羊潼關懷古原文09-27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翻譯賞析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