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只小鳥的人生哲理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里,合群似乎成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隱形標尺。朋友圈廣、人脈寬,似乎就意味著生活豐富多彩,人生道路四通八達。下面給大家分享三只小鳥的人生哲理,歡迎閱讀!
三只小鳥的人生哲理
很久以前,曾經有三只小鳥,它們一起出生,一起長大,等到羽翼豐滿的時候,一起尋找成家立業的地方。
它們飛過了很多高山、河流和叢林,飛到一座小山上。一只小鳥落到一棵樹上說:“這里真好,真高。你們看,那成群的雞鴨牛羊,甚至大名鼎鼎的千里馬都在羨慕地向我仰望呢。能夠生活在這里,我們應該滿足了。”它決定在這里停留,不再往前飛了。
另外兩只小鳥卻失望地搖了搖頭說:“你既然滿足,就留在這里吧,我們還想到更高的地方去看看。”
這兩只小鳥繼續飛行,它們的翅膀變得更強壯了,終于飛到了五彩痖斕的云彩里。其中一只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起來,它沾沾自喜地說:“我不想再飛了,這輩子能飛上云端,便是最大的成就了,你不覺得已經十分了不起了嗎?”
另一只鳥很難過地說:“不,我堅信一定還有更高的境界。遺憾的是,現在我只能獨自去追求了。”
說完,它振翅翱翔,向著云霄,向著太陽,執著地飛去……
最后,落在樹上的小鳥成了麻雀,留在云端的成了大雁,飛向太陽的成了雄鷹。
麻雀、大雁和雄鷹,它們的命運為什么不同呢?
一個很明確的答案就是:它們對自我的要求不同。麻雀滿足于樹梢,所以它的世界只有幾丈之高;大雁滿足于云層,所以它永遠都飛不出層層云霧的纏繞;雄鷹則不懈追求,力求最高,所以它的世界闊及宇宙。
三只小鳥不同的生命追求,恰與企業中的三種人狀況相似。
第一種人如同麻雀。與他人起點相同,卻飛得最低。這是因為,他們在工作的過程中,一味地滿足于“差不多就行了”,做事不到位,處處找借口,拖延、倦怠、失責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最后只能成為企業中的“爛蘋果”,被企業踢出去。
這類員工若想繼續在職場中立足,必須轉變工作觀念、端正工作態度,將目標“拔高”,努力前進,如此才可能扭轉職場中的不利態勢,贏得發展先機。
第二種人好似大雁。對麻雀的“樹梢高度”充滿了不屑和惋惜,所以他們選擇了繼續高飛,但也僅僅止于表面上斑斕無比的云層。這些人雖然做事勤懇,能夠盡量將任務完成,但容易滿足于現狀而失去進取心,最后也只能淪落為平庸的員工,時刻處于被剔除的邊緣地帶,一旦有所松懈,就有可能像“麻雀”一樣被企業“踢出局”。
這類員工若想避免被剔除的厄運,就必須從此刻積極主動地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樹立更高的工作要求,盡職盡責,忠誠敬業,積極充電,成為職場中的常青樹。
第三種人猶如雄鷹。雄鷹志向高遠,它的目標是云霄,是太陽,是無止境的高度,所以也只有它能夠飛得最高、看得更遠。而這樣的員工也就是企業最需要的人——稱職的員工。他們盡職盡責,把工作視為生命的信仰;他們自動自發,永遠超出老板的期待;他們做事到位,擁有最完美的執行力;他們追求“功勞”,爭取拿結果來復命;他們精益求精,讓自己無可替代;他們做事高效,忙會忙到點子上;他們精于思考,帶著思考來工作;他們目標高遠,凡事追求最好,是企業里最受歡迎的人。
職場中的你,是三種員工中的哪一種呢?
【拓展莊子筆下的三只鳥】
第一只鳥:海鳥《莊子·至樂》: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有一只海鳥停在魯國都城郊外,魯王用車子將它迎到宗廟中,給它敬酒,為它演奏《九韶》,用牛、羊、豬肉給它作食物。結果海鳥頭暈目眩,憂傷悲愁,一塊肉也不吃,一杯酒也不喝,過了三天就死了。莊子評價說,魯侯是“以己養養鳥也”,是用養自己的方式養鳥。在莊子看來,正確的方式應該是“以鳥養養鳥”,即用鳥希望被養的方式養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好的愿望必須符合客觀事實,如果只有主觀愿望而不顧實際情況,好的愿望也可能產生壞的結果。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實際上,己所欲,也勿施于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要橫加干涉,無端指摘,對鳥兒而言是這樣,對人也是如此。家人之間,朋友之間,都要保持這樣的尊重和界限。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凌駕在別人的意志之上,這是鳥的自由,也是人的自由。
第二只鳥:海鳥《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莊子的朋友惠子當了梁國的宰相,有人傳播謠言,說莊子要來梁國搶宰相之位。惠子很害怕,于是下令整個梁國搜捕莊子。莊子親自去見惠子。莊子說南方有鳳凰鳥,遇到梧桐才會休息,只吃竹米(竹子開的花),只喝清泉。貓頭鷹得到一只死老鼠,鳳凰路過,貓頭鷹發出“嚇”的聲音。你今天也要為了梁國的相位來嚇唬我嗎?
莊子將自己比作鹓鶵,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棄功名利祿的立場和志趣。在莊子看來,人生于天地之間,擺弄金錢,汲汲于名位,實是無聊。
自古以來,欲望太多的人,多半不能成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人心是有限的,裝得下功名利祿,就裝不下志向和抱負。金錢地位,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懂得知足,學會簡單,才是一個人真正的高貴。
第三只鳥:大鵬鳥《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冥有條很大的魚,能變成一只大鵬鳥,遨游千里。但是就這樣的大的鳥,也需要憑借風才能飛行。莊子說:人生最大的痛苦便在于此,只要“有待”,便不能自由。依靠的東西越多,想要的東西越多,人就越發不得自由。這只大鵬鳥在后世被李白當做自由的圖騰,而實際上,在莊子眼里,大鵬還遠遠沒有自由。
莊子說:物物而不物于物。人應該做物的主人,而非奴隸。控制自己的物欲,學會享受精神的富足。就是少一些欲望,少一些心機,多一些靈魂的自得其樂。當然要想真正求得自由,人還需要放棄“我執”。人所有的痛苦,無非是因為有“我”。我所求,我所愛,才有我所恨,我所怖。
莊子在《逍遙游》的最后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至人”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圣人”沒有名望心。人有自己的意志,自然有自然的意志。舍棄個人的榮辱得失,舍掉自我的執念,尊重天道,順其自然,才能真正的自由。
【三只小鳥的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散文:三只小鳥10-26
三只小鳥少兒故事06-19
格林童話:三只小鳥06-20
格林童話三只小鳥04-29
格林童話《三只小鳥》08-06
格林童話故事第95篇:三只小鳥The three little birds09-13
格林童話故事第95篇:三只小鳥The three little birds10-18
《小鳥小鳥》教學反思04-11
小鳥小鳥教學設計07-23
《小鳥小鳥》教學反思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