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人更容易幸福人生哲理
01
小喬的婚姻,終于走進了死胡同。
老公拿著一紙離婚協議書,黑著臉來找她簽字。
小喬內心經歷了從失望到絕望,但她面色平靜地閱讀了一遍所有條款,極力控制著自己顫抖的手,迅速在紙上簽了名。
老公似乎沒想到事情如此順利,狐疑地看了一眼小喬。小喬冷冷的目光掃過去,老公落荒而逃。
閨蜜們替她抱不平:“江山是你們倆一起打下的,現在是他要離婚。你干嘛這么輕易答應,起訴到法院,你能得到更多補償。”
小喬搖頭:“夫妻一場,何必耗著雙方的時間和精力。不愛了,早點分得干干凈凈,不想再跟他有任何瓜葛。我也有我的將來,何必成為彼此路上的絆腳石。”
她傷心了幾天,就調整好了自己。照樣工作,照樣打扮。她堅信,沒有他,自己可以活得更好。
“現在離婚,比以后有了孩子,婚姻再出問題要好得多。”小喬說。她始終認為,跟自己離婚,是老公的損失,因為他永遠不知道,他失去了一個曾經多么愛他的人。
自信的小喬,現在重新走進了一段幸福的`婚姻。
02
我們夸小喬樂觀,她說,這是她們家的“優良傳統”。
小喬的爸爸,在80年代第一次參加高考,以一分之差落榜。復讀一年,倒是考上了大學,又因急性闌尾炎不得不去手術,休學一年。
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省物資局上班。入職剛幾個月,又在一次出差中遭遇車禍,右側胳膊被截肢。
小喬說,爸爸每每講起這些過往,總是開玩笑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講到車禍,他總說自己幸運,舍棄了一只胳膊,保住了一條命,“大難不死,必有后福”。
雖然喬爸爸并沒有成就什么大事,但他夫妻和睦,女兒孝順。也算是一個幸福的普通人了。
03
是啊,除了生死,世間哪有什么大事。不悲觀抑郁,生活就會幸福很多。
小孩子總是比大人更開心。他們上一秒還哭得傷心欲絕,下一秒就會在一塊方糖面前破涕為笑。
因為孩子通常總是比大人更加樂觀,他們很少去放大痛苦,更容易忘記剛剛發生的事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樂觀會越來越減少。因而,后天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樂觀,就變得很重要。
哈佛大學有一門廣受歡迎的課叫做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也翻譯為幸福課),講師TalBenShahar用了23節課的時間,告訴他的學生們:積極對待生活,才能獲得幸福。
有人統計了美國近20年來獲得彩票巨額獎金的得主們,最后幾乎無一例外地破產,有些甚至一貧如洗,連住房都沒有。
這些曾經的億萬富翁,大部分抑郁、自殺,其中有一個中年婦女,得獎前在一家超市工作。破產后,她又重新回到超市,快樂地“重操舊業“。
記者采訪她時,她說覺得自己仿佛做了一場大夢。現在既然夢醒,那就過回普通人的生活,也沒什么不可以。
那些自殺的、抑郁的大獎得主們,無非是少了她的樂觀,無法從自己奢靡的生活里走出來,過回以前的平凡日子。
04
法國當代知名的哲學家、美學家阿蘭在《幸福散論》里說:“如果人們不把一種不可戰勝的樂觀主義作為第一行動準則,那么最悲觀的想法立即會得到證實。”
阿蘭簡直就是一個心理理療師。他的九十三篇隨筆,用發生在我們身邊實例詮釋著幸福。他信手拈來生活中的瑣細小事,循循善誘地告訴我們一條幸福之路——“沒有任何外力可以剝奪一個內心強大者的快樂。”——這就是樂觀。
億萬富翁、慈善家湯姆亨特爵士說:我的生活經歷告訴我,對生活持積極態度的人更幸福,事業更有成。
湯姆天生積極樂觀。在他還沒有成功之前,他堅信努力就會有收獲。幾年后,他賣掉他的第一個公司,收入2.6億英鎊。這時候,他決定集中精力去做慈善。因為他覺得,這一生,已經衣食無憂。
后來由于信貸緊縮,湯姆不得不復出,重新投資做生意。這一段時間,他過得十分辛苦,沒有時間陪家人,但他說: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在這段日子里,他意識到,與家人一起的溫馨時光、和從小長大的小伙伴周日晚上在薯條店里縱情大笑,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正如威爾科克斯所說:當生活像一首歌那樣輕快流暢時,笑顏常開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時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的樂觀。
阿蘭經歷過一次大戰后的尸橫遍野,湯姆·亨特經歷過自己的經濟危機,但真正積極的人,總相信烏云后面依然是燦爛的晴天。
05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我們要善于調節自己的心境。不要因為一點委屈,就“長戚戚”,要樂觀、開朗、寬容,不要總是抱怨不休。
有一些人張口就是不滿意、閉口就是不順心,好像滿天下的人都欠著他的錢,欠著他的情。眼前的事沒有一件隨心的。持這種心態的人,怎么可能幸福?
樂觀,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道光環。
【樂觀的人更容易幸福人生哲理】相關文章:
壞人更團結的人生哲理07-09
給予比接受更幸福人生哲理07-04
感恩的人更容易成功美文摘抄07-02
人生苦短需要樂觀面對的人生哲理07-08
利益與幸福的人生哲理02-11
寬廣的胸懷讓你更健康的人生哲理07-03
樂觀的心態能夠帶來什么的人生哲理06-30
樂觀就是一桶金的人生哲理02-07
樂觀的人美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