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星期五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電視,我要看美少女的動畫片,因為今天是大結(jié)局,而爸爸媽媽卻非得看同一首歌,我只得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隨他們看吧。
看了一會兒,我覺得沒意思,就跑進自己房間里,從“百寶箱”里拿出花手絹,不由自主的轉(zhuǎn)了起來。媽媽看見了,驚奇地問道:“素華,你會轉(zhuǎn)手絹?”
“嗯,怎么了?我轉(zhuǎn)得不好嗎?”我自然地說道。
媽媽說:“好呀,轉(zhuǎn)得太好了!跟誰學(xué)的?”
“看電視跟趙本山學(xué)的唄。”我洋洋自得的說。
“你還怪能來,拿過來我也試試!”媽媽興奮地說。
于是爸爸媽媽都搶著轉(zhuǎn)手絹,開始了全家總動員,開始比賽轉(zhuǎn)手絹。
我最小,我先轉(zhuǎn)。我把右手的食指放在手絹中間的小圓圈里,先用手慢慢轉(zhuǎn)起來,等手絹轉(zhuǎn)平了,然后再加速度平衡的轉(zhuǎn)動,堅持了三十三秒。
媽媽也學(xué)著轉(zhuǎn),我先讓她練幾次,然后等媽媽說可以開始了,我們再計時。媽媽的手光抖,所以轉(zhuǎn)的不是很標準,但還是堅持轉(zhuǎn)了十五秒。只有爸爸最笨,只轉(zhuǎn)了五秒。
哈哈,我贏了!
篇二:
金燦燦的田野蘊意著今年的五谷豐登。可就在這平靜的田野里,卻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螞蚱。它又名蝗蟲,會跟著稻谷顏色的變化而改變自身顏色,在田間啃食莊稼。所以國慶一,我和我哥就迫不及待地來到田邊,擼起袖子,挽起褲子,沖進了田野,開始整治“蟲災(zāi)”。
田野里到處都是蹦跳的螞蚱,顧得了這只,又顧不得那只。不一會,我們就筋疲力盡了。無奈,我和我哥只好坐在田埂上,商量對策。打足精神之后,我們開始分工合作:我指螞蚱的所在,我哥捉螞蚱,捉到的螞蚱由我揪掉彈簧般的腿,然后加以看管。有了具體的方案,螞蚱立馬就認栽了。轉(zhuǎn)眼,幾只螞蚱就成了我的玩弄之物。我悠然的玩,我哥在田間奮力地捉螞蚱,他慢慢地不服氣了,坐在田埂上,說一定要我一起捉螞蚱。我說不過他,只好一起和他捉螞蚱。
我看準了一只螞蚱,悄悄地走過去,猛然一拍,螞蚱卻跳到了我頭上,我哥喊我別動,一巴掌就打在了我頭上,螞蚱卻又跳到了他的頭上,我為了報復(fù)他,猛然一拍,螞蚱卻突然跳到田間,一眨眼,不見了。不過我和我哥的“仇”卻也抵消了。
也許是我心胸太狹窄,上天有心要給我個報應(yīng):在我們又再次投入“戰(zhàn)爭”中時,我的腳被“隱藏”起來的土塊絆了一絞,我倒在厚密的稻草上,人沒事,可稻草卻倒了一大片。也許是我的尖叫聲驚動了主人,主人立馬從屋里就出來了,我們轉(zhuǎn)身就跑,最后躲在一堆雜草里,躲過一劫,可卻被蚊子叮了幾個包。
這件發(fā)生在國慶期間的事真有趣,我記憶的金河從此又多了一道絢麗的光彩!
篇三:
“咕咕……”“好餓啊!”我抱怨到,“媽媽走之前,怎么連吃的也沒給我留下啊!”我只好慢吞吞地走到廚房,東找找,西找找也找不到好吃的。突然,我在櫥窗旁邊看見了兩只雞蛋,又看了看電飯鍋里的飯,頭腦里就蹦出了一個主意——做蛋炒飯。
我先把火點燃,再放入油。不一會兒油就開了,我還在打蛋。廚房里已是滿屋油煙,我連忙把飯倒進鍋里翻炒,油點好像長了眼睛似的,一直往我身上跳。我翻炒了幾下,又看了看鐘。“呀,十二點了,我喜歡看的動畫片開始了,我要去看了!”我叫道。我看得入迷了,把蛋炒飯完全忘在了腦后,這時廚房里飄出了一股糊味,我喊道:“不好,飯糊了。”我馬上跑進廚房把蛋倒進去再翻炒,就把火給關(guān)了,把蛋炒飯盛出一嘗。“呀,忘放調(diào)料了。”看著這又黑又糊的蛋炒飯,心里真不是滋味。晚上媽媽回來了,我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媽媽,把媽媽弄得哭笑不得。
這次下櫥讓我明白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