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散文

時間:2022-09-26 14:27:34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散文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告訴我們,國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續、繁衍、傳承。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散文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散文1

  “小苗長成大樹要多久?大約10年吧。可一個人要成長,成才。要多久?我不知道。可能10年,可能20年,30年……人就像樹,要努力地往地底深處扎根,汲取水分和養分,才能長得更快。”他這么對我說。

  幾年來,這話不曾忘記。第一次看見他是在小學的植樹節。我們坐著大巴去一片小樹林里植樹。當我們在烈日下扛著小樹苗“呼哧呼哧”地跑向地那邊時,我老遠就看見一個身影:破草帽,大鋤頭,沾滿了泥的布鞋,洗到發白的毛巾。一身小麥色的皮膚顯現出健康的紅暈。他飛快地挖一個洞,從肩上拿起一顆樹苗,埋進土中,施上肥,澆上水。整套動作嫻熟自然,讓站在一旁的我們吃驚不已。栽完一顆樹。他略作休息。用已經濕透的毛巾擦了擦臉。他身后的.那不是水痕,是汗流在土上形成的“小路”。那襯衫如在水中泡過,他給我留下第一個印象:吃苦。

  在栽完一顆樹后,疲憊的我們急忙躲進了車中休息。望向他那兒樹苗如一道道綠色的旗桿,隨風飄揚。他正在樹下休息,我跑了過去。很遠就聽到他劇烈的喘息聲。一個同學問道:老伯伯你一個人種這么多樹不累嗎?”他微微一笑,呼出一口氣,道:“累是,誰不累啊!可我愛這些樹啊!每當我種下一排樹,回頭一望,滿眼翠綠,我就會感到一切的付出是值得的。每次看到樹又長高了,又蔥郁了,我就開心。這些樹就像你們,是一個個孩子,快樂,活潑,生機勃勃。每當微風吹過,他們就會用“沙沙”的歌聲來減輕我的疲憊。看,那是6號,長得最快,上面還有個鳥窩。那是8號,老是長不大,但枝葉最茂盛……”迎著微笑,我們才發現,每顆樹苗,他都為他們精心制作了號碼牌。風兒輕輕跑過,我仿佛真看到了一群孩子玩耍、嬉戲,銀鈴般的笑聲在空氣中飄蕩…

  正想的出神,他翻身爬起,說:“今天要種300棵,還有50棵,不能歇了!”我趕快跟了上去。他種樹,埋土。我施肥,澆水。可他突然回過頭,嚴肅的對我說,澆水、施肥不能太多。肥一小把就夠了,水半壺就行了。我很疑惑,水越多,肥越多,那樹不就越壯嗎?他轉過身,指著那棵剛剛我們成陰的大樹,蒼天挺拔,枝葉茂盛。說道:“知道這樹為什么比平常的更茂盛嗎?就是因為它的養料,水分少。我種樹多年,當然知道這些水分,養料不夠一棵樹苗成長,因為不夠它才往下,往深處扎根,吸取更多養料,水分啊。日積月累,它根必須旺盛,不像平常的養料充足的樹,大風一吹就倒了,它早已和大地連為一體。自然就長的高大旺盛了,小樹到大樹的過程要多久?大約十年,但在這里六到七年就足夠了。說完他自然的笑了。

  是啊!我們不是一棵樹嗎?老師給予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要知道更多,只能自己課外去研究和拓展。不付出額外的努力,我們憑什么比別人高一籌?強一籌?

  學習就是種樹,每件事都精心努力,飽含趣多的動力去干,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會留下經驗和教訓。趣味不一定有成果,但會留下快樂和喜悅。但若我們無任何趣味,無任何付出,只是一味的滿足現狀,那真一無所獲,是平庸。

  今年暑假,我重去了那片土地,下車看見滿眼綠油油的大樹震撼了我,生機勃勃,鳥語花香,但我卻找不著他了。是離開了還是與樹為伴?風兒再次跑過,它告訴我,他一定還在尋找自己的趣和味。

  有些事,隨時間送給了流年,隨空間獻給了歲月。但那段話,那件事。永留心中,不曾忘卻。

  趣味趣味,艱苦不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散文2

  五月的鄉野,正處在樹木吐綠,青草茵茵的時節。

  五一假期,無心規計于大城市的遠行,因為聞夠了汽車的尾氣,厭倦了人群的熙攘,受不了黃沙蔽日的塵霾。當然,也有晴朗溫馨的時候;也有綠繞濃蔭之處,可不喜歡人為雕琢過的風景,被修剪的奇形怪狀的樹木,總是覺得缺少了天然的純美。所以,五一之旅,還是決定回鄉。

  故鄉的周圍,群山掩映,首尾環顧。我出生的村莊不算大,只有百十戶人家,位于一座名為東山的腳下。回到老家的晚上,一夜細雨使周圍的一切變得清新如洗。當早晨的太陽剛剛爬上東山的脊梁,幾聲雞鳴犬吠讓村莊愈顯寧靜。陽光穿過裊裊升起的炊煙,一團氤氳浮繞在村子上空。新鮮的空氣,讓你忍不住深呼吸,一股雨后泥土的芳香充斥在呼吸之間。

  便鞋輕裝,一個人信步向東山進發。一條曲折的羊腸小路,通往山頂。路邊的野花靜默的開著,忙碌的蜂蝶在花枝上飛舞,被碰觸的花朵輕輕地顫動。穿過一片參天的白楊林,伴著耳畔的鳥鳴,已來到了東山腰的一處平臺。幾株垂柳間,綠草鋪就處,一座孤墳出現在眼前。墓碑上刻著:李山,楊玉夫婦之墓,您們的四十個兒女敬立。

  李山,楊玉夫婦是我的啟蒙恩師。離世已經十年之久,可他們和藹可親的容顏,文雅的舉止,在我心里依舊清晰如昨。他們十年前最后栽下的樹木,都已經長得茂盛參天。一株株楊柳,一排排刺槐凝結著他們的汗水。李山夫婦用畢生的積蓄,換來了東山的翠綠。用他們的行動喚醒了人們的愚昧。

  想起東山由盛至衰,由衰及盛的命運,我的.思緒也延伸到了童年的光陰。六七歲的年紀,正是滿山瘋跑的時候。東山的每道溝,每道崗,都留下了我們玩耍的足跡。茂盛的刺槐林密不透風,高大的白楊林濃蔭遮蔽。無數的長尾雀,花喜鵲,和不知名的鳥兒競相鳴唱。偶爾一只山兔蹦跳著從眼前經過,幾個小伙伴會狂追一陣,直到消失在密密的刺槐林中。整個東山,像一個綠色的屏障,守護著山下的村莊。

  山溝里一條清澈的小溪,從山里流出。到一處斷崖,形成了一簾飛瀑。夏天,炎熱的正午,大人們都在午睡。我們幾個小伙伴,便會赤條條的,跑到飛瀑下洗冷水澡。直到身體冷得發抖,嘴唇發青,才會戀戀不舍的穿衣回家。重新走在陽光下,毒熱的陽光瞬間驅趕著身體的寒氣,那種愜意的感覺,至今難以忘卻。

  后來,東山被劃成了條條框框,按人頭分到了每家每戶。兩年時間,村里人把滿山的樹木砍伐一空。粗的樹木被用作蓋新房的木材,細的樹枝被當做燒火用柴。人們甚至把樹根都刨了出來,當成了燒柴。滿山的翠綠消失不見了,聽不見鳥兒的鳴音,溝里的小溪也已枯竭。山上幾處草地,像是癩頭上的瘡疤。整個東山更像是一個衣不遮體的乞丐。每逢大雨傾盆,山體被雨水沖刷得溝壑縱橫,又像是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

  到了夏季,燥熱難耐,玉米葉子都被焦陽烤得卷了起來。臨近的幾個村子,很多的善男信女組成了浩蕩的求雨隊伍。有人抬著幾桶水,用柳條蘸著水四處播灑。還有四個人抬著一尊龍王雕像,伴著嗩吶,鑼鼓聲走在隊伍最前面。每走一段路,人們會雙膝跪地,對著龍王雕像頂禮膜拜。已經上了小學的我,和幾個小伙伴,用柳條編成一頂帽子,跟在隊伍的后面看熱鬧。如今想來,當時好像在看一出滑稽的舞臺劇。

  村里有幾分“見識”的人,發表了言論:咱們朝陽地區是毛主席封下的“十年九旱”,求雨也沒用。第二天,我迫不及待的去問李山老師:

  世上真的有龍王嗎?

  沒有,李山老師堅定地回答;

  那為什么人們還去向龍王求雨?

  那是迷信!

  李山老師,耐心的向我們講解著: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組成了云,它們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當它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就從云中落了下來,形成了雨。植物通過根系把地下的水吸收起來,經過植物葉子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氣。如果植被遭到破壞,直接會影響我們周圍的環境,造成干旱;或者洪澇災害,致使水土流失。

  在我們幼小的心靈里,李山老師的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李山老師找到了村委會,要求村長去征求村民的意見。他會無償的買樹苗,去村民的自留山上栽樹,唯一的條件就是不許村民亂砍亂伐。村里人一聽有這樣的好事,當然欣然接受。隨后的幾十年里,便會看到李山夫婦利用節假日,在東山上挖坑栽樹。李山老師文弱的身軀,在烈日下揮汗如雨。擔水的雙肩,磨出了血漬。楊玉老師用水瓢細致的給每棵樹苗澆著水,胳膊上曬爆了皮。村里有的人認為李山夫婦很傻,沒有回報的事情他們也做。有的人也會被李山夫婦的行動感染,主動幫忙栽起了樹。作為李山夫婦的學生,我們也會趁著假日幫忙植樹。

  第一個十年過去了,東山的荒嶺重新煥發了生機。郁郁蔥蔥的植被掩蓋了裸露的山脊,溝壑里又重見溪水流動,一簾飛瀑又飄蕩于眼前。鳥雀啁啾,花香四溢,家鄉的東山又換上了昔日的容顏。村里人被李山夫婦的行為感動,再也沒有人去砍下一棵樹木。也沒有人再去求雨,有人開玩笑說:李老師才是我們村的龍王!李山老師只是淡淡一笑,對村里人說:我們夫婦唯一的愿望,就是百年之后,能埋在東山腰的幾株垂柳下,今生足以,不圖虛名!

  李山夫婦無兒無女,把一生的愛都傾注在了教過的學生身上。我們親切的稱呼他們:老爸,老媽!記得李山老師七十大壽之際。他教過的學生,用博士證書,本科證書組成了一個大大的壽字。而我只有一本高級技師證,卻被同學們放在了壽字的那一點兒上。有些羞愧,老爸老媽卻說:我們為你驕傲,你同樣為社會做著貢獻!

  一陣清風吹過,刺槐葉子颯颯的響聲,把我從回憶里驚醒。深深地向老爸老媽的墓鞠了一躬,踏著接近正午的陽光走向了東山頂。站在東山頂上,伸開雙臂,讓清風入懷。山下村莊的黛瓦紅墻,隱于蔽日的濃蔭里。心里又一次對老爸老媽說一聲謝謝。您們當年用愛呵護的小樹苗,如今已長成社會的有用之材。

  老爸老媽,您們把一個綠色的夢,已根植在幾代人的心里。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散文3

  在我的記憶深處有一棵樹,它的名字叫成長。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遠方到底有多遠,我不知道。故鄉卻近在眼前,我時常追著故鄉的風、故鄉的云奔跑,故鄉的一切都在記憶中縈繞著。其實,我一直都未離開過故鄉,但是故鄉卻與我漸行漸遠了。在我生長的土地上,有我最想念的人——我的祖父母。他們都已經離我遠去了,我回到故鄉再也尋不到他們的身影。只有我家門前的那棵大榆樹依然枝繁葉茂,向我訴說著難以忘懷的陳年往事……

  這棵大榆樹是祖父親手栽的。我記事時它已經有碗口粗細了。年幼的我經常在樹根下的泥土里挖蚯蚓。翻開地上的石塊,在陰暗潮濕的土里縱橫交錯著蚯蚓的洞穴。我和小伙伴拿著樹枝沿洞穴挖土,直到看見蚯蚓伸著修長的脖子,露出圓滾滾的身軀。我們用細樹枝挑起蚯蚓,然后用一根金黃的稻草將它系著,拎在手里玩。蚯蚓扭動著肥膩細長的身軀,引得小雞跟著我們屁股后面拼命地追。

  小時候,家中兄弟姐妹三人,我是不被父母喜歡的一個孩子。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不是因為我調皮淘氣,也不是因為我笨手笨腳不會干活,而是我生下來幾個月就因病被祖父母抱回家撫養了。從這以后,我和父母之間自然就像隔了一層膜,變得感情生分疏遠了。于是,在我的家里,我成了連父母都不待見的'孩子。我們犯了同樣的錯誤,父母打罵責罰的總是我一個人。在我受了委屈的時候,我就會抱著我家門前的榆樹哭泣,嘴里喊著爺爺。祖父的心和我是連在一起的,他聽到我的哭喊聲,無論多遠,甚至赤著腳在地里干活,都會跑回來安慰我,給我擦眼淚,拉著我的手去他家里吃飯。我的父母根本不理我,他們還一個勁兒地對祖父說:“別管他,讓他抱著樹哭吧!”祖父卻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氣憤地說:“我知道你們不喜歡他,他就是你們的眼中釘、肉中刺!”然后,祖父回過頭來,牽著我的小手和藹地對我說:“孩子,跟爺爺回家去吧。”

  我到了上學的年齡,父母始終不送我去學校報名。他們讓我跟著他們的后面放鴨子。雖然我當時的年齡只有七八歲,但是個頭要比同齡的孩子高。我手里拿著一根放鴨子的小竹竿,竹竿的末梢系著一把破舊的蒲扇。放鴨子其實很辛苦,日曬雨淋,還要腿腳靈活。因為我年齡小,有時候跑不過鴨子,讓它們跑進了稻田吃人家的稻穗。此時,父親就會大聲呵斥責罵我,甚至用放鴨子的竹竿朝我當頭就打。我只能一邊哭泣一邊奔跑著去趕鴨子。

  祖父見我父親總不讓我去學校上學,他心里就著急起來了。祖父再三要求父親送我去學校上學,可是父親總用我年齡還小,書讀不好為理由,拒絕送我去學校讀書。這樣又過了三年,我已經十歲了。父親在祖父母的一再堅持下,終于答應送我去學校上學了。從此,我便踏上了坎坷的求學之路。

  每天早晨上學前,我都要牽著我們家的那頭老牛去田野里放牛。牛兒在田埂上悠閑地吃草,牛尾巴左右搖擺,拍打著身上的蒼蠅。我有時候看著一望無際的青青稻田發呆;有時候抬頭望著藍天白云幻想;更多的時候我會隨身帶上課本坐在田埂上讀書。牛兒吃飽了,我牽著牛回家,然后匆匆忙忙吃過早飯去學校上學。

  門前的榆樹下有一塊大青石。我經常坐在那塊石頭上吃飯或者讀書。榆樹陪伴著我漸漸長大了。我的童年是苦澀和孤獨的。我常常一個人站在榆樹下,一手撫摸著樹干,一手撕去枯皺的樹皮。陽光透過樹影,在地面上印出榆錢大小的光斑。微風輕拂,樹枝搖曳,光斑像從篩子里漏出的,不停地顫抖,銀光閃閃。我像看到了寶貝,對著榆樹自言自語,訴說著童年的心事。

  我不知道上學讀書的孩子怕不怕開學,我是怕的。我怕開學,不是怕去學校讀書,相反我很喜歡去學校讀書,我怕的是開學父母不給錢讓我去學校報名。每到開學的夜晚,我總是一個人沉默寡言,靜靜地坐在榆樹下的石頭上仰望星空。無論我怎么哀求,無論我用怎樣乞憐的眼神看著父母,他們全都置之不理,冷酷無情。我看著村里別的孩子高高興興地背著書包去學校報名。看著他們從我的身邊走過,翻著領到的新書,我心中油然升起羨慕之情。開學報名就這樣拖著,父母始終不讓我去學校報名。最后,祖父來到榆樹下嘆著氣對我說:“孩子,別著急,我去和你父親說說。實在不行,我給你出一半學費吧。你要發憤讀書,為我爭口氣啊!”我的眼睛模糊了,淚水涌了出來,滴在光著的腳面上。就這樣,在祖父母的幫助下,我刻苦學習,堅持上完了初中,順利考取了黃麓師范學校。

  當我最后一次站在榆樹下的時候,它已經枝繁葉茂,長成參天大樹了。我撫摸著皴裂的樹皮,仰望著蔥郁稠密的枝葉,一種剪不斷的惆悵從我的心底涌起。記憶的閘門像潮水般打開了,奔騰不息,心潮澎湃。就讓我再撫摸一下這棵大榆樹的枝干吧;讓我再抱一抱它粗壯挺拔的腰吧;讓我俯在它的耳畔傾訴衷腸吧。電鋸聲嗡嗡地響起,母親請來了伐木工人,她要將這棵陪伴我成長的大榆樹賣掉了。

  這棵祖父親手栽的榆樹,經過了幾十年的風吹雨打,終于長成了棟梁之才。現在,它卻被無情地砍伐了。那鋸齒切割的疼痛啊,只有我心里知道!白色的木屑和綠色樹汁是它的骨肉和鮮血。那一道道成長的年輪仿佛是永不磨滅的記憶深深地烙印我的心上。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散文4

  老師,這一稱呼是多少人的向往,這是對他們的尊稱,有這么一類人被稱為辛勤的園丁、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稱為披星戴月之人,他們就是老師!從古至今,我們中華文化的傳承,人才的培育和社會的進步發展都離不開他們,他們亦是每一位學子造夢者,讓他們知道夢想,該如何追求!

  我于2000年年初的時候考進了師范學校,我懷揣著曾經的夢想開始了自己的學習生涯,我知道自己距離三尺講臺不遠了,而故對于思念的師范學校的學習我格外珍惜,我慶幸自己能夠來到這個平臺,能夠來到這個陶冶情操的地方。

  不久之后我順利畢業了,我被分配到離家不是很遠的村子里的一所小學,期間有過期待、有過幻想,想著登上講臺的那份神圣以及莊嚴,我便滿心歡喜。這所村校的環境并不是多么好,心中多少有所失落,但是一看到學校里面的學生拿一雙雙對著未來、對著明天希翼的雙眼,我知道自己不得不堅持下來,因為他們需要我,每天踩著晨曦而來,踏著夕陽而歸,不得不說這種生活艱苦但卻包含著美好。聽著孩子們親切的叫著“老師好!”我的心中不禁一暖,孩子們十分的天真,也十分聽我的話,看著這些孩子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我瞬間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老師的光榮,對此我有了深深的歸屬感,我覺得能夠做教育這一行業是我最大的榮幸。

  一年的時間過得很快,日復一日,我對“老師”這一詞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從此我不在嫌棄條件的艱苦,不在抱怨生活的困難,我只想一心一意、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該做好的事情,對這群可愛的孩子負責,此后我也有了屬于自己的從教信條,它伴隨著我,直至如今。

  很快我被調到了市里面任教,臨走時看見孩子們一雙雙不舍的眼睛,我也有諸多不舍,看見家長們送來的吃的,我感動了,我只是千千萬萬老師中普通的一名,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這也導致了我,知道自己應該追求的方向。市區里面的教學條件相比之以前,可以說是天壤之別,在來到市區任教之前,我暗暗對自己說,自己不是名師,但我可以努力的成為,因為每個人都有一顆朝圣的心,誰也不能阻擋!

  市區里面的孩子沒有村里孩子的善良,他們會給老師出各種難題,但我知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些孩子雖然調皮,但也有一顆求知的心。我常常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經過幾年的教書生涯,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再也不僅僅停留在字面上了,我深有體會,并不一定學歷高就能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一名合格的老師,還要有一顆良好的品德,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得起這兩個字,對得起這兩個字上的責任!

  我常常叫一些學生去辦公室談話,叫來談話并不是因為他們學習成績上的問題,而是因為在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菜叫他們來談話,因為我知道小學能夠學到的專業知識并沒有多少,在小學這個階段也許并不是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但是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在小學的這個階段,能夠培養一個學生的學習素質和生活素養以及為人處事,這些對于他們將來無疑是比學習更加重要的。而我所認為“傳道授業解惑”中的“傳道授業,”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對的事情、對的道理的講述,而對于“解惑,”不僅僅指的是學習生的問題,還有他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

  校園,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塊欠收的薄田,”我認為自己就像田中的鋤頭,修飾著嫩黃新鮮的芽,扶著一顆顆幼苗茁壯成長。隨著家里需要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而這份工作的薪酬,出去必須花的,所剩下的并沒有多少,也有其他高薪職位向我發出邀請,但每當我聽見上課鈴聲響起,我便瞬間又將一切的煩惱拋之腦后,孩子們是可愛的,也是天真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班會上給他們講到“學無先后,達者為先。”這時候下面就有孩子提問到,“老師是不是我們提出一個問題,您如果回答不出來,我們就可以當老師了呀,”看著他們天真的臉龐,以及它們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我開心的笑了。我知道這樣的笑容才是最真誠,最能從心中發出的聲音的笑容,這才是真正的開心,真正的快樂。

  而后被調往市里的初中,任職幾年后有被調往高中,這所高中離家很遠,看望父母的時間也越來越少,看著他們兩鬢的白發冉冉,我心一酸,有時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和兒子,心里充滿了愧疚,因為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

  高中面臨著高考,一些孩子的學習壓力太過于大了,但他們有沒有傾訴的對象,這就會造成他們心里不健康的發展,這種現象是極其嚴峻的,我嘗試著做出改變,帶一些因為家里遠,而周末不能回家的學生來到自己的家,給他們做飯吃,和他們談心,希望能夠解開他們心中的結。

  記得有次,班上一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晚上沒有回宿舍,而是收拾東西去了車站,準備外出打工,我知道后十分焦急,追到了車站,把他帶了回來,他說自己的.成績差,對不起在外打工的父母,家里為了他上學已經有了太多的壓力了,他想要出去打工,不想把時間浪費在學習上面,我便對他說,你的父母讓你來學校并不僅僅希望你知識學習專業文化知識,還希望你學的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你不能自己放棄,要堅持。

  看著一批批學生離校,他們有的帶著學到的知識去了大學,有的帶著自己學到的去了社會,我的心中充滿了不舍,每一屆畢業的學生我都會給他們送上自己寫的畢業寄語。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未來還有很遠很遠,有著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揮自己身上的光和熱。我也是如此,在教師這一工作上發揮著屬于自己的光和熱,我知道自己的光和熱也許很小,但我仍舊堅持著。

  教了十多年的書了,看著自己的學生一個個離去,我心中的情緒是復雜的,有失落,有不舍,也有欣慰,但更多的是祝福,祝福他們在未來會更好。我還沒有成為自己夢想中的“賢師,”也依舊走在朝圣的路上,但我知道距離自己心中的夢想越來越近。看著一個個學生回來看望我,見到了高中聚會的邀請函,我笑了。他們見到我時,我看著他們那曾經熟悉的臉龐,聽著他們叫著一聲聲“老師,”我心中足矣。時間過得太快,有的已經結婚了,有的我也不記得名字了,但聽到他們的聲音,我就知道他們是我的學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是,花十年的時間可以培育一顆大樹,而花百年的時間才能培養出人才。也許期間要花費很多精力,但我的向往,從一開始的“三尺講臺”直至現在,依舊未變分毫。“桃李芬芳”是多么美好的景色,是多么自豪的事情,許多年以后聽見一聲“老師好,”便足矣!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散文】相關文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01-28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翻譯09-22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詞語01-26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作文01-26

優秀作文:十年樹木,百年樹人01-27

2017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作文01-26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優秀作文01-26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小學作文01-23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初中作文01-23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色妞亚洲欧美在线 | 思思热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