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年味的散文
現在的年,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濃郁的味兒。以下是“年味的散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篇1:家鄉的年味】
我的家鄉在華亭,在我們家鄉進入臘月門,傳統節日一個連著一個,年味一天濃過一天,傳統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動也就更更加豐富多彩起來了。
臘月初八這是華亭過年的前奏,這天要吃臘八粥,還要在臘八粥中放用肉餡包成的“雀頭”餃子。臘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紅豆、黃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來年五谷豐登之意;“雀頭”餃子用大肉作餡包成圓形雀頭狀,表示能消滅危害莊家的麻雀(據傳說臘八這天見不到危害莊家的麻雀)。
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升天奏事的日子,傳統的小年,又名辭灶。華亭人對過小年非常重視,這天早飯要吃攪團,有盼望團圓之意。街面上有售賣的用麥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傳送灶時給灶王爺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會向玉皇大帝告人間的狀了。送灶的時間大約在傍晚,家家都要擺祭品,放鞭炮,意味著過年開始了。
臘月的日子長了翅膀,一飛而過。轉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貼對聯,掛紅燈,張燈結彩;戶戶圍著餐桌、抱著電視守歲,放開肚量喝酒吃肉,毫無顧忌縱情歡樂,一年中所有的辛勞、煩愁在這晚煙消云散,所有的豐收、喜悅在這一刻被無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鄉的人都有“迎喜神”的傳統,吃過“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個個穿戴一新,喜笑顏開,牽著或趕著身上披掛了彩紙折疊的紙扇的牛羊騾馬,浩浩蕩蕩的向預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進發。這是為了驅除兇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沒病沒災。
元宵節那天,大街小巷馬社火、高芯子、車社火排成了長隊、綿延不斷,鞭炮、鑼鼓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又一次將過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戶戶點燃用玉米、蕎面捏的燈盞,小孩挑著紙糊的燈籠盡情玩耍,燈光、月光、星光融為一體,相映成輝。
正月二十三日已是過年最后一個節日,這天華亭農村有“燎疳”的習俗。婦女們使出渾身解數提早用雞蛋殼、五色紙糊好“疳娃娃”,男人們則割足枯蒿茅草為“燎疳”做準備。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著“疳娃娃”玩耍,看誰的“小媳婦”、“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門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當第一堆疳草點燃,聽到有人大喝“燎疳嘍——”,家家戶戶便都點燃疳草,霎時間熊熊焰火映紅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們爭搶著從火焰上一躍而過,以求燎去病災,燎紅日子。
【篇2:麻花里炸出的年味】
快要過年了。老人們都按照習俗操辦一些年貨。今天,我和老媽去幫姥姥,姥爺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爺讓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爺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爺同意了。于是,我,老媽,姥爺三人負責搓麻花。姥姥自己負責炸麻花。姥姥給我們端來一盆面。姥爺把它們切成了一條一條的,老媽和姥爺開始搓麻花了。我看著她們搓出來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邊看邊問姥爺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說:“把小塊面搓成細長條,握住面的兩頭,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兩頭面條會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擰勁狀。”我邊做邊看姥爺做。姥爺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次的實驗。我終于成功學會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給姥爺看。姥爺樂呵呵的表揚我:“哦,哦,真不錯,有點傳統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孫真聰明啊!”老媽也復合“是啊,是啊,真不錯啊!”終于學會了,我興奮拿著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發上。開始漫不經心的為自己的小麻花編了首歌謠:“都說麻花兒香,香里帶著甜,都說麻花甜,甜里透著香……”我的歌聲引來姥爺的贊許聲和笑聲。
我忽然感覺姥姥一個人在廚房挺孤單的。就拿著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著姥姥熟練的把麻花放油鍋里,那小麻花在油鍋里上下翻滾。一會就變成金黃色。我心里癢癢的,就問姥姥能不能讓我也炸上一根姥姥開始說不行。因為怕我被油燙,說要過年了。可姥姥哪能經起我的軟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貼著鍋邊慢慢的放進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樣會濺起油花的'。”我按著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將一根麻花放進油里。我繼續往里放。放了幾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說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會我放的麻花就飄了起來。一會就變黃了。等它一出鍋。我就拿出姥爺和老媽嘗嘗。看著姥爺和老媽都十分高興。我也特別高興。我看搓成長條的面,真的像長胡子。就將它貼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舉動笑的前仰后合。連平時沉默寡言的姥爺,此時也蕩漾著無盡的笑容。最后,連我自己都被逗樂了……
這次幫姥姥炸麻花。我學會了好多東西。我決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為,這麻花炸出了歡樂。炸出了知識。炸出了團圓。
【篇3:年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目,總把新桃換舊符。”我披著大紅新衣,圍著大紅圍巾,以嶄新的一面出現在大家面前,我就是2009年。
我帶著一個好心情,來到了大街小巷里。一對對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希望的春聯,一副副獨具一格、生動有趣的窗花,還有那一張張色彩艷麗、畫工精美,充滿民族風情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平添了許多歡樂氣氛,也早已讓我賞心悅目,贊不絕口。
市集上,趕集之人屈指可數,大多卻是走親訪友的,左手一箱牛奶,右手一個大禮包。我悄悄地跟了過去,只見那送禮之人隨手掏出了幾百元錢,遞給一個孩子,想必這孩子就是那送禮之人朋友的兒女吧!我思索道:這金錢、物質終究是不能衡量一個人的親情和友誼的。所謂的壓歲錢也許是勉勵孩子們在新的一年里能更高更快地成長,也許是人們之間聯絡感情、增進友誼的友誼活動,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團結友愛的高尚美德。夜晚,一輪皎月從日落之處升起,隨之,噼噼啪啪的爆竹聲此起彼伏,色彩絢爛的煙花騰空而起,熱鬧非凡,在一旁的我也是眼花繚亂。此時此刻,我想到了身居寶島臺灣的“團團”和“圓圓”,它們此時此刻在干什么呢?我默默祈禱,祈禱祖國能夠早日實現統一的愿望,使寶島臺灣早日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我又想到了那些站崗放哨保衛祖國的解放軍戰士,寒風呼嘯的日子里,他們不畏寒冷,威武地堅守在祖國的邊疆。他們總是過著有家不能歸的生活。這漫長的一夜,他們又在做些什么呢?或許也像這里一樣,玩著擊鼓傳花,瞎子點蠟的娛樂游戲;或許還在邊疆山坡上站崗;或許正擠在一起吃
水餃;看聯歡會,或許正忙著寫家書;或許……
文明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節日的風俗必然要改變。但是不管如何發展變化,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文化是不會改變的,五千年形成的文化對于我們這個民族是根深蒂固的,對千千萬萬個炎黃子孫來說,它意味著永恒,改變的只可能是形式。
【寫年味的散文】相關文章:
原創散文:年味最濃是兒時10-06
年味在我心靈深處散文10-04
寫年味的演講稿三篇03-16
年味的傳承-關于年味的作文900字04-13
年味娘味閱讀答案初中10-26
故鄉的年味作文02-23
寫張愛玲的散文10-19
林清玄寫的散文10-06
【推薦】年味作文05-06
【熱門】年味作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