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男裙高三散文

時間:2021-06-10 15:57:27 散文 我要投稿

古代的男裙高三散文

  說起裙子,現代人肯定都會不假思索地說那是女性的專利。其實,裙子最初是男女同時穿的。

古代的男裙高三散文

  “裙”字,本作“君”,《說文解字》云:“裙,從巾或從衣,君聲。”《辭海》“裙”字條下解釋說:“古謂下裳,男女通用。”也就是說,古時候人們把上衣叫“衣”,把下衣叫“裳”。而“裳”就是裙子,不論男女,大家都是一樣的。

  裙子最初的產生應該是在原始社會。那時,由于生產力低下,人們在用樹葉或其他原料做衣服時,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往身上一圍,最初的裙子就這樣產生了。此時的裙子當然不會是女性的專利,而應該是男女通用的。史書上記載說,上古時代的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意思是說黃帝是身著男裙——“帬”治理天下的。今陜西省黃陵縣的軒轅黃帝陵前的黃帝雕像身上穿的就是裙子。也正是從那時候開始,中國古代的“上衣下裳”制度,被視為最莊重、最正統的服裝,就像現代人在莊重場合穿西服打領帶一樣。

  商代人的'服飾。上身的“衣”,衣領開向右邊,衣長到膝蓋。下身的“裳”長到足踝,并在腰部束一條寬邊的腰帶,腹前加一條上窄下寬、像斧子形狀的裝飾物“麒”,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蔽膝”。到了很講究雅致和禮儀的周代,人們開始把“裳”的兩片布合成一個圓筒。這個小小的改動使“裳”比商代更為漂亮、雅觀。

  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大亂,諸侯爭霸,戰爭頻繁,馬成了人們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戰工具。對于騎馬的人來說,裙子就顯得極不方便。為了適應這種情況,人們干脆把上衣和下裳合在一起,由過去從上下兩截單獨穿的“衣”和“裳”變成了上下一體。具體做法是,把三角形的布在身后展開,布的右下角繞過雙腿,從雙腿前包到身子左側,之后把布的左下角按照同樣的方式裹到身子右側,再用腰帶束住,這就是風靡戰國時代的“深衣”,其形狀頗有些像我們今天的連衣裙。

  漢魏六朝時期,男人穿裙子的風氣極為流行、時尚。《宋書·羊欣傳》里記載說,羊欣從小就喜歡書法,尤其擅長隸書,深得著名書法家王獻之的喜愛。羊欣l 2歲那一年,其父為烏程(今浙江湖州市)縣令,王獻之為吳興郡(治所在烏程)太守。這年夏天,羊欣“著新絹裙,晝寢”。這時,王獻之來到羊欣家拜訪羊欣的父親。臨走時,王獻之見羊欣穿的新裙子非常好看,一時興起,“書‘裙’數幅而去”。羊欣醒來后,按照王獻之給他書寫的幾幅“裙”字條幅練習書法,書法造詣“因此彌善”。

  《南史·儒林傳》里還記載了一件趣事。有一次,南朝梁武帝在文德殿與張譏、袁定等人一起議論“乾坤”二字的含意。梁武帝讓群臣發表自己的看法,群臣怕自己的觀點和皇帝不同引來殺身之禍,故“諸儒莫敢先”。而張譏卻整容而進,旁征博引,侃侃而談,且辭令溫雅,“帝甚異之,賜蒂、襦、絹等”,并說這是為了“表郷稽古之功”。由此可見,皇帝賞賜男裙在當時是一種較高的榮譽。

  在漢魏六朝的上層社會中,“帬屐少年”非常流行,極為時髦。所謂“帬屐少年”,就是貴族子弟以穿裙子和木屐為時尚。以至于后來人們常用“帬屐少年”來比喻那些只注重衣服、裝飾而不注重真才實學的年輕人,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紈绔子弟”的代名詞。如《北史·刑戀傳》里記載說:“蕭深藻是帬屐少年,未治政務”等。

  隋唐以后,男人開始不再穿裙子,但是,因為黃帝被公認為人文始祖,所以歷代皇帝的服飾仍然采用“上衣下裳”制,只不過外面加了件龍袍而已。普通老百姓則男以“袍”為常服,而女則以“裙”為常服。其實,無論是皇帝的“龍袍”,還是普通百姓的“布袍”,和最初的“裳”,也就是裙子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古代的男裙高三散文】相關文章:

古代散文精選08-27

古代散文08-27

經典古代散文08-27

古代散文經典08-27

古代只為禮儀不為美 古代哪些女子才能穿紅裙?06-12

箱底的紅裙的優美散文06-29

優秀散文:裙裳飄飛04-28

小二的碎花裙散文09-15

熱夏,補丁裙散文11-0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天堂网最新资源视频 | 最新性爱视频一区二区 | 午夜激情视频久久 | 中文字字幕码一二三区在线 |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专区首页在线观看 |